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上市流通与减持方案的分析研究

国有股上市流通与减持方案的分析研究

王文[1]2001年在《国有股上市流通与减持方案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证券股票交易市场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国有股如何上市流通与减持,这个问题近来讨论十分广泛,国家始终没有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问题焦点集中在国有股的定价和流通与减持方式上,怎么做才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又要避免对证券二级市场造成太大冲击和压力。因为国有股数量庞大,急于变现会造成二级市场的巨大压力,会严重影响到证券二级市场的繁荣和稳定。也正因为此,国有股流通与减持始终难有实质性进展。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政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有着很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和意义。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存在的问题入手,到解决问题的意义,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得出结论。具体如下:首先简要介绍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国有股的大概情况,通过对国有股流通与减持问题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得出解决国有股流通与减持问题的意义;其次,通过仔细分析国有股流通与减持的主要方案特点,相应方案对小到微观上市公司,大到宏观股票二级市场的影响,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上市公司在提高自身业绩的同时,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遵循市场规则和国家法律政策的条件下,制定出一套系统、完整、妥善的保障运行机制,采取多种途径来解决国有股的流通与减持问题。

高彭冲[2]2008年在《大股东减持解禁股与公司控制权结构关系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证券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创开始,就把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股份按是否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这种股权分置的状态,导致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扭曲,使证券市场应有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无从发挥。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展开,将逐渐消除流通股和非流通的界限,中国证券市场也将迎来全流通时代。然而,伴随着获得解禁的限售股逐步上市交易,证券市场将引来大扩容时代。如果公司大股东对解禁限售股进行大幅度减持,而市场没有足够能力承接,那么市场扩容的结果可能导致失血过多而崩溃。因此,分析影响大股东对解禁限售股减持因素,研究大股东的减持动机有了比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了大股东减持解禁限售股问题产生的缘由,并对公司控制权结构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结合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合适指标体系和模型。并以197家进行限售股减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来研究大股东减持解禁限售股与公司控制权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Z指数以及除第一大股东外是否还存在其它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0%这四个因素对大股东减持限售股有着十分显着的影响。另外,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以及在经理层任职的董事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也影响着大股东对解禁限售股减持的态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应该从改善公司控制权结构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的运作效率,一家拥有合理的、科学的、高效且富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控制权结构的公司,那么大股东也会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在二级市场减持解禁限售股的动机就会变得比较弱,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对限售股解禁带来的种种问题的担忧。

吴国富[3]2004年在《论中国国家股和法人股减持与流通的问题》文中研究说明国有股减持与全流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关系到国家、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方法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问题,是人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问题,因此,在短期内很难会有一致的共识。我们发现实现国有股减持与全流通这一战略目标不但缺乏严格的法律依据,而且还与我国现行法律有诸多冲突之处。由于我国在实行股份制改造初期,受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制约,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股权分置制:即按所有者的性质把公司股份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我们认为这种股权分置制的制度安排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人们千方百计地寻求非流通股的流通方法,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流通形式。然而,均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我们认为这其中涉及到如何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减持与全流通的原则问题和技术问题。因此,我们还研究了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减持与全流通的原则以及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减持与全流通的典型方案,特别是在研究了很多专家推荐的折让配售方案之后提出了优化该方案的意见。总之,在本质上说,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减持与全流通是股份制经济的内在要求,不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它们的经济实践中不断适应这一内在要求,不断适时地减持国有股;而且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后发的、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国家来说,更是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

李秋蕾[4]2001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6月,国务院《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布和实施,无疑于在中国证券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各方的强烈反应,股指走势也受到很大影响。对减持方案的讨论成为证券业一个热点的问题,各执一词、观点各异、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减持方案的背景入手,对现有减持方案作一系统分析并提出一套综合性的国有股减持方案。 我国证券市场上不可流动的国有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重超过叁分之一,这种中国特有的股权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市场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其已成为严重制约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因素。国有股必须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予以减少。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曾经尝试过以云天化为代表的成功回购方案和中国嘉陵、黔轮胎以失败告终的配售方案,从对这些方案的分析中能够吸取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2001年6月实施的强制性存量发行减持方案,是迄今首次大规模也是引起社会最大反响的国有股减持。本文通过对这一减持方案的市场影响、社会反映、方案特点的系统分析,指出这一方案具有诸多优点,是可行的,但也尚有不足之处。籍此入手,提出了一套分行业、分步骤、多方法的系统性国有股减持方案设想。该方案以现有减持方案为驹,对其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措施,包括了定价、实施、相互配合等;并将上市公司按行业分为四大类别,根据国家战略调整思路,制订出各类的最终减持目标,又分为叁个步骤实施。在此捌上,专门针对最敏感的资金问题,从需求、供给和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完成对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的系统分析和设想。

陈梦根[5]2005年在《解决股权分置的思路:市场化全额减持流通方案》文中提出本文认为,股权分置是我国股票市场一个重大的制度性缺陷,也是阻碍市场发展与成熟的桎梏,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现国有股权的全流通,是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重要战略步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中,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尽可能采用市场化手段,并尽可能保证国有股流通与减持的同步实施。文章提出了市场化全额减持流通方案,充分考虑了流通股东的利益,并按照市场化竞价发售方式将上市公司国有股转移到社会公众投资者手中。该方案能够促进国有股全流通的顺利实现,解决股市顽疾,有助于推进中国国有经济的民营化,实现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

高晋贤[6]2004年在《针对股票市场两个重大缺陷的公共政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股票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宏观背景是逐步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逐步增强,股市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计划机制在股票市场的顽固存在及国有股独大且不流通的股权结构严重制约了我国股票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成为股票市场大量问题的总根源,是影响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股票市场这两个重大缺陷及其阻碍市场功能正常运行的机理。通过考察制定和执行股市政策的政策系统,揭示不同的政策主体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政策制定、执行和调整的影响力。根据对公共政策性质和特点的理解,对造成我国股市两个重大缺陷的股市政策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在接受了对股市政策经济学分析的主要结论的基础上,运用“利益—力量”分析方法对股市政策进行了政治学分析,通过剖析不同利益主体在股票市场这个高密度的利益汇聚和再分配的场所中的利益和力量格局,揭示了股市政策产生的复杂背景,指出政策是多重利益力量平衡的产物。对股市政策的伦理学分析则从价值判断对政策主体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股市政策的公平公正性问题。基于对股市政策和政策系统的多视角综合分析,展望了我国股市政策存续和变化的前景及政策调整的方向,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解决国有股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徐元铖[7]2002年在《国有股流通与定价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国有经济分布的范围过广,国有股权比重过大(约占总股份的70%)且不流通,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表明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而国有股权不能流通成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巨大障碍。实现国有股的流通性不仅有利于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本文着重研究国有股流通及国有股流通的条做主要是国有股流通定价),以此为基础设计—个较为可行(成本低,易实施)的国有股流通的定价机制。 国有股问题的核心是流通,而不是减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股流通和国有股减持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国有股存量的高效整具有重要意义。国有股要实现流通,其技术关键是确定—个公平合理高效的定价机制,市场化定价是国有股得以流通的必然出路。 国有股流通无非是国有股从尚不流通进入流通,流通前后的国有股的本质变化在于是否具有流通性,与此相应,国有股的价格变化也在于流通性的价格。流通性定价法为国有股的市场化定价提供了有效保证。流通陛定价法的实质是为避免国有股流通后流通股的抛售套利过程,通过国有股的流通性折价对国有股的流通性溢价的足额补偿而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有股流通性价格。 国有股流通性定价机制发挥作用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政府在市场各方的博弈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在国有股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为国有股的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对国有股流通性和定价机制进行分析时,本文主要采取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个案分析叁种基本的分析方法。同时,尽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在—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国有股流通性问题。

魏巍[8]2004年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与中国的现实选择》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资本市场在发展中遇到了极为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及2000年以来的阿根廷和委内瑞拉金融危机,加大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市场的动荡。到了2000年4月,这股强烈的风暴更是无情地席卷到了美国,加上2001年又相继发生了大公司舞弊和9.11事件,美国的资本市场在经历了长达十年处在牛市状态之后也开始步入衰落。由于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前景不容乐观,尽管许多主要工业国家货币当局一改紧缩政策转而采取放松银根的政策,但宽松的融资环境并没有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活力,反而出现持续动荡。到目前为止,资本市场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同样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10余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2000年10月基金黑幕曝光,引发市场人士对股市违规争论不休,到2001年8月银广厦造假被揭,令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用和资质深表怀疑,2002年过后,中国股票市场更是经历了长达近两年的漫长熊市,其阴跌之势,让大批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交投之清淡,屡创记录,“股市边缘化”的提法又让一场关于中国股市的大讨论再度兴起。 应该说自1990年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在市场规模、结构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着的发展,中国股市十余年的发展表明,资本市场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有证券市场。建立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对我国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充分肯定中国资本市场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熟资本市场相比,

李小生[9]2002年在《国有股减持方案及定价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占绝对控制地位,与国际惯例不一致。这种畸形股本结构导致了我国股市不规范、不健康的发展,弊端日显凸出。如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资本市场功能受限制等。因此,必须减持部分国有股,优化股本结构。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及其带来的种种弊端,国有股减持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基本原则。分类概述了十几种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操作思路后,笔者认为只有拍卖,折股上市、配售及回购四种方案具有现实操作意义,并对此四种方案及其定价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对国有股拍卖方案进行探讨,提出采用市场化定价策略拍卖国有股;提出折股上市的修正方案,即以折股比例乘以一定的修正系数进行折股换算。这种折股方式与其它折股方式不同,它是以流通股与国有股在公司股票初次发行及历次配售发行的平均每股累计认购金额之比,再考虑市盈率、公司前景和业绩、成长性等综合一个修正系数。对已有的配售方案、回购方案进行实证分析后,提出国有股配售价格在每股净资产与股票市价的一半之间比较合理,适当考虑行业整体市盈率、公司成长性和公司业绩等因素;从会计的角度分析得出,国有股回购价格以适当打折扣的最近每股净资产为基准进行回购比较合理,并对国有股回购方案进行了完善,提出以债权的方式进行国有股的回购,以减轻上市公司在回购中资金方面的压力。

王勇毅[10]2002年在《我国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影响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我国国有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实施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借鉴国际上国有股减持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思考,并与《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所设计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相对照,从所减持的国有股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出发,对我国国有股减持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全文共四章。 第一章 我国国有股减持的缘起和主要方案。综述性的介绍国有股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国有股现状的分析集中反映出国有股减持的必要性;分析国有股减持的原则和目标并简要介绍我国国有股减持实施的过程和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新进展。 第二章 我国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影响分析。着重研究现有的七大类减持方案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国有股减持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和差异化分析。 第叁章 国有股减持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启示。通过对国际上国有股减持的历史与影响、减持方式、定价和减持规模的分析,进而得到国有股的减持对各国的经济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效率,改进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了国际国有股减持经验给我国国有股减持带来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对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思考。从以上章节对国有股减持问题的研究引发了对我国国有股减持的思考;并针对国有股减持的条件、方式、定价、配售对象、取得收入的分配问题、配套措施和其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得出“国有股减持的最终方案将会是组合方案,将会是在充分考虑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和股权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后的多种减持方式的有机组合,而不是简单地以政府一家为利益主体、以存量发行作为主导的减持方式”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国有股上市流通与减持方案的分析研究[D]. 王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01

[2]. 大股东减持解禁股与公司控制权结构关系实证研究[D]. 高彭冲. 浙江大学. 2008

[3]. 论中国国家股和法人股减持与流通的问题[D]. 吴国富. 东南大学. 2004

[4].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分析[D]. 李秋蕾. 厦门大学. 2001

[5]. 解决股权分置的思路:市场化全额减持流通方案[J]. 陈梦根. 中国流通经济. 2005

[6]. 针对股票市场两个重大缺陷的公共政策分析[D]. 高晋贤. 天津大学. 2004

[7]. 国有股流通与定价机制研究[D]. 徐元铖. 郑州大学. 2002

[8]. 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与中国的现实选择[D]. 魏巍. 东北财经大学. 2004

[9]. 国有股减持方案及定价策略研究[D]. 李小生. 中南大学. 2002

[10]. 我国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影响分析与思考[D]. 王勇毅. 厦门大学. 2002

标签:;  ;  ;  ;  ;  ;  ;  ;  

国有股上市流通与减持方案的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