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新探_国际经济论文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新探_国际经济论文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新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论文,关系论文,经济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作者试图在重新界定国际政治和重新分析国际政治的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对“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简要剖析了琼·斯佩罗在《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学》一书中的主要观点。

一、问题的缘起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是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的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不断加强这一新特征的表述。自“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表述从国外引入我国学术界以来,这一表述经常见诸我国国际经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研究领域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中,而且使用频率还相当高。但是,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怎么样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的分析并不完全相同。西方致力于研究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的许多学者都使用“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表述,有的甚至把它作为自己的学说——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 其中美国政治学博士琼·斯佩罗的《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学》一书中的观点堪称西方学者对“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分析的代表。该书从三个方面集中分析了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其一,国际政治体系影响国际经济体系,因为不仅国际经济体系的结构与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与运行,而且生产、分配和消费都受到外交和战略因素的影响,其二,国际政治关系影响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因为经济政策的制定通常受到压倒一切的政治利益的支配,不仅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常常是政治斗争的经济武器,而且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或保护贸易政策)也首先考虑到一国的政治需要,就连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同样往往是实现一国战略和外交目标的经济手段;其三,国际经济关系本身就是国际政治关系,因为国际经济关系同国际政治关系一样都是政府或非政府机构成功或不成功地解决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过程,成功或不成功地为他们达到追求财富和权力的共同目标而进行合作的过程〔2〕。

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在研究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时使用了“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这一表述,但他们多从“经贸关系为一己政治服务或出于其他的政治目的”〔3〕, 或“经济活动被赋予政治意图和政治目的”〔4〕的方面, 即从斯佩罗的国际政治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第二个方面——“国际政治关系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方面来分析“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显然这种分析比西方学者的分析更为狭窄和简单。

二、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概念的界定

我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刘德厚教授在深入研究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政治”的概念。“广义政治”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关于人的利益全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广义政治”主要包括“经济形式的政治”和“社会公共权力(在阶级社会里主要是国家)形式的政治”〔5〕。

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国际政治简单地说就是在国际社会中各国利益全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的活动,以及在这种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而国际经济则是在国际社会中各国之间的产品、劳务的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活动,以及在这种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关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应该存在着国际经济决定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反作用或影响国际经济的决定与被决定的辩证关系。但是,斯佩罗在分析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时看不到这种辩证关系,不仅认为“国际政治体系决定国际经济体系”,而且认为这种决定是一种在很大程度上的决定,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目前国内外学者基本上是交替使用“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和“国际经济政治化”这两个表述,这一情况可以说直接渊源于国内外学者把“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容看作是相同的。这种理解是正确的。国际经济是国家之间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系;国际经济关系是国家之间的经济方面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是以国家之间的生产、交换和分配活动为基础的。当然,基本内容相同的“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的研究侧重点是不同的,国际经济学领域虽然也涉及国际经济关系,但它的重点是国际经济活动;国际经济关系学领域虽然也涉及国际经济活动,但它的重点是国际经济关系。尽管在一定意义上“国际经济”与“国际经济关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国际政治”与“国际政治关系”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但“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政治关系”则是不能混淆的,绝对不能像斯佩罗那样认为“国际经济就是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关系本身就构成了国际政治关系”。国际经济、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关系的区别表现在:其一,两者形成的基础和服务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以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为基础形成的,它服务于国际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后者则是以各国的综合实力为基础,它服务于各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其二,两者运行的主体和带来的结果不同,前者的主体主要是国际经济组织、跨国公司和国内公司,它的发展必然带来世界经济合作和政治相对稳定发展的结果;后者的主体主要是国际政治组织、国际政治会议和国家,它的发展必然带来世界经济合作与经济摩擦、政治合作与政治冲突长期并存的结果。其三,两者发展的机制和变化的规律不同,前者的发展的机制是比较利益的实现,它的变化具有确定性、渐进性和非对抗性的规律;后者的发展机制是国际民主政治的实现,它具有不确定性、突变性和对抗性的规律。我们还应该看到混淆国际经济或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政治或国际政治关系的区别,也不利于各国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从而失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国际政治的主要形式(或构成)

国际政治同国内政治一样存在着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权力形式的政治,即“国际权力政治”;另一种是经济形式的政治,即“国际经济政治”。我们也可能说国际政治主要由“国际权力政治”和“国际经济政治”这两者构成。

国家是国内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中心。各阶级或群体对利益的追求都受到“以较大的强制力为基础的、凌驾于社会团体和整个社会之上的管理社会的专门机构”〔6〕的国家的控制和协调, 国家有权为社会作出决策,并有权实施这些决策,各阶级或群体都力图通过掌握国家机器来实现他们的利益,所以,国内政治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形式的政治。与国内政治不同,在国际政治活动和国际政治关系中,没有任何较大的强制力为基础的合法机构有权控制和协调各国的利益的实现,各个国家都力图通过拥有较大的权力来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国际政治的基本形式是权力形式的政治,即“国际权力政治”。

“国际权力政治”是国家对国际政治活动和国际政治关系的控制和协调,它谋求获得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对他国的意志和行为实行控制的政治权力,这种政治权力的获得就是国家利益中的政治利益的实现。国家利益中除了政治利益外还包括经济利益,那么,经济利益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各个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主要通过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控制和协调来实现,这种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控制和协调就是“国际经济政治”。

斯佩罗作为一个西方学者,尽管她并不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但也不至于出现混淆政治与经济的区别的常识错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她认为“国际经济就是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关系本身就构成了国际政治关系”呢?斯佩罗首先认为“国际政治的中心问题就是调解、处理冲突和谋求相互合作。政府或非政府机构成功或不成功地处理冲突的方式以及他们为达到共同目标而成功或不成功地进行合作的方法成为国际政治的中心课题”。“国际政治牵涉到寻求目标行为和决定谁得到什么,在什么时候获得以及如何获得的过程”,而“国际经济关系问题也可以被看成是没有政府情况下的冲突处理和合作谋求”,由此,斯佩罗得出“国际经济就是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关系本身就构成了国际政治关系”的结论。可见斯佩罗的错误在于她一方面看到了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控制和协调具有国际政治的性质;但另一方面她又不能把这一观点坚持到底,最终仍然把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控制和协调看作国际经济关系的一部分。

国家怎样对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进行控制和协调呢?首先我们假定国际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这一假定说明在国际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中一国之多得必定是他国之少得,同时,我们还假定在国际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中,国家是“国家经济人”,它始终追求本国经济利益的极大化,这一假定表明国家在对外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中必然制定和执行能实现本国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政策。但是,另一方面国际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又存在着互补性,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各国经济都可以通过国际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加强达到加速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国家经济人”又是理性的,它明白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然带来国际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摩擦和冲突,这种摩擦和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破坏国际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正常秩序,甚至由此产生各国之间的战争。这一情况的出现势必导致各国经济利益的普遍丧失,这样国家在对外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中必然确立和实施为各国所一般能接受的国际经济协调政策。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控制和协调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政治”能够分为两部分:其一,各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和经济外交活动;其二,国家之间的经济协调原则和经济管理活动。当然,这种划分具有相对性,在某种意义上国家之间的经济协调原则和经济管理活动属于各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和经济外交活动的一个方面,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和经济外交活动也属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协调原则和经济管理的一个部分,而且“国家经济人”通过对外经济政策和经济外交活动追求本国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须以维持国际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正常秩序、国际战争的避免为前提,理性的国家通过国家之间的经济协调原则和经济管理活动避免各国经济利益的普遍丧失也必然以实现本国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基础。我们之所以作这种划分,主要是便于我们从理论上分析“国际经济政治”及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四、国际政治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方式

关于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政治”(“高级政治”)与“经济政治”(“低级政治”)〔7〕之间的关系, 西方现实主义学派的政治学家们认为国家行使以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为基础的权力是解决国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国际权力政治”决定或支配“国际经济政治”。但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复合相互依存学派的政治学家们则认为在现实国际关系中由于“经济政治”日益突出,“经济政治”问题比“权力政治”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也由于以武力或武力相威胁为基础的权力在解决各种问题中的作用日趋削弱,相反很多问题必须通过“经济政治”来最后解决,因此,“国际权力政治”与“国际经济政治”形成一种双向动态的交互作用的关系。对复合相互依存学派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但复合相互依存学派仅仅只是从对国际政治现实的分析来论证这一观点,而未能从对国际政治理论的分析来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我以为“国际权力政治”与“国际经济政治”形成这种双向动态的交互作用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主要是“国际权力政治”与“国际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国际权力政治”谋求的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对他国意志和行为实行控制的政治权力,用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话来说就是“某一行为体促使其他行为体做它们本来不愿做的事的能力”,也是某一行为体“对事态发展结果的控制能力”〔8〕; “国际经济政治”谋求的是本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中的有利地位,实现本国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说到底“国际经济政治”谋求的就是物质财富。而物质财富是政治权力获得的基础,政治权力为物质财富获得服务,因此,“国际经济政治”影响“国际权力政治”,“国际权力政治”又反过来影响“国际经济政治”。

国际政治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方式就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形式如何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这种方式的简单描述就是“权力政治”——→“经济政治”——→国际经济关系,其具体内容即是“权力政治”所表现的权力格局影响“经济政治”中的各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和经济外交活动,以及国家之间的经济协调原则和经济管理活动,“国际经济政治”的这两个部分直接影响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政治”中的各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和经济外交活动,以及各国之间的经济协调原则和经济管理活动在权力格局的框架下直接影响国际经济关系,可以说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国际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国际投资体系在“国际经济政治”的影响下,每一次多边体制的重大调整都直接影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国际贸易关系、国际金融关系、国际投资关系领域的运行方式;国际经济体系中北北经济体系、南北经济体系、南南经济体系在“国际经济政治”的影响下,每一次协调政策的重大改变都直接影响北北经济关系、南北经济关系、南南经济关系领域的发展方向,对这一问题中外学者已有不少理论分析和史实证明,本文没有必要再展开论述。

五、国际政治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性质

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从性质上来看属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的范畴,作为上层建筑的国际政治究竟对作为经济基础的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是需要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国际经济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由国际生产力、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决定的。随着国际生产力、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也不断发展,不少学者都正确地指出当代以“一体化”为特征的国际经济关系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国际生产力、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出现的必然结果。如果假定国际关系中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关系是绝缘分开的,即尽管世界上有国家存在,但国家绝对不干预国际经济关系,那么,这种以“一体化”为特征的国际关系,我以为还会在比较利益的基础上,随着国际生产力、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而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顺应国际生产力、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发展需要的和谐的国际经济关系,可见国际经济关系就其基本方面而言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经济关系。但是,在现实世界上这种假定是不存在的,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一方面国家作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国家经济人”,它始终谋求本国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必然使国家通过对外经济政策和经济外交活动影响国际经济关系,从而导致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冲突,形成现实的以“分散化”为特征的国际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又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理性“国家经济人”,它清楚地知道如果冲突和“分散化”导致国际经济关系的混乱,甚至是国际战争,本国的经济利益最终也会受到损害,这就产生经济协调原则和经济管理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这种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冲突和“分散化”,但是,只要“国家经济人”的性质和各国综合国力存在差异的事实不变,就永远不可能使冲突和“分散化”缓解到零。可见现实的国际经济关系又必然具有“政治烙印”,是一种具有政治属性的经济关系。

具有自然和政治双重属性的现实国际经济关系是促进国际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国际生产力的发展?我以为国家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利益就是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国家总是不惜损害别国利益而获得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最大化,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也要维护本国无产阶级的利益,但它不损害别的国家的利益。在这种不同制度并存的国际社会中,具有自然和政治双重属性的国际经济关系只能是阻碍国际生产力的发展。当然,在不同制度并存的不同时期这种阻碍国际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关系是国际经济关系,那么这种国际经济关系必然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国际生产力的发展。

注释:

〔1 〕参见丹尼斯·皮雷奇斯著:《全球经济政治学——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内容》;布克莱和沃尔特著:《全球经济关系的政治学》。

〔2〕参见琼·斯佩罗著:《国际经济关系学》第1—3页, 储祥银等译,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没注明出处的斯佩罗的原文均出自该书的前言。国内更多的学者把该书译为《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学》。

〔3 〕参见赵永清:《当前世界经济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从美国与中日经贸关系看世界经济政治化》,《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7期。

〔4〕参见乌杰:《重塑世界经济秩序:走向系统范式》, 《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2期。

〔5〕参见刘德厚:《重视“广义政治”的理论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经济政治”范畴分析》,《经济评论》1994年第2期。

〔6〕参见柳剑平:《从国家和社会团体在管理职能上的区别看国家的本质》,《湖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7〕关于“权力政治” 与外国学者所说的“高级政治”的内涵相同,我国学者不会有任何分歧:关于“经济政治”实质上就是外国学者所说的“低级政治”这一点,作者将另撰文阐述。

〔8〕参见《权力到相互依存——转变中的世界政治》, 林茂辉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P12。

标签:;  ;  ;  ;  ;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新探_国际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