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鳟成鱼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殖技术论文,金鳟成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鳟是冷水性肉食鱼类,肉质鲜美,通体金黄。冷水资源充沛的地区发展水产养殖是首选品种之一。张家口市赤城县地处燕山山脉,冷水资源丰富,距离京津较近,这几年金鳟养殖逐年兴起,市场供不应求,模式化养殖技术也逐年完善,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金鳟池塘应以并联方式为主,面积为150~200m[2],水深1.0cm左右,长宽比8∶1~10∶1,进水处至排水处的坡降比为0.15%~0.2%,土池、水泥池养殖均可。
二、水质条件:金鳟养殖为流水养殖,要求常年水流不断,水温在4℃~20℃之间,最高不得超过23℃,最适水温为12℃~18℃。入池进水溶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采用地下水、水库底层水养殖,要采用跌水、曝气、机械增氧等措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山泉水养殖,要求上源无生活居民区。池塘换水率应保持在10L/kg·s以上。
三、进排水闸涵:入池注水应设置两道闸栅,第一道控制进水量,第二道为拦鱼栅。排水应设置三道闸栅,由里及外依次为拦鱼栅、排水闸、水位控制闸。排水闸控制底部15~20cm高度排水。闸栅总宽一般为池宽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鱼种放养:选择大小整齐、体质健壮、反应灵敏、体色金黄纯正的鱼种,放养规格为70~150g/尾,放养数量依据注水量、换水率和包头管理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为40~50尾/m[2]。
五、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选择质量稳定的饲料企业选购全价配合饲料,随鱼种长大,饲料粒径逐渐增大。成鱼饲养前期,使用粗蛋白含量大于45的饲料。成鱼饲养后期,选择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饲料。投喂量根据水温、生长和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日投饵3~4次。投喂时间应准确,定量为八成吃饱为原则。
2、分养:金鳟为凶猛鱼类,当鱼体差别很大时,就会出现大鱼吞食小鱼现象,要及时分池饲养,将大小均匀一致的鱼并池饲养。一般鱼种经过一个月的生长,要及时分池。
3、巡塘看护:养殖期间,定期测记水温,观察鱼群活动情况,特别注意非常恶劣的天气,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对策。有不利于养殖的隐患要及时排除。
六、鱼病防治
新建鱼池一般鱼病较少,但需以预防为主。鱼种入池前应用3%~5%的食盐水浸泡5~10min。水流不畅的死角,要悬挂漂白粉袋,以抑制病菌的繁殖;定期投喂药饵,每100kg鱼每天添加含量10%的大蒜素50g,制成药饵,每月一次,连续投喂5~7d。每100kg鱼每天加入3~4g土霉素制成药饵,每月一次,连续投喂5~7d。
(075000 河北张家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陈国强 电话:13932305791)
(摘自《渔业致富指南》2006.22.37
联系电话:027-8781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