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决策研究论文_郑晖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决策研究论文_郑晖

云南中航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217

摘要:为了解决许多道路在投入使用的中后期出现的不同受损程度地问题,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开始得到了一定的应用。通过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得出了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结论。本文就里面养护技术的概念、各种养护技术的分类、分析了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适用性以及最后的决策理论,建立了相关的理论、参数等技术框架,提供了实用性的应用参考。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最佳养护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道路的使用也是越来越频繁,为了保证道路的使用长期稳定、安全,从而要对道路做好预防性的掩护措施。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不仅能提高其使用性能、节大量后期养护资金,还能降低对交通的干扰、提升人们对道路的满意程度。但我国在路面养护性措施上的研究才起步没多久,因此,各项研究决策的方案还有待商榷。

1 路面预养护技术的概念

1.1 路面预养护的定义

由于我国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发展才刚起步,暂时没有明确的定义说明。国外则把路面的预养护定位为对路面结构的承载力不发生太大变化时,对路路面或附属设施进行合理地有费用效果的相关措施,从而来保护路面。延缓其损害、完善路面的功能等技术。凭借其完整性的说明,得到了全球的接受和认可,笔者也是从此方面来对我国的路面预养护作定义的。

1.2 路面预养护技术的原则

为了保证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成功实施,笔者列出了以下几点的关键性原则:第一,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执行必须保证路面结构的完好以及运行状态的良好,对于特殊性的路面更要把握好最佳时机;第二,预防性养护措施要有一定程度地费用效益,否则就是去了意义;第三,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推广和应用必须实行“因地制宜”,即结合当地的环境与路况;第四,预防性养护措施是一系列的技术环节组成的,要进行定期地路面检测和执行措施。

以上所说的数个原则,一定要把握好最佳的实施预防措施的时间。不要等到路面已经损坏,再去修补时,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上都是被动的。这不仅仅是对养护工作人员的理念培养,也是将被动状态转变到在路面损坏之前就要进行积极地防护措施的主动状态。

2 沥青路面的预防养护技术

目前的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还是有几种的,包括路面的裂缝填补、局部缺陷修整、路面表面的封层技术以及薄层罩面技术。不同的措施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下面笔者就进行逐一地介绍。

2.1 路面的裂缝填补

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在一定时间后都会产生裂缝,这样不仅会影响整个路面的美观以及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也会使水从路面产生的裂缝中进入路面结构层,从而导致路面的承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路面产生局部的损坏,甚至路段的损坏。因此,对沥青路面缝隙的填补显得十分有必要。沥青路面使用前期,最开始形成的是缝宽小于十九毫米,一般进行填补的是用沥青为基础材料的密封胶。其中,沥青裂缝填补的最佳时机为每年的四到五月份,因为此时的气温较为适宜,不会对填补材料产生大的拉应力和压应力。

2.2 路面的局部缺陷修整

沥青路面的局部缺陷主要是指因为路面设计或施工方式不合理,致使路面出现了坑槽、松散、网裂等不可逆的局部损坏。若出现路面的局部缺陷而不采取正确的措施的话,路面会进一步产生更为严重的路面破损。当前的路面局部缺陷修整材料主要为热拌沥青混合料以及 冷拌沥青混合料,其中,前者作为修整材料时,对施工方式要求比较严格,并且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后者则在这些方面的要求均较低,但是其修正后使用的寿命较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道路表面的封层技术

对于道路表面的封层技术,主要是为了复原或者延缓路面表层沥青的老化,避免材料的散失,还有就是使路面的微小裂缝进行密封,从而加强路面的抗滑能力和防止水流进入路面结构层,进一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现在主流的封层技术主要是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封层以及石屑封层。

2.4 薄层罩面技术

对薄层罩面技术的使用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法国,在法国约有百分之三十的路面都采用了这一技术。薄层罩面结构主要分为表面磨耗层和黏结防水层,其中前者能够有效地复原路面的表面,从而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还有改进路面的平滑度;后者可以确保薄层罩面与原来路面的紧密结合,避免水流下渗引起的路面破坏。此外,薄层罩面技术的科氏改性超薄磨耗层,能够有效地是路面噪音降低,提高道路表面的抗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修正路表的缺陷,从而提高平整度。

3 分析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适用性

每种预养护的技术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在进行分析时,根据实际的路面状况,一般来看,路面的状况越好,在实际的预养护措施中,对道路的使用寿命的维持则越好。另一方面,各种预养护措施都有不同的预期寿命,并且每种措施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在对路面的日常养护时,路面局部缺陷修整和裂缝填补的技术使用比较多,因为它们在养护周期上比较随意,只是受到路面的实际状况进行安排。与此同时,前面两种措施也是作为后面两种措施的基础。

从实际情况来看,预养护措施的技术等级越高,就能够适用于各种范围的情况和复杂的问题。并且预养护的使用寿命也会增加,但所需的费用也会增多,技术要求也会越高。因此,以上四种技术的作用都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用高技术来替代低技术,而是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定哪种技术。比如,在进行路面封层技术或薄层罩面技术,先要对路面进行裂缝处理,才能进行高技术的应用,不然会影响实际效果。

4 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间

最佳预防养护时间的确定,在路面养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直接会影响道路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在对道路选取了确定的养护措施之后,还要分析同一路段的不同路况的特点,从容选定最佳养护时间。若养护时机过早,则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并且对车辆的泛油、车辙等有不良影响;若养护过晚,则路面结构会受到影响,甚至破坏。

4.1 最佳养护时间的确定

最佳养护时间的确定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路面状况触发。此种方法指的是若路面的状况逐渐下降,降到标定水平以下时,就要进行路面养护;第二,费用效益分析。此种方法是对预养护方式进行效益的分析,当分析的费用效益达到最大值时,就进行护养。在路面预养护的原则中,其中费用效益就是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在实际的养护措施中,费用效益分析法比较常用。对道路的护养主要是为了延缓道路的受损,降低道路在使用寿命内的维护费用,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4.2 分析最佳养护时间的效益

当采取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最佳时间的确定时,需要对各种效益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通过最终值的大小进行判定。

首先,对费用效益的时间分析。通常情况下,对预养护的费用效益分析要在其发挥作用的时间内进行。根据路况,可以借助检验指标进行计算,最终数值在标准范围内,则进行预养护。然后,是对费用的分析。预养护费用包括预养护的措施费用、中修费用以及日常维护费等,从而来确定费用的支出大小。最后,对效益的分析。效益分析包括事故的减少、行程所需时间的缩减、车辆行驶费用减少、出行的舒适性等,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效益的评判。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地理条件,需要严谨地分析其气候、水文、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再结合不同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特点,进行施工,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减小工程的施工成本。除此之外,也要制定出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标准,根据路面的不同受损程度和类型,提出相应的预养护措施。最后,希望本文的路面预养护的技术理论框架能够对我国的路面养护做出贡献和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支喜兰,王威娜,张超,王玉顺,杨书祥.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研究[J]. 公路,2009,02:170-175.

[2]陈玉梅,周洪文.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及其实施[J]. 交通标准化,2010,07:87-90.

[3]王朝辉,王丽君,白军华,刘延达,王选仓. 基于时段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与对策一体优化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2010,05:27-34.

[4]徐海虹,吴春颖,张丽丽. 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与研究[J]. 公路交通技术,2012,03:6-8+12.

[5]黄国扬,周维.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方式决策研究[J]. 科技信息,2011,09:345-346.

论文作者:郑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决策研究论文_郑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