底层操作系统对软件DSM的影响

底层操作系统对软件DSM的影响

吴少刚[1]2003年在《机群系统OpenMP研究》文中提出由于性能价格比高和可扩展好等特点,基于COTS技术的机群系统逐渐成为并行计算的主流平台。目前消息传递编程是机群系统上主流的编程模型,而在机群系统上寻求共享存储编程乃至支持自动并行一直是并行计算的研究热点。OpenMP是共享存储体系结构的并行编程标准,易于编程且支持增量并行,因此研究在机群系统上支持OpenMP的共享存储计算环境非常有意义。可扩展性和可编程性是用来衡量并行系统处理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这种并行计算环境结合了OpenMP语言的可编程性,以及机群系统的可扩展性,将极大地推动并行应用的开发和普及。本文采用编译时和软件DSM运行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实现机群OpenMP。其中软件DSM系统在机群的消息传递硬件上提供共享虚拟存储抽象,而编译器实现OpenMP语言到该编程抽象的翻译及优化。本文实现了一个机群OpenMP系统原型OpenMP/JIAJIA,具体组件包括一个源对源的编译器前端(OMP2JIA)和一个支持fork-join执行模式的OMP JIAJIA运行库后端。在透明支持OpenMP并行应用方面,本文的OpenMP/JIAJIA计算环境使得机群系统像硬件cc-NUMA结构的机器一样易用。本文着重研究了如何提高机群OpenMP系统的性能,分别从数据分布、循环调度和系统优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强性能的方法。OpenMP标准所针对的UMA体系结构与类NUMA的机群体系结构存在着本质差异。例如,机群系统的内存层次结构以及互连的商品网络使得数据的本地访问和远程访问速度相差很大,所以数据分布模式和进程访问模式是否匹配直接决定了OpenMP应用的性能。本文以语言扩展的形式,提出了适合机群体系结构特点的数据分布策略、静态和动态循环调度算法,能方便有效地实现拥有者计算。另外,本文从程序员、编译器和运行库三个环节上阐述了提高系统性能的途径,尤其是针对后端运行库做了许多优化工作,例如扩展OpenMP语言支持JIAJIA的写向量协议、Home迁移和数据预取,结合消息传递机制优化reduction归约操作等。对机群OpenMP系统进行客观评价需要一个覆盖面较广的测试程序集。本文收集了十二个应用程序,分别来自不同基准程序集,例如NAS、SPLASH2和SPEC等。该程序集包括用来测试制导开销的微程序,支持矩阵和偏微分方程等数值计算的核心算法程序,以及带有输入/输出、解决特定问题的应用级程序等。从程序的访存行为和通信模式看,这些程序包括规则和非规则应用、内存密集型和通信密集型应用等。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评价了机群OpenMP系统的实现。一方面比较了该计算环境和一个支持OpenMP的硬件cc-NUMA系统(SGI 2100服务器)的性能;另一方面比较了OpenMP和MPI两种编程模型在机群系统上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的OpenMP/JIAJIA原型系统在八个结点的PC机群平台上获得了与SGI 2100服务器相当的性能;在共享存储和消息传递的比较中,获得了MPI 82%的性能。本文的机群OpenMP

何田[2]2000年在《底层操作系统对软件DSM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处理机速度提高,网络带宽加大和性价比极高的网络工作站机群系统(NOW)出现,利用分布式系统加速大规模科学计算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在Windows NT平台上实现了JIAJIA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并在相同的硬件平台下对JIAJIA DSM的两种版本:JIAJIA Linux和JIAJIA NT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作出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底层操作系统对DSM系统的支持差异和改进途径,并在Windows NT平台上作出了相应的优化实现。本文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利用Windows NT提供的内建多线程支持、虚存管理、结构化异常处理、扩展Winsock通讯集和同步变量等机制,采用混合策略实现Unix2Win32移植,成功地实现了一个基于Windows NT的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JIAJIA NT。该系统运行正确稳定,性能优良。 · 从理论研究和实际测试两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和证实了Windows NT和Unix-Like OS在体系结构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DSM系统性能的影响。 · 从Unix平台上移植了一批标准并行计算程序,例如Barnes,TSP,Water,EP,LU等。在不同计算规模和不同并行节点数的环境下,对这些并行计算程序在JIAJIA NT平台上运行时的开销进行了分析和测量。并与JIAJIA Linux的测试结果比较,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 在测量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Windows NT的特色,对JIAJIA NT做出了一些优化,例如多线程构架,信号唤醒机制,动态修改线程运行优先级等。 · 开发了一些多平台支持程序,例如MiniServer、MiniClient、Rexec等,使JIAJIA NT版本能够成功地运行在Windows 9X,Windows 2000平台上。

谢向辉[3]1999年在《软件DSM中的数据行为分析及系统性能优化》文中研究表明软件DSM系统以其易构造性和易编程性成为高性能计算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过高的远程访问代价软件DSM系统的性能受到极大的制约。本论文重点研究了软件DSM中的共享数据行为,并从存储一致性协议、访存算法、应用程序特征等方面研究了优化软件DSM系统性能的技术,论文的主要工作有六个方面: ① 对共享变量的描述、共享数据的表示、存放、基本活动方式、以及一般访问过程进行了描述,提出了数据空间的访问冗余度的概念。并对假共享、存储粒度与程序的并行性和通信代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② 分析了用于软件DSM系统研究的典型应用程序的特征,认为软件DSM对应用程序的适应是有限度的。具有粗粒度的远程访问和规则的访问方式的应用比较适合软件DSM的环境,细粒度以及大量不规则的远程访问会使软件DSM极不适应。 ③ 以同步操作为尺度,以通信开销为基础,描述了软件DSM系统中各种主要的时间和空间开销,给出了开销分析的方法和部分定量分析结果,并结合具体的一致性协议和应用,给出了时间开销的估算方法。 ④ 对国外最新软件DSM系统(CVM)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消化了三万多行源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运行于工作站群环境下的试验平台,为各种方法的验证铺垫了基础。 ⑤ 在对应用程序的多写形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多写方法(LMW),并在基于工作站群的环境下实现了多种原型实验环境。LMW方法在DSM层面融合了单写和多写,使LRC和RC协议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动态转换,简化了多写的实现。LMW方法对于适应于软件DSM系统的应用是有效的,在通信带宽较高的情形下可以很好地改善系统性能。 ⑥ 提出了数据预送(Pre-sending)的技术,并分别在HP和SUN两种工作站群的环境下实现了实验原型。数据预送是由数据拥有者将数据放置到可能的使用者的存储空间中的技术。实验表明对于访问较为规则的应用大数据块的预送是有效的,远程访问次数大幅减少,应用性能得到改善。但对于访问极为不规则的应用,大数据块预送反而会使系统性能下降。

陈晓江[4]2010年在《分布式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与开发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放、分布、异构的分布式系统由于在资源共享、高可用性、并行处理等方面巨大优势,成为当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主流,其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演化和维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其特有的分布性、异构性和自治性等成为长期困扰和制约开发的主要困难。大量研究和软件开发实践表明,引入软件体系结构作为指导分布式系统开发与构件组装的蓝图,是控制软件复杂性、提高软件质量、支持软件开发、演化、复用和维护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分布式系统开发困境,成功构造分布式系统现实、有效的途径。因此,如何通过软件体系结构提升分布式系统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保证系统维护和演化空间,是分布式系统开发中的关键,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一个可行的思路是通过形式化方法保证对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严格的抽象和验证,通过使其具有动态性而满足对于环境和需求变化的适应,最后通过有效的手段保证其从分布式系统软件设计初期贯穿到软件实现阶段,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有效的控制开发与演化。基于以上思路,在分析当前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与支持手段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软件体系结构和分布式系统交互风格的形式化描述、体系结构求精与映射、演化与重构以及体系结构驱动下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用实际的案例进行了说明。具体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贡献有:(1)提出了一个适合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抽象模型DSAM,给出了其形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属性文法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Dis_ADL和基于CCs的分布式构件交互风格描述语言Discid。Dis_ADL支持对分布式系统进行规约、分析、验证、求精,通过对软件体系结构形式化描述和图形描述双重支持,提供了易用性和语义严格的统一,也具有适应环境和需求变化的动态配置能力;Discid针对分布式系统交互协议复杂,构件交互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可视化交互设计的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的对分布式系统交互中同步、并发、死锁等动态特性进行直观描述、严密分析和性质验证,极大的方便了分布式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交互风格的设计。(2)提出了体系结构求精的指导原则,并设计了一套从软件体系结构描述Dis_ADL到软件实现层面通用设计模型UML的映射规则,把求精验证后体系结构元素映射到可编码设计元素,缩小设计和实现间的距离,使软件体系结构的理论研究指导软件开发实践的作用更为突出。(3)提出一种在模糊聚类分析基础之上进行软件体系结构重构,进而通过将设计结构矩阵相关理论和包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对重构的体系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不但可以发现和定位违背设计实现,解决了开发过程中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和软件实现的一致性丢失问题,使真实系统与体系结构保持一致,而且可以使其与软件实现更好同步演化,使软件体系结构在整个分布式软件生命周期中发挥其指导作用。(4)提出了体系结构驱动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ADiSC,建立了分布式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型,在分布式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引入体系结构支撑。通过将软件体系结构自项向下的指导和自底向上基于构件组装的软件开发方法相结合实现对系统的构造;通过软件体系结构不断求精、映射,使得需求向设计、实现平缓转化,体系结构设计向面向对象设计的自动转化,极大缩小了从系统高层设计到软件实现之间的距离;通过体系结构重构分析保证真实系统与软件体系结构在开发与演化过程中的一致性,使得软件体系结构可以贯穿并有效指导整个分布式系统的开发维护过程。ADiSC方法使得分布式系统开发既具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规范的工程原则。(5)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可视化支持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构造、规约、分析、求精、重构的设计建模环境ADisDTool,极大减轻了分布式系统设计人员的认知难度,保证开发质量,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设计效率。同时,在本文中我们也给出了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展示了相关主要方法有效性。

毛永捷[5]2000年在《用户级通信在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建立在集群上的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可扩展性好,易于移植,是一种有竞争力的并行计算环境。然而,尽管各种精巧的一致性协议已经大大地降低了计算节点间的通信量,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性能还是与其通信底层的实现十分相关。用户级通信可以减少软件开销和数据拷贝次数,明显地降低通信延迟、提高通信带宽,为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性能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细致地研究了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特点,仔细鉴别了各种关键技术对性能的影响。在对基于锁的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对JIAJIA系统的开发与优化做出总结,并比较了各种优化策略的作用。同时,对JIAJIA系统的行为模式的分析,也进一步指出通信性能对于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重要意义。 文章对各种用户级通信库做了比较广泛的比较与分析,对其中关键技术的权衡取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集群的特点和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需求,本文提出并设计实现了一个面向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用户级通信库JMCL,就其通信性能与对JIAJIA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评测和分析,并对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行为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对基于JMCL的JIAJIA系统的研究表明,用户级通信库极大地改善了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通信性能,并因此而使得其上的应用程序的性能获得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那些过去由于通信密集而被认为比较不适合于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应用程序,性能提高更为突出。用户级通信库进一步扩大了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应用范围,可扩展性更好,使之有可能成为方便而廉价的大规模并行应用平台。但是,用户级通信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计算模式,它仅仅是由于使通信过程加快而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时间成比例减小而改善了系统的性能。要继续改善和优化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性能,仍然必须从体系结构和协议的角度入手。

韦文祥[6]2006年在《基于ARM和μC/OS-Ⅱ的远程配变监控终端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各行业对电力需求的飞速增长,为了达到节能,在增加发电容量的同时,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更是刻不容缓。用电现场负荷监控终端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供电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它随着电力系统管理的自动化而不断发展起来。随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对负荷监控终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国内外电力管理的重要手段。论文对目前国内外的负荷监控终端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负荷监控终端在国内的电力负荷管理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负荷监控终端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实现方法,最后根据江西省电力局针对终端提出的技术条件和规约的规定进行负荷终端的研究与设计。本文的研究涵盖了电能计量技术、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GPRS无线通信技术和应用程序远程升级技术等多项技术。终端系统的设计基于嵌入式系统,充分利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多任务能力、模块可裁剪能力,嵌入式处理器的速度快、寻址能力强和资源丰富以及GPRS网络永远在线、通信费用低廉等优势,在执行效率、代码体积、通信处理能力和经济效益上都有着强大的优势。针对目前实际情况,在研究了终端设计多项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和μC/OS-Ⅱ的配变监控终端,结合课题的要求对ARM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进行了具体选型,在基于LPC2124的MCU和外围接口芯片上,进行了终端硬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μCOS-Ⅱ在LPC2124MCU上的移植;编写了基于μC/OS-Ⅱ的API接口函数和底层硬件驱动程序;采用多任务按优先权调度的方式解决了任务处理的实时性,克服了传统前后台软件在复杂的监控终端设计中实时性差的问题;针对终端软件升级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在应用编程(IAP)的软件升级方案,对终端软件升级模块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并对升级方案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

施巍松[7]1999年在《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性能优化》文中认为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又称为虚拟共享存储系统)由于结合了共享存储系统的易编程性和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可伸缩性而成为近十几年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设计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最主要的目标是对应用程序不作修改或很少修改就可以在该系统上运行,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性能。但为了维护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通信的透明而引入的系统开销使得现有的很多系统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本文着重研究如何提高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性能,分别从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存储器组织方式、系统开销、循环调度、任务迁移、和通信优化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技术。 通过对传统的侦听协议、目录协议和几种不同的释放一致性协议进行的详细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基于锁的一致性协议,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主结点”的概念不仅应用于共享数据信息,而且还应用于一致性信息,如写记录,每个一致性信息根据相应的同步对象都有一个主结点。与基于目录的协议相比,该协议中所有与一致性相关的操作都在同步点上,因此对于普通的访存操作几乎没有任何额外的开销。更重要的是,基于锁的协议中无须维护一个目录,从而更具有可伸缩性,基于这个一致性协议,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简单而实用的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JIAJIA。JIAJIA采用了一种类似CC-NUMA的存储组织方式,即同一页在所有处理机上都有相同的虚拟地址,因而在发生不命中时,无须象其它系统一样进行两次复杂的地址转换。另外,JIAJIA是第一个真正能够把多个机器的存储器组织起来形成大内存空间的系统,基于JIAJIA系统,本文并行化了一个电磁场计算的实际应用程序,效果与国际上同类程序的消息传递版本可比。另外,本文还提出一种基于置信区间的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对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的系统开销进行的详细分析,发现远程数据不命中时间和同步时间是两个最主要的开销。因此提出读记录技术、唯cache写检测技术、层次式栅障实现等三种优化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前两种技术对性能的提高是明显的,层次式栅障实现在系统规模较大时效果会比较好。 本论文第一次在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中分析和比较了各种自调度算法,发现一些以前的结论在这样的系统中不再成立,甚至完全相反。在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度的自调度算法ABS。该算法在调度时充分考虑了数据的静态分布和计算任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尽量保持处理机与存储器之间的耦合关系。ABS算法结合了集中式任务队列和分布式任务队列的优点,与分布式任务队列相比,大大减少了在负载不平衡时因调度引起的同步开销。

史岗[8]2003年在《支持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机群通信技术》文中提出在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领域,通信开销是阻碍它成为主流并行计算环境的重要原因。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提出许多优化措施来减少通信开销,比如:支持更放松的一致性模型来减小消息个数和消息量;采用多写协议减少消息个数;采用写向量技术减小缺页时的消息量;采用数据预取来容忍通信延迟。然而,随着存储一致性协议的成熟,大幅度减小通信次数和通信量已十分困难。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研究有效的机群通信技术来进一步提高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性能。本文分析了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通信行为特点,并对基于home的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JIAJIA在三个通用的高性能互连网络上的性能做了测试和分析。发现:①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对网络的通信延迟和带宽都十分敏感;②由于采用“请求-应答”通信模式,消息的异步处理机制不仅使得计算和通信无法重叠,而且对于系统中为数较多的远程取页操作,这种通信模式的效率较低;③程序运行中出现的并发通信和接口竞争行为通常是导致并行应用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在通信上的这些特点,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适合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特点的机群通信系统FRAMP (Fast Remote Access and Message Passing)。FRAMP机群通信系统由完全定制的交换机、网络接口卡和通信协议组成。交换机采用全互连交叉开关结构和缓冲虫洞交换方式,同时在网络接口上支持消息传递和远程直接内存读/写两种通信模型,实现了纯用户级的通信协议,获得了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通信性能。对FRAMP的性能测试表明:在33MHz,32位PCI传输方式下,pingpong测试的小消息单向延迟为5.7μs,渐近带宽达到101MB/s。基于FRAMP实现的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由于有交叉开关网络和接口硬件对通信方式的支持以及通信协议中的优化措施,使并行应用的性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本文的研究工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机群通信系统,设计适合于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特点的网络通信系统可显著地改善系统的最终使用性能,使高性能、易编程的共享存储并行计算环境在机群体系结构上也能获得。

史岩[9]2007年在《应用于STB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技术在世界范围的飞速发展,数字电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和关注。数字电视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数字化和数据化,前者完成模拟到数字的转变,目前已经很完善,并在世界很多地方投入运行;后者则是完成从单纯视听业务到多种数据业务的转变,它决定了广播电视在信息社会中竞争的主动权。数据广播是数字电视系统的重要基础,以此为基础的各种系统和交互性业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为电视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本文就以数字广播技术为基础,介绍了一种数字电视综合业务的解决方案,并对应用于STB的信息处理系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系统的整体结构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并以前后端的形式重点突出了数据的封装和后端硬件平台的搭建和配置。然后对系统所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系统采用的DVB-C标准、数据轮盘协议和数字机顶盒的原理和结构。软件部分是本系统的核心,本文着重分析了前端所需要的Windows网络编程的I/O模型及使用条件,详细分析了后端机顶盒所用的Vxworks操作系统平台。之后,以电视短信业务为应用背景,阐述了整个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最后,引用了几种网络可靠性的算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不交和算法对本系统网络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本文还介绍了压力测试的方法,并利用目前流行的压力测试软件--LoadRunner,对系统使用的服务器进行了压力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邓垚彪[10]2012年在《一种透明访问远程内存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PU和系统主存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依然不能满足应用程序日益增长的内存需求,特别是I/O设备的发展相对滞后,磁盘性能成为影响计算机整体性能的重要瓶颈。为了提高局域网中内存利用率和系统I/O性能,利用高速局域网中高带宽、低延迟的传输特点,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扩充系统交换区容量,提高交换区换页速度,设计和实现了I/O密集型应用和内存密集型应用透明访问远程内存系统(NS-DSM)。该系统实现了在局域网范围内对远程内存的透明共享。本文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首先,为了能够访问其他节点的空闲内存,本文在客户端节点创建网络块设备来接收响应访问远程内存的操作,然后通过基数树结构查找、插入、删除操作把系统内存页映射到远程内存,从而实现对远程内存的访问。其次,NS-DSM系统通过创建和激活交换空间的方法把网络块设备挂载到客户端节点,从而使应用程序能够透明的访问远程内存。为了使内存页能够在最大传输单元为1500KB的以太网中分片、重组后快速传输,系统通过实现轻量级的传输协议——访问网络内存协议(ANMP)来对需要传送的页面进行分片、重组以及数据包传输。最后,本文设计和实现了客户端-服务端服务加载和转换策略。该策略根据系统内存使用情况的不同而加载不同的状态,并在系统运行时定期检测结点的空闲内存并做相应的服务转换。该策略使得系统中各结点尽可能的负载均衡,从而使整个系统处于一个资源利用的“平衡”状态。NS-DSM系统实现了局域网内内存的透明共享,并且不用对系统内核作任何修改,也不需要任何特殊的API或者函数库。它对应用程序完全透明,同时不用进行繁杂的数据一致性检验和完整性检验。实验表明,对于大量磁盘访问和内存密集型的应用,该系统能有效地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和大型应用程序的执行速度。

参考文献:

[1]. 机群系统OpenMP研究[D]. 吴少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3

[2]. 底层操作系统对软件DSM的影响[D]. 何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0

[3]. 软件DSM中的数据行为分析及系统性能优化[D]. 谢向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999

[4]. 分布式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与开发方法研究[D]. 陈晓江. 西北大学. 2010

[5]. 用户级通信在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中的应用[D]. 毛永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0

[6]. 基于ARM和μC/OS-Ⅱ的远程配变监控终端的研究与设计[D]. 韦文祥. 湖南大学. 2006

[7]. 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性能优化[D]. 施巍松.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999

[8]. 支持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机群通信技术[D]. 史岗.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3

[9]. 应用于STB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D]. 史岩.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10]. 一种透明访问远程内存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邓垚彪. 湖南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底层操作系统对软件DSM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