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论文_吴国清,魏云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论文_吴国清,魏云

江苏省海安市高新区胡集小学 吴国清 魏 云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然而在此过程中,很多家庭选择让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则留守在家里,这也就形成了入籍庞大的留守儿童阵营。无论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还是儿童心理的成长与成熟,都在其教育与生存环境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下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教育 对策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1.亲情缺失。留守儿童之所以被留守,第一原因就是父母远离家乡外出务工。不难想象,在儿童被留守在封建闭塞的农村,且被祖父母等照顾时,必然会缺少父爱和母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这些“导师”很可能一年甚至几年才能见到一次。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而言,没有了父母的陪伴与教导,亲情自然有很大缺失,而这种亲情的缺损,很容易造成儿童的心理出现问题。

2.学习条件差。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尽管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加快了步伐,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教育公平的问题仍然很难实现。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教学环境的恶劣是阻碍教育的困难之一。在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设施除了简陋的教室就是桌椅,教师资源与设备的欠缺让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变得更小。更有甚者,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很多儿童要爬山、过河去上学,这种恶劣的学习环境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3.性格缺陷严重。教育环境的恶劣与亲情的缺失,让留守儿童性格缺陷很严重。例如在遇到问题时,留守老人不能为孩子解答,孩子受到了错误的指引,或者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和不认同,就很容易在性格养成的过程中有不完整的地方。

4.安全缺乏保护。留守儿童大多面临着艰难的生存环境,很多父母外出务工,能够在经济上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经济上不能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老年人在监管孩子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与父母不能达成共识,更由于身体和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不能顾全儿童的安全。例如儿童外出游玩,遇到危险时老人很可能无力救助,抑或在上学过程中,路途险要,儿童的安全成了不能保证的因素。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安全的防护,让很多儿童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观念畸形。

每一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由于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同的感想与印象,而这种烙印最后会转化为伴随一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接受教育的环境也很恶劣,在性格养成有缺陷时,很容易对观念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咋遇到问题时,儿童不能得到正确的疏导,更容易形成畸形观念。例如留守儿童会觉得上学无用,甚至对亲情漠视、放荡不羁,这都是留守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

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教育是一切发展的根本,为了让留守儿童更公平地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改进教学环境,让教育更加严格、正式是最根本的解决策略。首先,要从教学设备的改善入手,教室的整修和教学设备的覆盖,让留守儿童虽然身在农村也能享受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对教师进行优化。

2.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培训。留守儿童大多数都在祖父祖母甚至是更长一辈的老人监管中生活,这些老人大多没有很强的劳动力,更不会懂怎样教育儿童,什么是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念。很多老人觉得,只要把孩子养大就可以。所以,为了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消除心理问题,就要让陪伴儿童时间最久的监护人都学会怎样教育孩子是最正确的。为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对专门监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正确面对孩子、怎样培养儿童的生活习惯才能助力他们的成长。只有这样,儿童才能更安全、健康地成长。

3.鼓励外出务工父母就近务工。众所周知,很多偏远山区例如云贵等地的农村中青年都选择到北上广等地务工,很大部分都是几年回家一次,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概念甚至都非常模糊,更不用说享受亲情。所以,如果外出父母都能就近务工,保证每个月或者每周都能陪伴孩子一些时间,就能避免留守儿童很多畸形观念的产生和极端的心理问题。

4.健全留守儿童关心组织。很多留守儿童年复一年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心理的疑惑和问题也没有人倾诉,这种情况加剧了心理问题的滋生。为了在家长不能陪伴的日子给留守儿童营造更健康、温暖的生活环境,相关部门还要健全留守儿童关爱组织,定期组织年轻人走进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走出阴霾,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

5.建立家长子女良好沟通机制。沟通是最好的桥梁,但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与父母沟通仿佛已经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借助于当今发达的网络,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及时与儿童沟通,建立家长子女良好沟通机制,让留在家的孩子明白自己没有被遗弃,时刻感受到爱意,遇到问题及时与父母沟通,避免性格出现缺陷和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斯 留守儿童教学理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2]郑智喆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2015,(07)。

论文作者:吴国清,魏云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论文_吴国清,魏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