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观察论文_樊素平

(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山西 原平 031400)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网塞李金斯坦手术),实验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的活动时间、手术后的疼痛时间,住院时间,病情改善效率及手术风险率。结果:① 实验组病情改善效率为95.00%高于参照组的75.00%,组间对比P<0.05。②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③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后的活动时间、手术后的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参照组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能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患者机体疼痛情况有所改善,值得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机体疼痛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1-0059-02

腹股沟疝在外科中较为常见,是因为为腹股沟内脏、和组织等不在原来位置之上,在薄弱部位出现了突出的情况,对患者造成到了极大的影响,并且手术后也无法避免疼痛现象的产生,对于该症状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网塞李金斯坦手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1-2]。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所需的切口大,不美观,患者的疼痛较为明显,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切口小,术后伤口美观,操作简单,患者的疼痛能够有所减轻,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因此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作为理想的治疗方式,本文通过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观察治疗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手术之后机体的疼痛情况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作为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实验组(n=40)和参照组(n=40)。其中实验组男35例,女5例,年龄在46~80岁,平均年龄在(64.12±5.25)岁,30例斜疝,10例直疝;参照组男36例,女4例,年龄在43~80岁,平均年龄在(63.44±5.83)岁,28例斜疝,12例直疝,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网塞李金斯坦手术),先进行进行局部或者硬膜外的麻醉,在开始实施手术;实验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共计7步,第一步,先进行戳卡的放置,正常是在肚脐下0.5厘米处放置10毫米的戳卡(配合腹腔镜监视进行),也有在患侧平行4~5厘米腹直肌外侧边缘,或者对侧平行4-5厘米处并且在下移动1~2厘米,当双侧疝时则需要在两侧都放置[3];第二步,在疝环上方切开腹膜,沿着脐带内侧韧带的外侧边缘向外弧形打开到6~8厘米;第三步,斜疝疝囊,位于精索上方,提起后从两侧分离;第四步,对于直疝要区分出伪疝囊和腹横肌膜,股疝可以在内上方将疝环打开,对于斜疝较大的患者,则可以将疝囊横断;第五步,精索腹壁化,沿着腹膜线且往下分离6厘米左右;第六步,放置10×15厘米的补片,先在内侧(耻骨膀胱间隙)放置,并且将其固定,第七步进行腹膜的关闭,耐心缝合。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参照组的7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3.讨论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分为直疝、斜疝、股疝等,现今多数研究学者认为导致出现腹股沟疝是因为患者的腹膜鞘状突先天未封闭,并且在后天发育不完全所以形成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在男性群体中发病几率比较高,并且老年男性发病率比普通男性高,腹股沟疝发病不分年龄。倘若不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会造成腹股沟疝不断增大,对患者的泌尿情况和其它生理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者会造成患者出现生育障碍和死亡。

临床治疗上采用腹腔镜疝修补(TAPP)和常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网塞李金斯坦手术),和传统的手术比较还是具有优势,不会破坏患者的生理解剖功能基础之上选用修补材料进行填充,操作方式也较为容易,但是对腹壁结构会产生比较明显的破坏,切口也不够美观,手术之后,患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恢复,需要承受较长时间的痛苦。随着技术的研发。微创理念逐渐被普及,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不仅切口较小,手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也能相对较少,可以在不扩张切口的前提之下,对两边的疝同时处理,还能够检查腹腔内其他的脏器,但是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要求医生自身既有较高的水平,对腹壁的生理结构也较为清晰,手术技巧熟练[4-5]。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手术风险的概率、手术时间、手术后的活动时间、手术后的疼痛时间,住院时间皆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说明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可缩短患者疼痛的时间,手术风险也比较小,病情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

综上所述,对于治疗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大幅度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大大的降低患者的疼痛率,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冬波,姜保成,郝春艳.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3):60-61.

[2]祝志邦,皮飞飞,房汝敏.以多学科团队合作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股沟疝手术的应用效果[J].右江医学,2017,45(6):720-723.

[3]李建军.腹腔镜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07.

[4]卫杰.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6例[J].健康必读,2018(12):81.

[5]陈晓博.有张力、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1):114-115.

论文作者:樊素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观察论文_樊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