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要点论文_王晓霞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要点论文_王晓霞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为完善城市建设所需的土地需求日益增大,超高层作为能够高效利用土地的建筑形式纷纷拔地而起。作为超高层建筑的核心区域,核心筒不仅是垂直交通空间,也是卫生间、设备机房等辅助用房和各类管线的集散地,核心筒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品质、标准层使用率以及投资造价等,因此,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我单位近期设计的实际项目对超高层核心筒设计要点进行总结,分析如何能合理的组织布置各功能空间,提高空间品质并将空间利用到最经济。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经济;合理

一、概述

城市发展的关键性环节是提升城市中的人口数量,并在现有的城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给予城市发展更多的空间。超高层建筑能够高效利用土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同时能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需求,也能减少交通出行和城市交通资源的压力,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超高层建筑能够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人们的发展预期和生存需求[1]。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在设计超高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着眼于保障消防的安全性,提高结构的可靠性以及减少投资造价等,在此前提下,提高超高层建筑的使用效率和运行效率,解决好建筑内部垂直交通联系以及建筑对外部城市交通的影响,充分发挥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地标建筑的有利特点。作为超高层建筑的核心区域,核心筒不仅是垂直交通空间,也是卫生间、设备机房等辅助用房和各类管线的集散地,核心筒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品质、标准层使用率及投资造价等。

建筑的核心筒是指位于建筑中央部位,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集合电梯、楼梯、卫生间、设备用房及设备管井等空间形成的中央核心筒,一般与外围框架形成外框内筒结构以抵抗水平侧推力。这种结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同时,这种结构的优越性还在于可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各种辅助服务性空间集中布置在平面中央,主要功能空间布置在外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并达到视线良好、交通便捷效果。

我单位近期设计的线网中心大厦项目,用地面积1.52公顷,拟建总建筑面积13万㎡,地上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容积率为6.1。地下三层,主要功能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上分A、B两个塔,其中A塔22层,建筑高度110m,B塔35层,建筑高度为170m,标准层的主要功能为办公,A塔裙房为工艺用房,B塔裙房为商业服务设施。本项目位于武汉市光谷中心城核心区,区域规划对地块内的建筑布局有较高的限制,遵循区域规划要求,规划的天际线要能够代表很好的建筑比例和合理的组织形态,具有足够的塔楼间距、高度差异和建筑特色,引入美国芝加哥“小街区、密路网”的理念。规划条件对地块各边的贴线率有较高要求,由于功能指标、高度、容积率的相互制约,使得标准层面积分别压缩到A塔1200平方米和B塔1565平方米,两个塔楼面积都属于经济性较低的平面范畴,因此,如何提高标准层的使用效率即成了我们的首要研究目标。

二、核心筒设计要点

核心筒设计主要是处理好垂直交通空间、卫生间、设备机房及设备管井的关系,其次是处理好结构对核心筒布局的影响。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合理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2],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要点

1、垂直交通空间:

垂直交通空间是核心筒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电梯和疏散楼梯。

1)电梯

电梯是组织和实现超高层建筑竖向交通的主要手段[3],因此电梯是超高层核心筒设计的重中之重。电梯的数量、分区、规格尺寸直接影响着建筑核心筒的布置、标准层使用效率及投资造价等。

办公建筑的电梯数量需要根据层数、每层面积、服务人数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办公建筑,主要以解决上班时上行高峰客流为目标[4]。与电梯数量、载重量和速度有关的主要参数有:人员密度、人员出勤率、轿厢承载率、5分钟处理能力、到梯时隔、平均等候时间等,这几项是电梯分析的主要依据,其中到梯时隔,平均等候时间,5分钟处理能力是主要参数。5分钟处理能力是指高峰期5分钟内运载人数占其服务区总人数的比例;到梯时隔指前一电梯驶离到乘客呼叫电梯,进入轿厢,到站开门,电梯驶离的时间。平均等候时间指乘客呼叫电梯,进入轿厢,电梯到站开门的时间。一般要求平均等候时间小于35s。高峰等候时间不能超过60s。武汉线网中心大厦综合以上参数计算出需要的电梯数量为6~7部,设计6部乘客电梯,1部消防电梯。B塔需要的电梯数量为12~13部,设计12部乘客电梯,1部消防电梯。

当建筑物层数超过25层时,电梯宜采用垂直分区设置。根据建筑高度的不同,分区方式和分区数量也不同。线网中心大厦项目在方案深化过程中通过与电梯顾问、主流电梯厂家沟通,结合查阅的资料得出分区原则,对于100m高的办公建筑,层数通常为20-25层,标准层建筑面积大的情况分高、低区运行,高、低区各设3~4部电梯,当电梯需求总数在5部或以下时,则按不分区设计。电梯载重1350Kg~1600Kg,其中1350Kg电梯宜优先考虑。对于150m高的办公建筑,通常为32-37层,有两个方案可选,二分区或三分区。二分区是指分高、低区运行;三分区是指高、中、低区运行。电梯载重1350Kg~1800Kg,宜优先考虑1600Kg电梯。对于高度超过200m的办公建筑,通常为50层,电梯分区有两个方案可选,三分区或穿梭电梯+空中大堂方案的,三分区是指分高、中、低区运行。穿梭电梯+空中大堂是指分4~5个区运行,本区电梯各4~6部电梯,载重优先选用1600kg。当方案一可满足运输能力要求时,应优先选用方案一。电梯速度,低区常为2.5~3.0m/s,中区为3.0~5.0m/s,高区为4.0~6.0m/s。穿梭电梯的速度为4.0~6.0m/s。

按照电梯分区原则 武汉线网中心大厦项目A塔为办公,层数22层,适合二分区方案。B塔为办公,层数35层,适合三分区方案。高度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按照《建规》要求需要设置避难层,对于A塔,消防高度未超过100米,电梯以11层为界分为高、低两个区。对于B塔,建筑高度为160米,按照《建规》要求需要设置三个避难层,电梯分区结合避难层综合考虑,以第一、第二避难层为界垂直分为三个分区——低区、中区、高区,第三个避难层包含在高区内,所有电梯在避难层均不设电梯门。

由于超高层建筑自身的人员流通较为频繁,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设计的整体性,能够满足建筑中的人员流通需求,电梯的平面布局应保证电梯之间呈现相对独立的状态,灵活布置多个电梯,缓解人员流通的紧张感。电梯的布局常使用“一”字形和“T”字形,亦或是“十”字形,不论使用怎样的布局形式,均应满足电梯空间的扩大化,不适宜使用过于狭窄的设计理念,过于狭窄会影响空间的延伸性,不利于人们的日常使用,电梯空间过于宽松则造成了空间的浪费,与超高层建筑“扩大建筑容量”的设计原则相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部电梯组,有条件时,优先采用2+2面对面布局,也可采用“一”字形布局。5(6)部电梯组,采用3+2(3+3)面对面布局。当4~5部电梯共用一个电梯厅,梯厅深度不宜小于3.2m,当6~8部电梯共用一个电梯厅,梯厅深度不宜小于3.5m。当电梯厅为贯通设计,且兼作通道使用时,梯厅深度需适当加大。

在选择电梯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当与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相适应,有效提升居民使用的舒适感。高档的超高层办公建筑一般均设置地库转换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尤其在早高峰时段,早高峰乘客对候梯容忍度较小,设置地库转换梯能有效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地库转换梯设置在核心筒外面,首层最好开放的面向大堂,能看见前台,方便使用和管理。

以上从电梯数量、电梯垂直分区、电梯平面布局等方面阐述了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电梯方案设计要点,电梯设计中还有一些其它注意事项,如电梯轿厢的高度对于使用者的舒适感非常重要,超高层办公的电梯轿厢净高一般不能低于2600,这样就可以控制电梯门高与天花高度齐平。首层电梯厅应设置速通门,以控制非授权人进入,并设置访客管理系统,首层大堂设访客接待台,或访客自助终端。对两台及以上并列布置的电梯,梯速>2.5m/s时,电梯井道建议做贯通井道,避免出现烟囱效应。对于额定载重量1350~1600Kg的电梯、梯速在3.5~5.0m/s时,需要考虑井道尺寸宽度或深度增加100。当电梯不能落到基础的时候,电梯需要增加对重安全钳,此时井道的平面深度需要增加150。为了使电梯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方便检修人员检修及逃生,快通区超过11m,应设井道安全门,门槛应高出地坪100~200。

2)楼梯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其主体高度高,楼层层数多,各种竖井、管道及设备繁多,人员集中在核心筒外围,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短时间内人员大量聚集,人们会因为过度紧张和恐慌而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往往会选择熟悉的路线进行疏散,如电梯厅,而客梯一般不具备防烟、防火的功能,不能作为疏散使用。因此合理布置疏散楼梯,有效组织疏散路径,对于提高建筑的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显得尤为重要。

超高层建筑因为高度高,建筑平面一般都比较规整对称,在设计疏散路线时,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特点。《建规》规定,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在单层建筑面积小于3000平方米的情况下,需要设置2个疏散楼梯。设计时,两个楼梯在核心筒内应均匀布置,最好设置在核心筒的两端,从两个方向都能快捷疏散,提高疏散效率。

楼梯在避难层应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确保人员通过避难层才能疏散[5]。核心筒空间紧张的时候为节省面积可以使用三跑楼梯。《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对踏步高度和宽度,有了新规定,较之前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放宽了要求。楼梯间净宽应为墙体装饰面至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2、卫生间

卫生间的设计,主要考虑平面的紧凑性,高效利用空间,流线顺畅便捷。 卫生间的位置可结合标准层的电梯分区,低区的卫生间可布置在高区的电梯厅,如标准层面积较大,使用人数较多,高区电梯厅空间不足时可将低区卫生间布置在核心筒外的短边位置。高区的卫生间则利用低区电梯上部的空间布置。

卫生间要考虑人性化设计,公共卫生间应以蹲便为主,设两个坐便以满足无障碍要求。卫生间主要考虑做好防水问题,尤其是每个垂直分区最下面一层的防水,以及考虑好管线的路由。

3、设备机房、管道井

受结构剪力墙布置的限制,核心筒内对于设备的安装空间以及布置空间均有较大的束缚,如何协调和满足各个专业之间的需求,是核心筒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附属空间包含建筑中的设备机房和井道,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高效利用核心筒的边角空间,合理利用中高区和高区电梯在低区及中低区不开门的电梯厅区域,完善辅助空间的基本配置和安全布局,降低建筑整体的承重量以及剪力墙的压力,进而降低设计和建设的难度。

对于管线出核心筒的区域,最好结合机房在合适的位置预留一个较大的洞口,辅助空间和设备空间的出口尽量集中在这个洞口之内,辅以砖墙灵活分隔,如此有效避免了在剪力墙上开洞杂乱,从而能有效避免施工遗漏带来的问题。

管井的布置,尽量上下对齐,方便走管,避免转换。《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要求楼梯加压风道、排烟井内衬铁皮风道,且需要考虑内衬风道的安装可行性,造成井道尺寸急剧增大,使得核心筒细节布置需要反复调整。核心筒设计时还需要考虑高区大型设备吊装预留井道,如高区设置变电所时,需要预留变压器的吊装条件。

5、结构对核心筒的影响

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100年,由于核心筒的重要性,在此期间对其做大范围的调整基本不可能,但在如此长的使用周期内,使用功能和社会需求难免会发生较大改变,如果无法相应作出调整将难以跟上社会进步。所以核心筒设计应考虑其灵活性,即在核心筒范围内预留部分可改造空间,以满足不同市场变化引起的需求[6]。

核心筒的外围墙厚较厚,一般为400~600厚,核心筒变墙厚应保持电梯井道井道、楼梯间里皮尺寸不变。

为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疏散楼梯前室尽量对称布置在核心筒的两个尽端。楼梯间开门要避免开设在角部,角部是结构加强部位,不适合开洞。楼梯间的空间布置要结合避难层考虑,可通过调整避难层所在层数来调节楼梯间开洞位置。

三、结束语:

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核心筒设计占据了设计的主要部分和核心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建筑物自身的预期规划,并结合建设环境中的整体情况,对电梯井道、电梯厅、疏散楼梯以及附属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优化建筑空间区域和范围,保证超高层建筑能够具备良好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 灿.以南宁金源城为参考——浅议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1187.

?[2]揭英撰.试析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J].江西建材,2017,(19):43,46.

?[3]罗 慧.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探讨[J].福建建材,2015 ,(4):18-19

?[4] 谷再平.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及其设计实例分析[J].A+C.2010

?[5]李海峰.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9):129-129.

? [6] 杨欣荣.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研究[J].南方建筑.2013

论文作者:王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20年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7

标签:;  ;  ;  ;  ;  ;  ;  ;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要点论文_王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