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方法探索论文_黄式培,武卫领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方法探索论文_黄式培,武卫领

福建省宁德市消防支队 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高层建筑的出现,在给人们带来便利、改善了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火灾隐患。建筑高度的增加会影响供水能力、增加救援难度。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灭火救援

1引言。

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高层、超高层建筑已广泛存在于城市的商业、住宅、医疗、办公等各个领域。高层建筑节省用地面积,上下通行以电梯为主,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火灾隐患。人员疏散难度大、建筑高度过高导致供水能力差、救援难度大及烟气迅速蔓延等因素,使得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措施。

2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影响因素。

2.1灭火救援装备水平与建筑发展水平不平衡。高层建筑迅速增加,尤其是写字楼、高层住宅的高度普遍都在五十米以上,而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所需的消防装备尤其是大功率供水车、主战车、举高车数量缺乏,作业高度达不到所需要求,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需要。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冷却和控制火灾蔓延扩大的用水量相当大,从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实例来看,高层建筑火灾实际用水量需要每秒上百升至几百升,但是目前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消火栓系统的供水量约为每秒几十升,因此,只能借助消防车往高楼供水,但由于受水带耐压强度和消防车供水高度影响,常因供不上水而贻误灭火战机。

2.2内攻灭火行动困难。经过对消防队员登高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消防人员携带两盘水带、一支水枪短时间内完成沿楼梯登十楼铺设水带连接水枪和消火栓等动作后已不能保持正常体力。火灾时烟雾迷漫,障碍物多,行动就更加困难。若无可以在火灾扑救过程中能够正常安全运行的消防电梯做前提,十层以上体力内攻救援难度非常大。

2.2人员疏散难度大。高层建筑相比低层建筑来说的人员密集程度高,一旦出现灾情,势必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人群的疏散工作。加之高层建筑的高度高,一般疏散途径就是消防电梯和楼梯,一旦消防电梯在火灾时失去安全疏散能力,人们通过楼梯疏散很难在短时间内到达室外。灾情发生时,人们很容易惊慌失措进而盲目地跟随人群乱跑,甚至出现跳楼现象,这可能会造成人员损伤,同时也增加了救援的难度。

2.3烟气蔓延迅速。高层建筑很容易在建筑内部产生烟囱效应,烟气迅速在楼内疏散通道蔓延,影响救援人员内攻扑救和人员的安全疏散。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属于可燃物,火灾发生时会导致建筑材料燃烧并产生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会随着烟雾被吸入人体,导致人们出现昏迷、中毒现象。救援人员在火情特别严重时根本无法进入到高层建筑内部,移动式的救援设备也就不能在灭火中发挥效能。

2.4保温材料燃烧迅速蔓延影响扑救面。现代高层建筑大多采用了保温材料作为建筑节能的方式,但由于保温材料市场不规范,很多高层建筑并未按要求使用不燃、难燃的外保温材料,火灾时火势会随着保温材料的燃烧迅速在垂直面上蔓延,从而阻碍从救援口疏散人员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供水难度大。火灾发生时,建筑内部消防用水量很大,需要外部供水进入楼内固定消防救援设施实施灭火。而外攻灭火冷却消防用水由于受到水带强度、水泵功率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将充足的水量打到灭火点,使得外攻灭火、冷却的效果大打折扣。

2.6救援窗口破拆困难。按要求,高层建筑在每层都应设有消防救援窗口便于人员的扑救,但在实际使用中,使用者为了外部增加广告牌、内部装修的美观等原因,往往消防救援窗口的标志不明显,甚至窗口被遮挡,给救援带来很大阻碍。且很多高层写字楼经常采用玻璃幕墙等建筑方式,易碎玻璃在破拆时对技术要求较高,且不容易操作,产生坠落物。

3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方法。

高层救援和其他救援一样,都要本着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等原则,利用好以下方法。

3.1充分利用建筑内的固定设施内攻救人。利用高层建筑中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疏散楼内人员是救人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当火势在短时间内不会蔓延到自己所在房间的人员来说,应在室内采取措施防止烟气进入,待在相对安全的区域等待救援,避免盲目疏散误入火灾烟气蔓延区域。

3.2利用直升机救援。通过地方政府调用军用、或民用直升机协同实施外攻。直升机救援在建设屋顶停机坪的高层建筑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员疏散作用,大大提高人员救援的速度。但在使用的同时,也要考虑直升机救援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飞机接近建筑物时会产生强大的气流,会使得烟气和热气流在建筑内部出现向下的倒灌现象,增大未达到屋顶疏散人员向楼顶疏散的难度,同时可能引发火灾形势扩大并影响通过救援窗口外攻救援战斗的进行。

3.3多措施保障救援安全。对应急救援人员来说,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战斗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内攻及高空作业时安全防护工作务必做好。一是在使用登高平台消防车或云梯消防车等大型设备营救被困人员时,要确保高空救援人员技能熟练,操控人员准确操控救援登高平台的位置,高空救援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务必选用能够适应高空作业的晃动、能够克服恐高的人员进行作业;在通过平台疏散被救援人员时,要严格控制单次疏散人员数量,按照平台对重量的承载能力作业,严禁过载救人。二是进入高层建筑内部采取内攻战术的人员不能单独作战,在保证个人防护装备齐全有效的同时,保持通信畅通。三是开展救援作业时,要认真观察周围环境,防止坍塌物、坠落物等对自身和被救援人员造成伤害,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3.4做好待救援人员的安抚工作。要通过扩音器喊话,给出大字标语等方式,做好待救援人员的安抚工作,在外部对整个楼层各个方向做好实时、仔细的探查,通过窗口掌握楼内人员情况,一旦发现有人员准备跳楼或其他情况,及时做好一对一的安抚和劝阻。

4结语。

高层建筑已深入到城市人群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防止火灾的发生是防火工作重中之重,而提升高层火灾救援能力也是灭火工作迫在眉睫的难题。从硬件装备到软件技能都应有全方位的提升,才能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予全方位的保护,才能做到“以防万一”。

参考文献

[1]姜军.直升机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99.

[2]李敦宇.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9):88-88.

[3]苏峰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措施分析[J].消防界,2017(9):91-91.

[4]张毅.关于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战术探究[J].科学时代,2014(21).

论文作者:黄式培,武卫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方法探索论文_黄式培,武卫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