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给排水系统承担着日常供水与排放城市污水的重要任务,其排水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环境。为了解决交通堵塞及城市用水等问题需要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优化给排水系统。本文阐述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与应用原则,并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途径,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前言
海绵城市理念是遵循生态优化的原则来进行市政排水设计工作,将人工与自然的因素相融合,以科学的手段调动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及道路系统等。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市政给排水设计的质量,推进了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
一、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
(一)改善城市环境
现阶段城市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的优化城市环境,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将城市的水系统与交通系统进行科学的结合可以发挥长期的环保作用,为城市规划提供良好的空间。
(二)防洪防涝
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在强降雨季节城市道路交通会因路面积水造成拥堵问题,并且如果不及时排水会影响市政道路的质量,甚至发生路面坍塌的事故。因此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优化排水系统,提高防洪防涝的能力。并且排水系统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之后可以对雨水进行科学的收集,增加城市的水资源。
二、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尊重自然原则
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首先要顺应自然,合理运用生态自然资源,设计排水系统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设计方式,按照生态环境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原则来设计排水系统。
(二)节约原则
为了有效的提高市政道路的排水能力需要在设计环节按照排用以及渗的原则,保证城市排水系统既能够满足排放积水的需求还能够回收雨水资源,进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此外还可以利用小区的绿地或者城市道路来收集自然降水资源,进一步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1]。
(三)个性化原则
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需要结合城市实际的发展情况与要求,尊重差异性来设计出个性化的排水系统。避免出现直接套用其他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现象,结合城市的绿化、水文条件来优化给排水系统,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紧缺与排水防洪的问题。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一)在人行道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
在市政工程中人行道建设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以前的人行道基本应用的是不透水的材料,遇到雨天非常容易出现路面积水过多,不方便人们行走的问题发生。因此在建设人行道的过程中要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选择透水性较高的材料铺设人行道,有效的吸收路面积水,调节人行道地面的温湿度,同时也补充了地下水资源。除了选择透水性高的材料外还可以调整路基中排水管的倾斜度来实现排水效果,把管道的纵向倾斜度控制在2.5%左右,横向坡度要小于1.5%。
(二)在车行道中渗透海绵城市理念
车行道对与一个城市来说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来说柏油马路组成了我国大部分城市里的车行道。由于柏油马路几乎不透水,所以在雨水天气中容易造成城市积水现象,还会出现地下水供应不充足现象发生,进而触发热岛效应。车行道设计理念要加入海绵城市的概念,即车行道用透水性好的材料来铺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同人行道一般,在雨水天气后使得雨水可以被地表材料及时、充分地吸收进去以补充地下水,减少积水量。但是在具体实施铺路中要注意透水层上面依然要有一层沥青层,以防雨量过大时或者透过大量雨水时对吸水材料产生影响,减低其吸水性。使用吸水性好的材料之后,雨水会被材料引导排进道路两侧排水沟之中,之后进入绿化带或者雨水井、检查井等。雨水有时会含有一定的污染物,导致出现腐蚀地下管线或者酸化植物等问题,所以需要用指定管道将雨水排入指定的处理厂中,再进行检验,看水质合格与否,合格雨水排入排水系统,相反不合格就进行相应处理净化再排进排水系统中。但是设计时要注意管道安装的角度,只有适当的角度才能让雨水得以正常流出[2]。
(三)在城市绿化带中的应用
绿化带设置的最佳位置是在路面下方,在大约15-25cm深度左右,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雨水收集口的均匀分部还要确保其高度处于路面及绿化大土壤的中间位置。
水质的过滤环节是非常必要的,该项工作不仅仅是使收集的雨水清洁度提高,还会避免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施工的工序是首先铺设种植所需要的表土,之后铺设透水性良好的砂石层做反滤层最后是地埋渗透管,这样的步骤会提升土壤过滤水的能力使雨水得到大量的渗透,确保地下水体得到较为充足的补充。
相关专业人员要对绿化带的土壤结构进行科学、专业的分析,增强其导流性,并对滞蓄缓排实行设计,以此确保雨水被充分地吸收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雨水进水口设计可以沉淀雨水,通过简单沉淀轻微提高水质。明沟两侧要设计配水的出水沟渠,顺利的起到雨水流进明沟的作用。在这种设计下,再大的雨水在雨水口的干涉下,会停留在绿化带一段时间,实现滞留雨水的作用,进而缓解道路两侧排水的雨水流量,减轻其压力。
溢流系统设置的合理与否影响着雨水排放效果的好坏,它的设计标准就是雨水和排水管道的直接连接。在雨量较大的季节里,可能会导致雨水口失效,地面积水现象严重,所以处于低地势的绿化带区域就起到了缓解排水、短暂储存雨水的作用,之后用该系统处理雨水使其流向市政管道排水网,多出的雨水就经由市政排水网排出。
(四)在绿地衔接区域的应用
从城市区域的角度分析绿地与道路衔接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种:一是,针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雨水净化技术,把雨水排放到相应的绿地内,有效的减少城市道路出现洪涝的问题。二是面对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可以加大对雨水的回收力度,通过设计排水管来有效的净化与存储路面积水。三是为了治理污染严重的区域,需要将控制污染情况放到工作的核心位置,注重净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避免出现污染加重的情况。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源头渗透技术结合下沉式的绿地来帮助市政道路进行雨水的排放,例如植被的缓冲地带或者雨水花园等形式。城市的绿地接线部分承担着为市政道路环节积水压力的作用,并及时的补给地下水资源。
(五)应用于市政道路的附属设施
在排水系统中路缘石是其重要的辅助设施,结合具体的排水设计要求来调整路缘石的高度。通常情况下路缘石的高度要与周边保持一致,以确保雨水可以顺利的流进绿化带。此外还可以利用草植沟代替路肩边沟,既可以提高美感又可以充分净化雨水资源。
总结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应用途径方面,可以在市政道路的人、车行道上渗透该理念,还可以在城市绿化带及衔接区域应用此理念,全方位的提高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效益,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防洪防涝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旭升,王辉霞.“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7):128-130.
[2]高梅,黄涛.“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设备工程,2018(07):198-199.
论文作者:胡楚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理念论文; 给排水论文; 水资源论文; 绿化带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