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散贴敷神阙穴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20例临床观察论文_黄超文

湘潭市中医医院

【摘要】 目的:观察丁桂散贴敷神阙穴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以丁桂散贴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予以新斯的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d、治疗后4d进行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疗效观察,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d、治疗后4d 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桂散贴敷神阙穴改善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症状、体征,且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肠麻痹 丁桂散 神阙穴

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除骨折局部疼痛外,会出现腹胀,大便难解等肠麻痹症状,严重者持续时间会达到1周,大大加重病人的痛苦,延误本病的治疗效果。笔者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对丁桂散贴敷神阙穴与新斯的明治疗本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参照《黄家驷外科学》[1]。

(1)西医诊断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X线摄片示:胸腰椎体骨折。②伤后出现明显腹胀,肛门无排气,无排便,腹部胀满膨隆,触诊腹部紧张,肠鸣音减少或消失。③伤前排便次数正常。④排除腹部脏器损伤。

1.2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标准者;(2)年龄在20-70岁之间;(3)自愿参加本临床研究,积极配合并能完成规定疗程者。

1.3排除标准 (1)年龄在20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月经期妇女,过敏体质及药物过敏史者;(2)有脊神经损伤症状,需手术治疗,或伴有腹腔脏器损伤者;(3)排除腹膜炎、恶性肿瘤和血管供血不足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麻痹;(4)合并心血管、肝、肾功能、各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 参加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

1.4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湘潭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为住院病人,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3-70岁,平均(52.6±9.2)岁;病程最长者3d,最短者2h,平均(1.2±0.8)d。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0-66岁,平均(49.8±8.9)岁;病程最长者3.7d,最短者4h,平均(2.3±0.9)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治疗组:丁香9克和肉桂30克,研为细末,用温水混合调成饼状,贴敷于神阙穴,加纱布覆盖包扎。每日1次,2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新斯的明针(郑州羚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mg:1ml),肌注0.5mg,2次/d。两组均以2d为1疗程,各观察2个疗程。

1.6观察指标 (1) 观察腹部胀满疼痛、腹部膨隆,以及体征排气、排便、鼓音、肠鸣音等,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 (见表1 )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改善率= (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90%;显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70%,<90%;有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30%,<70%;无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30%。

2.2结果

2.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

注:两组治疗前各项目比较,P>0.05;组内与治疗前比较,aP<0.01;组间同期同项目比较bp<0.01,cP >0.05。

2.2.3安全性分析 治疗组患者使用丁桂散贴敷神阙穴4d后,患者呼吸、心率、脉率、血压均无明显异常变化,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说明此种治疗方法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对照组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3.讨论

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属中医“肠结”、“肠痹”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胸腰椎骨折后早出现腹胀、腹痛、便秘、发热等症状,多由于腹后壁血肿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内脏运动神经受到抑制,肠管运动减慢或麻痹,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致[3]。中医学认为,胸腰椎骨折后损伤人体中气,气虚则血行乏力,导致血脉瘀滞,气机不畅,腑气壅滞,肠道为传化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伤后胃肠道气机痞结,通降功能失调,致胃肠功能障碍。

神阙穴位于脐部,属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沿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是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的地方,属任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与督脉、冲脉、带脉等相连,总任全身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故神阙穴和诸经百脉相通,阴阳相济,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脐部皮下血管丰富,门静脉、脐静脉、腹壁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形成通道,更利于敷脐药物经过该侧支循环进入血液而发挥作用[4]。同时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敷贴后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药物得以较长时间存放。这些均利于药物穿透皮肤而被吸收入血,进入血液循环及淋巴免疫系统,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再者,在皮肤中脐部神经敏感度最高,药物通过刺激神阙穴周围的神经,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等各个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贴敷疗法依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5]选择穴位,穴位贴敷所用的药物为丁桂散,丁桂散来源于《外科传薪集》。由丁香和肉桂两药组成,药理研究证明,丁香主含丁香油,能使胃粘膜充血,促进胃液分泌,蠕动亢进,增进食欲,又可缓和腹部气胀,减轻恶心呕吐而有健胃作用。肉桂主含桂皮油,具有增进消化机能,排除肠道积气而有健胃驱风作用,另有镇痛、解热、抗菌作用。丁香、肉桂性辛温,两者合用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活血化瘀、激发经气,调整脏腑阴阳之功效[6] 。

综上所述,丁桂散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临床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8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 [ 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61.

[3] 邝涛,姚共和.大成汤超微饮片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1):27-29.

[4] 韩有志,韦绪怀.肝炎肝硬化肝癌66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88.

[5] 贾春华.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2.

[6] 郑守曾.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6.

论文作者:黄超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  ;  ;  ;  ;  ;  ;  ;  

丁桂散贴敷神阙穴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20例临床观察论文_黄超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