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飞跃中社会主义的新发展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第三次飞跃中社会主义的新发展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在第三次飞跃中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1254(2002)05-0022-02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把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形成了近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历史性飞 跃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形成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在我们正处在第三 次历史性飞跃的进程之中。虽然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改革遭到失败,但是中国却在20多 年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两者对比,我们从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社会主义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纠正了否定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超阶段性的错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前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刚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基础时就匆忙宣布它已经“建成 社会主义”,面临的任务已是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错误的理论阻碍了社会主义国 家正确认识本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方针政策,使社会主义改革和 建设事业受到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本国所处的历 史发展阶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很多社会主义 国家都对自己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不同程度地作过调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 各国、特别是本国改革和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的现状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 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系列方针 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指明了方向。

2.纠正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的片面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的理论。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大都侧重于 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方面,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和无 产阶级专政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了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 的这些基本特征,不断出现离开生产力发展水平谈生产关系变革的情况,急于全面实现 公有制,急于将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情况的出现 ,在理论上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成为“左 ”倾教条主义最深的思想根源和理论依据,在实践上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到严重的 损害。在总结社会主义各国、特别是我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 人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两条:一是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史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最简明、最全面的概括。

3.纠正了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矛盾的错误理论,提出要正确 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矛盾的理论。前苏联在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后,理论界长 期认为,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应,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 完全和谐一致、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考察社会主义社会,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 矛盾和动力做出了概括。但是毛泽东同志晚年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过程中,在某 些问题上有过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经验 教训的过程中,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再认识。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 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这些认识不仅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 盾所在,而且提出了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4.纠正了以往把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归结为生产资料单一的公有制,在实践中急于建 立和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错误,认识到要建立和发展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因为所有制形式应以生产发展水平 和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客观标准的。如果超越生产力水平,追求单一公有制,势 必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二、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化民族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的社会主义模式,被看作是社会主 义惟一的模式推广到其它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割断历史、无视不同国家和民族特点 的大国主义和教条主义做法,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 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同本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社会主义不仅应该 而且必然会具有多种模式,必然具有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色。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具 有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特色,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正 常形式。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各民族、各国家的具体特点来体现的,这些特点正 是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的体现。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社会主义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将会有不同特点的意见和推断。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见到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在不同国家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当然会是不同的。列宁 也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但是一些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他们主要是 指走向社会主义的“走法不同”。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建 设的目标也具有民族和国家的特色,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三 次飞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被赋予新内容

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应是开放的运动,不能像过去那样拘泥于社 会主义国家搞社会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应该是丰富多彩、多种模式的。主要情 况有两个方面:一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党领导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两大类政 党和两大类社会主义之间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有可能结束过去的长期对峙状态,从各 自发展的需要出发,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相互合作、竞争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大联合 ,共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这种大联合过程中又会有曲折和反复,这也是客 观存在的。二是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处于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其关 系进入既对立又统一的新阶段。21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将要长期共处,“一球两制 ”将会存在几百年或更长时间。两种制度的关系既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又呈现相互合作 、学习借鉴、共同发展为新特点。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存在的斗争,是伴随合作发展而进 行的,是围绕着国家的主权安全而展开的。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合作 发展而壮大社会主义力量,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多彩。

标签:;  ;  ;  ;  ;  

第三次飞跃中社会主义的新发展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