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之差——书评《金翼》论文_韩知芮 陶宇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之差——书评《金翼》论文_韩知芮 陶宇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在《金翼》这部学术的圣宴里,每位读者都可以咂摸出自己的滋味来。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笔者在这样一幅幅图景中,捕捉到更多的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生活场域之性别差异的演绎。通过文章内容从而捕捉到在这个特殊时代中男性与女性所获得的教育资本之差。

关键词:社会性别 教育 金翼 书评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金翼》的每位读者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体悟和解释。林耀华先生的人类学力作《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庄孔韶、林余成翻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以下简称《金翼》)是文学,小说的笔法,悠悠的述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福建一个村庄里比邻而居的两个家族的兴衰;《金翼》是社会学,生动的展示着时代的巨变、家族制度的变迁,以及在此其中的个人与命运的搏弈。

这种社会性别分析视角也许过于偏离了先生的本意,但这种角度的解读或许不失为一种尝试。在阅读中,其实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性别建构的线索与过程,男人与女人共同构筑了村庄共同体的生活世界,支撑起那一片天堂,而我们读到的是天空的倾斜:黄家夭亡的小姑娘,冤死的灵魂、哭泣的生命;那被送做童养媳的女孩,时代的牺牲品;自性而倔强的惠兰,痛苦的挣扎终不能换来尊严与自由……在那样的岁月里,她们何以是她们,是那样的自己?生而为女人,这里仅仅是生理上的差异么?

女性性别建构的过程即由是女人一生的完整过程。按照费老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的划分,可以把女人的生命过程分为从父居与从夫居两个时期。这正是对中国传统女性的“在家从父,嫁人从夫”的道德规则相呼应。像我们这种父系,父居和父权的社会里,女子的生命史和男子有很大的差别,她们一生有两个时期,一是父时期,一是从夫时期。女性的情结,若是有的话,不是养成在她们的从父期间,而是发生在从夫期间。(费孝通,1998)

近代以来,人们随着观念的逐步转变,以主干家庭、核心家庭为主的存在形式成了主流。然而,本书所记述的年代和社会毕竟不同于闭关时代,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近代化历程的逐渐开始,使社会生活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刻的影响到了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和选择。19世纪20、30年代在这样的背景中行进着。而身处于那个时代的男人与女人,他们的生活与命运也必然深深烙印着时代的打磨与岁月的痕迹,记忆与话语书写着那时的生命。

当一个婴孩坠落人间的那一刻,一个崭新的生命开始了他或她的人生旅程。男孩是未来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家庭经济的主要生产者,更承担着延续家庭与家族香火的神圣职责,因此成为备受家庭成员关注的对象。我们在书中叙述中不难看到,黄家每添了一个男孩必是欢天喜地,从诞生日到满月以至抓周,都有村庄特有的庆祝仪式。这是家族力量、幸福、兴旺与希望的象征。

女孩儿呢?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也许情形会好些,比如我们在书中不免看到了,她们是那个时代比较幸运的孩子,能够成长在自己的家里,而且还接受了学校教育,比如月英,但最终的结局仍逃脱不过时代的悲剧。在最一般的家境条件下呢?没有喧天的仪式,没有热闹的庆祝,甚至没有亲人的欢欣。是的,没有。生命就在这里静悄悄的开始,花一般静静绽放,也许也便注定了一生的寂静与凄凉。她们如果能在家里安全顺当的生活还算好,但当家庭遭逢灾难,经济危机,女孩儿们不得不被送到未来的婆家做童养媳,性别的差异在此刻就开始了。

落入怎样的一个家庭,或许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来说都是悲剧演绎的开始。在社会教育上,他与她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是由于在那个时代里,男人与女人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扮演,因此社会赋予他们所应达到的教育目标是不同的。男人因为要顶天立地,因为要振兴家园,所以他们需要正规的学校教育来提升自己。女人需要扮演好妻子与母亲的角色,所以她们的一切所学也就是紧紧围绕着这样的角色所需要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能力所展开的。故事中的黄家重视家庭教育,这是东林从几十年的经商生涯里得到的深切体会,人要想成功,必须要有知识。于是,三哥与小哥,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就都被送到学堂接受正规教育,甚至有幸远渡重洋,去实现自己的“求学雄心”。我们在他们的生命历程里可以看到,他们得到的教育投入,以及这种人力资本投入所换来的价值效应:不仅仅增强了个人向上流动的人力砝码,而且,他们通过学校教育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圈子,丰富了家族的社会资本。

而女孩在这方面,却没有这样幸运,教育这一笔投入对她们来说是空缺的。人力资本需要投在有所回报的人身上才会给家庭带来繁荣,尤其这种稀缺资源。与学术教育的缺席对比,她们接受的更多的是社会生活的教育,即怎样成为那个时代的合格女人的教育。传统封建社会的生活中,女人是需要通过一整套的服饰来标定自己是女人的。她们要裹起小脚、一方面这是社会对女人的行为约束,另一方面则是满足于当时男性的审美要求;她们得穿裙子,束辫子,这些用来束缚与拘禁的装束告诉女人并建构着女人的思想观念:女人啊,你不能够如男人一样畅快淋漓的生活,顺从吧。

而真正接受过一些教育的女性,在那时的生活又会怎样呢?素珍就这样成了黄家的三嫂。她发现自己很难适应和黄氏大家庭的生活。起先东林对她十分垂爱,骄傲地告诉别人,他的这个儿媳妇的文笔比他的受过教育的儿子还强些,并且认为她对长者的态度既礼貌又孝顺。但当其他女人不断抱怨时,东林对她的钟爱也就不能持久了。

个人的个性再强大,纵然心中拥有再美丽的梦想,终究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在那一个时刻里,女人,你就必须那样的生活,叛逆与对抗,终是无效的挣扎。

一本被苏老喻为“以小说体完成的一部出色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著作”。1988年,林先生声明,“《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这部书包含着我的亲身经验、我的家乡、我的家族的历史。它是真实的,是东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同时,这部书又汇集了社会学研究所必需的种种资料,展示了种种人际关系的网络——它是运用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结果。”

叶彤这样赞誉道:读《金翼》,如同喝了解渴的水,不但老中国的眉目清晰地呈现在面前,不但毫不逊于由数目字和表格砌成的专著的准确,我还分明地感到它的血流和温度,看到生动而细腻的表情,领悟了经历过数十年漫长的岁月和其间天翻地覆的变迁,那样的一个老中国与今天的中国之间或隐或显的传承和关联。它甚至纠正了若干貌似科学的书中对于我渴望了解的这个国度的人民的生活和历史似是而非的叙述给我留下的错误印象。通过清晰的文章脉络,那个时代社会性别所带来的巨大差异使人一目了然,这种差异是否延续至当今社会也是令人深思熟虑。

参考文献

[1]林耀华,1989,《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M],三联出版社。

[2]费孝通,1998,《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

[3][英]约翰•斯图加特•穆勒,1995,《妇女的屈从地位》[M],商务印书馆。

[4]恩格斯,1999,《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

[5]金一,1903,《女界钟》[M],大同书局。

作者简介:韩知芮(1991年—),女,陕西榆林市人,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性别社会学;

陶宇(1983年—),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社会学博士,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吉林省妇女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家庭社会学。

论文作者:韩知芮 陶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之差——书评《金翼》论文_韩知芮 陶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