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水管单位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_李敏

农村基层水管单位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_李敏

汉中市南郑区水利局 陕西南郑 7231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层水管单位现状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就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行了分析思考。建议从规范基层水利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关键词:农村水利 单位建设 体会思考

一、汉中市农村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现状

汉中市是陕西省重要的水稻产区和粮食基地,经过全市人民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其水利工程体系日臻完善,在抗御水害、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稳步快速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几代水利人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努力,也离不开坚守在水利建设与管理第一线的基层水利工作者。

1、基层水管单位设置现状。

目前,我市11县区180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共有乡镇基层水管站54个,其中:片区水管站24个,乡镇水管站30个。全市基层水管站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6个(均为片区水管站),差额拨款事业单位38个。片区站作为县级水利部门派出机构,隶属于县级水利部门管理,乡镇站均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部分县在乡镇政府设置水利员1—2名,编制均在镇政府,工资由财政供养。

2、水管单位建设发展历程。

我市基层乡镇水管单位大多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按区公所管理辖区设立基层水管站,属集体所有制性质。1996年在以“撤区并乡建镇”为主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有六个县(区)仍保留原有基层水管机构,即为片区站,隶属于县(区)水利局,单位性质有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服务范围仍为原区公所所辖乡镇。但是,部分县在撤区并乡机构改革中,区级水管站也一并撤销,原有水管业务人员划归当地乡镇政府管理,每乡镇设置1—2名水利员,负责涉水事务的指导管理。近年来,我市各县区积极制定改革方案,加快了基层水管单位的改革步伐。其中南郑、城固两县(区)取得了较大进展,南郑区将红寺坝水库灌区原下设的4个片区水管站改为分设13个乡镇水管站(撤乡并镇后设11个),城固县将原8个片区水管站改为分设24个乡镇水管站(撤乡并镇后设18个),均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原来的自收自支单位改为差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二、基层水管单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全市尚有5个县既无片区站,又无乡镇水管站,造成其区域内的农村水利规划调查、工程建设与维护、防汛抗旱、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都十分难以开展。虽然部分县给乡镇配备了水利员,但无论从水利员的数量或素质都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投入和基层水利管理工作的需要。且大部分乡镇水利员忙于乡镇其它工作多,从事水利业务少,有的乡镇还将水利员调作它用,甚至安排不懂业务而又缺乏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从事水利管理,形成了业务管理上的断层,使农村水利建设的计划、任务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投入不足造成基层各项经费紧缺。

我市基层水管站凡定为全额事业单位、工资由财政负担的,基本都能得到保障,大部分水管站按人均每年定额划拨办公经费;而差额水管站必须在核定的水费征收任务完成的前提下,由地方财政补贴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基层职工虽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人员工资和经费仍然得不到保障。因此,基层水管站在经费普遍紧缺的情况下,缺乏活力,水利服务意识淡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经费得不到落实,加之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的取消,工程岁修养护无从着手,造成工程隐患增加,运行效率降低。

3、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多年来,由于基层工作艰难且待遇低,虽历经多次改革,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吸引专业人才。部分乡镇水管站在编在岗人员中,非水利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过大,造成基层水管站专业技术力量较弱。部分管理站办公环境条件差,缺乏信息和技术交流,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开拓创新能力,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竞争意识不强。部分乡镇水利工程少,管理工作又难以开展,造成在岗人员长期无所事事,人员流失严重,服务能力日趋退化。

三、几点建议及对策

1、进一步规范基层水利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应逐步规范基层水利站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县级中型以上灌区可设置片区站,或以小流域或镇设置水管站,统一确定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以条为主,受当地县(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员可根据耕地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少按比例确定,所配人员在现有基层站中调配,不足部分可逐年按计划招录专业人才。水利工作任务较轻、工作量不大的镇,可设水利员1—2人,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点抓好镇辖范围内的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工作,镇水利员受镇政府领导,但必须专人专职,定期接受县级水利部门考核。

2、落实和保障小型水利工程维护建设的经费。

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完善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差别补助政策,允许在补助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水利前期工作,或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改革、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和开办等工作经费。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的分离,维修养护形式由分散化转变为专业化和社会化。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争取城乡统筹,以城市补农村,利用财政补贴来平衡水价。减免群众办水利的相关税收或者比照政府扶持办企业的办法进行返税,允许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以共同体形式承揽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服务项目。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立足自力更生,在山水资源上下功夫、做文章,依托水土资源和技术优势,进一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大力发展水利经济,促进水利多种经营的发展。

3、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

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鼓励大学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工作,充实基层水利队伍,做好干部职工业务培训工作,将学习和培训成果作为年终考核单位领导的一项重要指标,不断提高水利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有利于鼓励、保护和引导基层水利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围绕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水利人员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基层,扎根农村,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水管人员政治、科技、业务素质,走科技兴水、人才兴水的道路。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农村基层水管单位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