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及疗效的关系研究论文_陈龙

(宁乡市人民医院 湖南 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关系 方法 选取120例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将其分为甲组(40例)、乙组(40例)、丙组(40例),甲组出血后7个小时开始手术,乙组出血后8到24小时开始手术,丙组出血后24小时开始手术,比较其术后临床情况。结果 手术后,相较于乙组、丙组的临床效果甲组效果更为显著,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出血时间在最短内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可以尽早得出结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使死亡率、致残率最大程度降低,在改善预后的同时还能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

【关键词】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手术时机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也发生巨大改变,并且还因环境、老龄化等问题的因素,导致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加剧高血压脑出血率提升。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选择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预后存在着争议[1]。小骨窗显微手术、大骨瓣血肿清除手术是目前较常采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两种手术,均能够充分暴露视野,确认患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有效清除血肿及开展止血操作。针对此,本文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机进行分析研究,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院时时间为2017年3至2018年3月,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40例。甲组患者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50.53±3.25)岁,出血量为44.21±181.45毫升,平均出血(84.35±5.67)毫升;乙组患者年龄为39-71岁,平均年龄(51.67±3.74)岁,出血量为45.47±180.77毫升,平均出血(83.64±5.49)毫升;丙组患者年龄为39-72岁,平均年龄(52.33±4.24)岁,出血量为43.27±179.46毫升,平均出血(84.87±5.38)毫升。经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小骨窗显微手术:通过头颅CT进行血肿位置检查,确定出血位置、出血量等,确定血肿表浅且体积最大直径,撑开头皮通过铣刀做小骨窗,直径控制在25毫米左右,于硬脑膜处切瓣开状,随后,采用脑穿针对已经液化血肿于血肿腔进行试穿,同时,为了可以有效确定血肿位置,有效降低脑部压力需抽取数毫升。切开皮质约2cm,对脑组织选用脑压板慢慢牵开至血肿腔,利用显微镜对液态血肿、凝血块进行清除,以及深部边缘凝块通过脑博动力慢慢寄出、清除。电凝动脉性出血点利用双极电凝进行,采用明胶海绵进行止血。清除皮质血肿后充分清洗血肿腔,降低脑压。在进行手术期间,头颅重要功能区要注意保护,采用脑针进行穿刺,对血肿位置、深度再次确认,通过显微镜切开皮层,止血,清除血肿,最后进行缝合,手术完成。

(2)大骨瓣血肿清除术。检查确定合适的扩大翼点入路,将肌骨瓣切开,于硬脑膜处切开瓣状,检查确定侧裂显露导叶位置,而后分开,在进行手术期间,要对血管区域尽可能避开,切开岛叶皮质,长度为20毫米左右,使血肿的位置充分暴露在视野上,在手术中积极控制颅内压的同时沿着脑皮质切开颞叶,血肿位置、深度确认,清除血肿止血,最后缝合,手术完成。

1.3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选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2]对患者术后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术后生活恢复正常为Ⅰ级;术后生活部分恢复为Ⅱ级;术后通过他人帮助可以行走为Ⅲ级;术后有意识为Ⅳ级;术后死亡或处于植物状态为Ⅴ级。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文中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采用2 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经过处理后P<0.05,统计学具有比较意义[3]。

2.结果

比较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结果甲组的治疗效果相比较乙组、丙组更显著,P小于0.05,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愈演愈烈,高血压脑出血已经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中的一种,在脑卒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高血压脑出血目前在医学上仍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组织,将颅内压水平降低,从而使患者神经压迫得以释放。但由于医学上没有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统一标准,以致于在治疗方面没有提高,效果不如意。

在本文中,通过选择不同手术对不同时期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发现在超早期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手术,能够使病情的持续发展有效避免,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改善,进一步让临床效果提高,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加快身体康复。而且,数据结果显示,患者在超早期开展手术可以将临床病死率有效降低,促进预后。小骨窗显微手术、大骨瓣血肿清除手术是目前临床较常采用治疗该疾病患者的方法,小骨窗显微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属于微创手术,该手术可以将患者深部结构结血情况充分暴露在视野中,可以让血管和正常脑组织的受损避免,在清除血肿过程中减少术后出血情况[4]。大骨瓣血肿清除手术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骨窗扩大进行有效选择,血肿清除后若脑压水平仍较高,则需将骨窗切开进一步扩大,开展去骨瓣减压术治疗[5]。以上两种手术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均有一定效果,可以有效进行血肿清除及止血,促进预后。通过数据处理得出结果,甲组患者在超早期开展手术死亡率、致残率较低,相较于乙组、丙组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具有影响,在超早期开展手术,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致死率、致残率,同时还能有效预后,促进其身体恢复,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陆黎春,郁明惠,李伟生等.不同部位高血压脑出血术式和时机选择及其对患者术后GOS和ADL 分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8):1874-1877.

[2]卲鸿飞,杨维明,曹英肖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01):41-43.

[3]陈辉,李永飞,陈锋等.多针微创穿刺结合持续对冲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52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0):950-952.

[4]曾冉,王飞红,袁邦清等.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比较[J].中广东医学,2016,37(03):393-396.

[5]张冠壮,黄宏敏,卢瑞丽.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气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0):1574-1580.

论文作者:陈龙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及疗效的关系研究论文_陈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