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探讨_自学考试论文

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探讨_自学考试论文

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自学考试论文,核心竞争力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10(2014)02-019-04

       个性化教育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发展,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潜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量身定制具有个性发展潜力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计划和方案的综合系统。并组织专业教育人员从开发潜力、学历和生活教育、职业技能、创业能力等方面整合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信念、理想、心态、思维、技能、经验等实施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通过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从而实现量身定制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计划和方案的教育方式。用个性化教育理念指导自学考试,有助于考生得到相对自身而言最好的发展。

       一、个性化教育丰富的内涵

       个性化教育理念是从学生的现实个性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只有差异之分,没有“好”“坏”之别。它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价值追求,在教育的起点、目标和价值等方面都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1.尊重差异:个性化教育的起点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独立于人的意志之中。基于这种差异,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思想,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所谓因材施教,“因”就是根据的意思;“材”乃“资质”之意;“施”即实行;“教”则指教育。其基本含义就是指根据人的个性特征不同,针对具体情况而进行的教育。几千年以来,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一直在社会教育实践中,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倍加推崇。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学生的个性更加丰富多样,差异也更加明显,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必将导致教育的失败。针对学生的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正确选择差异,并把差异当做一种资源开发,这就是个性化教育的起点。

       2.推动发展: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质量等多方面发展。①从这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化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个性化教育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措施和保障。然而,学生与生俱来就是一个各自不同的个体,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②如果能在教育过程中,综合考虑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的强项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不是否定或忽视;如果我们教育的方法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式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学生才能在不同社会背景、态度价值、情感态度、智能和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条件下,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3.促进创新:个性化教育的价值

       创新是一个人特有的本质属性,人不但具有各种复杂的认知能力,而且还具有丰富的个性(个性倾向、个性特征)。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离不开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的参与。同时,人也正是在这个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个性特征(意志、情感、能力、气质、性格等),而个性特征又是影响人的创新能力的一个因素。所以,个性发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并不完全依赖于智力和能力,某种程度上讲还在于人的个性特征。这是因为创新能力的两个组成因素中包含着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智能因素主要是指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而非智能因素(也称个性因素)主要是指社会适应、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意志等一些方面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个性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那么他的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发挥。智力因素好比是一粒种子,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土壤,一粒种子只有把它播撒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已经成为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个性化教育应有的时代价值。

       二、个性化教育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客观需要

       自学考试与社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传统文化的激荡、市场经济的挑战、终身教育的呼唤促使自学考试走个性化教育发展之路。

       1.传统文化需要自学考试的继承和弘扬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极富“个性化”、又具有厚重历史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许多教育制度,起初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只有自学考试制度继承了古代科举制度的“衣钵”,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造”。晚清时期,随着1905年清政府发布谕令停罢科举选拔人才之后,延续1300年的中国科举制度也就随之灭亡了。然而,历史的发展证明,传统的制度有其存在的价值。在“文革”刚结束的特殊历史时期,当国家急需大批人才,而普通高等学校又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社会强烈呼吁“广开学路”,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自学+考试”的办法,自学考试制度则顺势而生。现在从它产生的历史根源来看,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既有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也有古代科举制度的合理成分,是科举制度中自学文化和考选文化传统,经过现代教育理念“淬火加钢”之后的一次成功转型。③尽管在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之初,并没有参引科举的做法,甚至没有意识到它与科举的关系,但是,自学考试制度中科举考试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④所以,自学考试制度既是对传统科举制度的继承又是对科举个性文化的发扬。

       2.市场经济挑战自学考试的生存与发展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的知识、能力主要以文凭为表现形式,文凭是提干、提职、评职、录用的必要条件,因而曾经有千百万人参与自学考试的热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能成为人才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自学考试也有了新的认识与定位。参与自学考试的热情正在消减,自学考试如果不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不仅会失去昔日的魅力,而且会把自己推向淘汰的边缘。市场犹如战场,一旦把自学考试推入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就如同到了“战场”一样,就得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去求得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因此,自学考试的发展只有“独辟蹊径”,通过走“个性化”发展之路,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考试功能”和“教育功能”,取得竞争优势。

       3.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亟需自学考试的有效服务

       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于1965年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之一。其理念是“人在需要接受教育的任何时刻,教育者都将以最好的方式向受教育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服务”。⑤它突破传统的把人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把教育提升为人的基本权力;它提倡教育社会化和社会化教育,强调了教育的终身性和学习的自动性。迅速成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国际教育思潮,并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自学考试制度与终身教育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30年来,累计有6629万人参加了自学考试的学历教育考试和非学历证书考试,其中学历教育考试就达5579万人(2.17亿人次)。有效地推动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使自学考试制度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需要自学考试通过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的广泛开展,为考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三、提升自学考试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自学考试作为我国独创的教育考试制度,就其本质是一种教育形式,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中,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具有竞争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核心竞争力推动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当前自学考试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选择。实施以个性化教育为指导,是充分发挥自学考试独特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1.以个性差异为前提,调整人才培养规格

       自学考试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同时也是课程设置和制定考试内容的基本依据。客观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实现自学考试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形成内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自学考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进程中,要造势而为,乘势而上。综合考虑考生个体之间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差异,找准质量参照标准,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不断满足考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自学考试人才培养规格需要重新定位。培养目标要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培养面向基层、生产一线的应用型、职业型人才,同时兼顾社会文化教育的需要。人才培养规格要从传统的培养以理论为主的理论性、系统型、学科型人才向以培养职业素质为主的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转型,以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的,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有专长”的有用之人。

       2.以个性发展为目标,改革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施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内容,是提高考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一个宽泛的动态目标体系,自学考试必须以考生的实际为起点,建立完善的、为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服务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完善的课程体系在于科学的课程结构,自学考试课程结构要增加选考课程,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而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从国际上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来看,建立课程选修制度是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促进学生得到自由发展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基于自学考试课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增加实践课的比重,重点培养考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让考生能够真正通过自学考试掌握一门生存技能,提升今后人生发展的竞争力。

       为此,改革完善自学考试课程体系,应该以“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观为指导,以满足考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目标。改变传统的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逻辑设置的“学科本位”为主的价值取向,向主要依据社会需求和考生需要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相融合的方向转变。构建以专业核心课为主体、公共基础课和选考课相互协调的“实践应用型、职业型”课程体系。以促进考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职业技能培养的逻辑思维,优先设置专业核心课,以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理论课以“必须、够用”为尺度,加大实践课比例,重点培养考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设置公共基础课,以提高考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设置选考课,引导考生自主学习,促进教育自由和考生个性化发展。

       3.以个性彰显为价值,积极开展考试方式改革

       自学考试虽然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形式,但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上看,它也是一种考试形式。考生的“学习成果”最终要以“国家考试”来落实,考试在自学考试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对考生的自学和社会助学起指向和促进作用。只有积极开展考试形式改革,设置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形成科学、规范的考试评价体系,使“考试内容和方式”与“考生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发展方向一致,二者相得益彰,由此才能引导考生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发展方向,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自学考试“以考助学”的目的,彰显考生个性价值。

       首先要改变“一卷定考”的考试方式,构建自学考试平时成绩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体系。即将考生平时学习过程(课堂表现、考勤、作业、平时测验、实践技能操作等)由主考学校或助学机构考核,按照一定比例与理论考试(国家考试)成绩结合起来形成最终成绩,增加成绩评定的维度。同时,要打破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格局,推行考试方式多样化,即采用闭卷、开卷、答辩、论文、技能操作、实验报告、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其次要改进考试内容和题型,推动自学考试的考试内容从“重识记”向“重理解”、“重应用”、“重创新”方向转变。考核内容要以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为主,并适当保证一定的覆盖面,难易适中,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题型在采用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的基础上,增加主观题的比例,重点突出考查考生创新能力,让考生在答题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其创新能力,增加成绩评定的效度。

       其三要改革单一的“纸笔”考试形式,推进考试手段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选择相应课程,借用国外雅思(IELTS)和托福(TOEFL)考试形式,建立全国考办统一组织的机考平台和试题库,试点推行计算机无纸化考试,让自学考试成为考生随处可学、随时可考的真正体现个性化学习的考试形式。

       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建立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使自学考试的考试评价更加客观、科学,更好地体现自学考试的学习诊断和反馈功能,以促进考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享受学习过程,让考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收稿日期:2014-02-20

       注释:

       ①人的全面发展.搜搜百科[DB/OL]http://baike.soso.com/v560892.htm.

       ②宋立亚.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英语个性化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③胡向东.自学考试教育与中国自学文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

       ④杨学为.高举旗帜把自学考试建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形式[J].教育与考试,2008,(6).

       ⑤张忠家,李宏波.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1).

标签:;  ;  ;  ;  ;  

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探讨_自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