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读”活动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_读书会论文

“大阅读”活动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历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阅读”活动是一类阅读活动的统称。按照美国国家人文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简称NEA)的说法,就是鼓励全国的民众拿起一本好书。其形式包括与书相关的电台节目、视频资料、经典作家的简短散文等[1]。有学者指出,“大阅读”里的“大”字,一是指范围,读书不再是一个人的事了,有效营造“共读一书”的氛围将有助于形成社区、社群的凝聚力,重回书香社会;“大”字的另外一层含义指的是阅读视野,让人们的目光从畅销书回到传统文学,不再仅仅为畅销书排行榜的“狭窄”天空包围[2]。它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以多种方式发起阅读推广活动,并被众多国家的城市和地区所效仿,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就风行全世界。通过探讨它的阅读推广形式,可为我国开展“大阅读”活动提供借鉴,促进我国书香社会的建设。

1 “大阅读”活动的起源及在英国的推广

1.1 BBC的“大阅读”活动

“大阅读”活动起源于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03年发起的在全英范围内的图书调查活动。组委会从英国公众那里收到超过75万张的投票,来选出有史以来英国公众最喜爱的小说。这个长达一年的调查活动,是迄今为止英国最大的关于公众阅读的专门调查活动。它最终通过由名人主持的几个节目来宣传英国公众所喜爱的文学书籍。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展这项“大阅读”活动的目的是找出英国公众最喜爱的小说,公众可以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参与投票。对于采用这种大规模地吸引眼球的方式来进行文学作品的调查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支持者赞扬说“大阅读”活动提升了公众的阅读意识[3]。其标志如图1所示。

图1 BBC的“大阅读”活动标志

BBC在组织这项“大阅读”活动时,采用三轮选择的方式进行。首先选取英国公众喜爱的任何小说,接着从这些小说中选取排名最靠前的200种小说,然后从这200种小说中进一步选取前21种小说。选取的条件是每名作者只能有一部作品出现在前21种小说中。选取的原则是必须是小说,因此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便没有包括在内。表1是BBC所开列的由英国公众所选出的21种小说。

1.2 BBC与Bookturst基金会对“大阅读”活动的推广

为了促使“大阅读”活动产生持续影响,英国广播公司专门成立了图书俱乐部,并联合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Booktrust),开展了名为“大阅读中的小引导”(The Little Guide to Big Read)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和你的家庭、朋友和同事来一起讨论BBC的大阅读图书”为口号,并撰写了阅读行动指南,在全英国范围内掀起了持续不断的阅读浪潮。

在这个名为“大阅读中的小引导”的阅读行动指南中,给出了一个建立阅读组织的10点行动建议:(1)谁是阅读组织的成员。建议首先邀请朋友参与,然后逐步邀请其他人加入。并在线注册BBC的“大阅读”图书俱乐部,一方面有机会赢得阅读大奖,另一方面可以参与其他的“大阅读”的活动;(2)通过文字和口头宣传,或者通过在当地的图书馆、书店、咖啡厅等张贴通知来寻找新成员;(3)如果陌生人加入,要选择在公共场合会面,并提前就让谁加入在成员中达成一致;(4)一个阅读组织大约保持10个左右的人数是适宜的;(5)可以在各自的家里或者咖啡厅或者图书馆来举行读书会;(6)读书会形式不限;(7)对组织保持敏感,能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对组织有所贡献;(8)设立一个组织如何运行的基本规则,以便每个组织成员有机会说这是否是他所需要的;(9)根据选举或者依次阅读的方式来阅读这21种文学作品;(10)不需要所有人都读同一本书,可以相互汇报他们所阅读的文学作品[4]。

就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阅读推广,这份指南针对教师、图书馆员和其他公众给出了三种方式。如果你是一位中小学教师或者大学老师,你可以从www.rcadon.org.uk下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大阅读”资源来使用;如果你在图书馆工作,可从www.readingagency.org.uk获得图书馆工作人员所需要的资源;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图书情况或分享你的阅读想法,可以去Booktrust基金会的网站,即www.booktrust.org.uk来了解或分享。

通过BBC和Bookturst的联合推广,“大阅读”活动每年以不同主题在英国的各个社区展开。特别是针对儿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2012年苏格兰地区针对儿童进行的“大阅读”活动。2012年,位于苏格兰地区的一家名叫《日志》(Daily Record)的报纸在苏格兰地区开展了一项中小学暑假阅读活动,通过吸引儿童参与“大阅读”的活动,来享受假日带来的阅读快乐。该活动始于6月30日,斯特林区的孩子们首先享受了阅读体验,活动在一家著名的商场举行。从上午10:30开始,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坐在一个特别的区域,来观看由格林兄弟著名的童话书《神奇的粥锅》所改编的舞台剧。舞台周围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一些孩子唱着、跳着来表达他们的欢乐。活动结束后,每个孩子将能得到装满一系列流行书籍的大袋子带回家去阅读。错过了这次活动的孩子们将能在自己所在的社区获得同样的体验[5]。

2“大阅读”活动的兴盛及影响

“大阅读”活动在英国的成功,使其模式受到广泛认可。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认可英国“大阅读”活动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阅读”活动。其中,“大阅读”活动在美国的兴盛,标志着其到达了一个新高度,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阅读推广活动。

2.1 美国“大阅读”活动的背景及组织形式

美国“大阅读”活动的起因源于2004年美国国家人文艺术基金会(NEA)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活动,并写成一份调查报告《阅读危险:美国文学阅读的调查》。这项调查发现,美国各类人群的文学阅读水平均显著下降,并且继续呈加速下降的态势,在年轻人中表现尤为突出。为此,美国“大阅读”活动应需求而生,NEA于2006年发起了“大阅读”活动,旨在复兴美国文化中文学的角色,让文学的力量进入居民的生活,鼓励居民通过阅读来获得快乐和启迪,从而重建作为美国文化核心的阅读风气[6]。活动标志见图2。

图2 美国“大阅读”活动标志

作为NEA的一个项目,该项活动由美国中西部艺术基金会(Arts Midwest)管理,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协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简称IMLS)为该项活动提供了合作和慷慨的财政资助。从2007年“大阅读”活动在全美开展以来,包括2012-2013年度拨款,NEA已经资助1000多项“大阅读”项目,提供的资助金额超过1400万美元。但资助不限于此,那些参与到“大阅读”项目的社区组织还从当地获得了超过2700万美元的资助[7]。

2.2 美国“大阅读”活动的形式及特点

与英国“大阅读”,以家庭、朋友、同事等小规模群体为基础的比较松散的活动形式相比,美国“大阅读”活动的形式比较系统和成规模,它以社区(包括乡村)为单位,结合已有的“一城一书”(One City,One Book)阅读推广活动,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活动形式。

“一城一书”活动是由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图书中心的主任南希·珀尔(Nancy Pearl)于1998年发起,以“如果所有西雅图人读同一本书”(If All of Seattle Read the Same Book)为口号,由西雅图市民投票选出该年度票房电影原著《意外的春天》(The Sweet Hereafter)一书,动员西雅图各地的图书馆和读书会全力推荐这本书,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反响。接着美国各地纷纷效仿,从而形成了美国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一城一书”一般是由美国各州自行发起的阅读活动,有时由于主办方内部分歧、经费不足、市民参与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而弃办。

美国的“大阅读”活动在“一城一书”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首先,每年各州的阅读机构或团体提出申请,NEA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评选出地区性的阅读机构或团体。

其次,NEA开列了一个书目,可从作者、书名、主题、诗人4个途径查找。分为成人、励志、犯罪与公平、身份认同、正直、损失和爱的故事等主题。这些图书既包括《我的安东尼娅》、《永别了,武器》、《愤怒的葡萄》、《喜福会》等美国19世纪的经典作品,也包括《华氏451度》、《垂死的教训》、《了不起的盖茨比》、《永别了武器》等美国20世纪的伟大作品。各地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本,开展当地的一书共读活动。书目见表2。

再次,NEA等对入选的地区性阅读机构或团体给予1万-2万美元的经费支持,当地的机构也给予相当于NEA两倍的赞助,基本保证了活动的经费来源。

第四,2006年1月到6月是这项“大阅读”活动的预热期,NEA选出10个地区性的主办团体,这些团体大都是公共图书馆或各地的图书中心。同时,他们参考各地曾经举办过的“共读一书”活动的书目,确定了这次“大阅读”活动的首批4本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雷·布莱伯利的《华氏451度》、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她们仰望苍天》以及哈波.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阅读”活动。除2007年在一个年度结束外,从2008年开始,美国“大阅读”活动开始进行跨年度活动,即从每年9月开始,到第二年6月结束。各地按照这个期限,组织各自的阅读活动,原则上持续一个月,市长和当地名人均会参加。这保证了各地区时间安排方面的灵活性。

最后,活动形式多样。只要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如电影放映、文艺读物、展览等均可以,并且读书交流在不同的地点举行,以吸引更广泛的读者。NEA甚至在电视上做广告,来宣传“大阅读”活动。

从2007年到2012年,累计全美共有1018个地区参与了“大阅读”活动。具体如表3、图3所示。

图3 美国历年“大阅读”活动参与州及社区数量

2.3 美国“大阅读”活动的影响

从NEA与Arts Midwest和IMLS等机构合作,共同发起全国性的“大阅读”活动以来,美国几乎所有州的众多社区包括乡村都参与到活动中,甚至包括海上的夏威夷、波多黎各、维尔京群岛等,形成了全国性的阅读盛宴。该活动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有详细、具体的活动流程,有比较充足的经费保障,对重建阅读风气,促进阅读人口数量的回归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如表4所示。

虽然从2009年以来,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一些州缩减了活动数量,但并不能阻止“大阅读”理念的推广。如2012年秋季,堪萨斯州开展阅读美国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所撰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这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阅读”活动之一,由78个社区组织主办,组委会为此在Twitter上展开宣传攻势,吸引公众来参与这项活动[8]。

3 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

“大阅读”活动也在澳大利亚的许多城市开展。推荐的书籍不局限于小说,针对的对象也不限于成人,更多的针对的是孩子们。这些活动经常会以“我最喜爱的书籍”(My Favourite Book)来命名。2012年3月25日,澳大利亚儿童图书委员会联合墨尔本市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吉郎市的肯迪大学、巴拉腊特市图书馆等举办名为“大阅读”的活动。组委会希望能在一天内创造一项在一个既定区域成人和孩子们共同阅读书籍的记录[9]。活动图标见图4。

德国于2004年发起“大阅读”活动;匈牙利于2005年发起“大阅读”活动;保加利亚于2008年10月发起“大阅读”活动。

各国组织的这些活动,通过网站、微博、手机短信等形式,把阅读的理念传递给世界的各个角落,掀起了全世界共同阅读的浪潮。

图4 澳大利亚的“大阅读”活动标志

4“大阅读”活动分析

“大阅读”活动风靡世界,至今方兴未艾。它是由阅读推广组织、传媒组织、图书情报机构等共同主办,由各地区图书馆、读书会、公共社区服务组织具体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它通过大众阅读和个体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全民“共读一书”的氛围。对这一活动的特点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活动,而且能为我国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4.1 英美“大阅读”活动的对比

英国和美国的“大阅读”活动,虽然名称相同,但存在不少差异。相较英国而言,美国的“大阅读”活动更具影响力和推广价值。具体而言:首先,从主办方来看,英国的主办方多为传媒组织,如BBC,比较单一,持续性不强。美国的主办方是由NEA、Arts Midwest和IMLS联合主办,他们分别作为政府阅读推广机构、民间阅读推广机构和图书情报机构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全国性的号召力。从活动形式上看,英国的活动形式比较松散,多以朋友、家庭、同事间小规模群体阅读为主。美国的活动形式以“一城一书”为基础,开展大范围的“共读一书”活动。如伊利诺伊州的克拉伦登山、唐纳斯格鲁夫、莱尔、伍德里奇等八个城市于2005-2007年开展的名为“大阅读”的“八城一书”活动[10]。从活动影响来看,美国的活动深入到社区甚至乡村。并且NEA在电视台做公益广告来宣传,以使活动获得最大影响。从针对性来看,美国针对华人社区的“大阅读”,就特别增加了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以此来适应美国民族、种族多样性的特点。从选择的书目来看,英国、美国均按照本国的需求特点,选择的书目多为本国作者所著,以更适合本国民众的阅读需求。

4.2 “大阅读”活动的特点

总体而言,“大阅读”活动有效地将公众关注与个体阅读相结合,从社会层面实现了信息的交流和精神理念的传递,有助于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其具体表现为:一、共同阅读主题。通过共同的活动主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公众的阅读热情,以公共事件来培养公众的阅读兴趣。二、分对象推广阅读。根据读者年龄段的不同,每个小活动主题有别,从而起到非常有针对性的效果。三、推动深度阅读。“大阅读”活动每次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如舞台剧、电影等,来促进阅读的深入,使读者通过深度阅读一本书,来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产生成就感。四、增强凝聚力。通过“大阅读”,使得本地区的人们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五、突出主题。“大阅读”活动本身只与读书相关,一切活动均是围绕主题展开。六、易于推广。“大阅读”活动的理念已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使各国阅读机构颇有兴趣参与其中。活动本身具有可持续性,每年各个城市和地区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开展这项活动,每次只需从已经推选的书籍中,选出一本即可。并且通过与当地商业机构等的合作,会使活动费用降到最低,从而更有效地推广这项活动。

4.3 启示

尽管“大阅读”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展了数十年,但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国家层面的阅读战略,也没有形成一个由国内公众所推选的阅读书目。只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层面,进行了一些城市范围的阅读推广,如深圳的读书月等。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推广模式。根据我国的文化习俗、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制度,可以通过借鉴英国BBC和美国NEA的做法,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大阅读”推广模式。具体而言:

4.3.1 建立我国“大阅读”活动的推荐书目

建议由中宣部联合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机构作为发起单位,组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媒体机构,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图书情报单位,推广阅读的非政府组织(NGO),搜狐读书会、后院读书会等民间阅读组织,并责成国家阅读指导委员会作为具体管理单位,发起全国范围的推荐经典书籍活动,全国人民参与投票,列出有史以来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外文学作品。通过三轮投票选择的方式,选出200种最佳读物、100种最佳读物、20种最佳读物。作为我国开展“大阅读”活动的推荐书目。推荐书目可以适当多选择一些我国作者所著的经典著作。

4.3.2 优选各地的阅读推广机构或阅读团体

中宣部可以按照美国NEA的做法,由地区性阅读机构或团体申请,由文化部会同国家图书馆、民间阅读组织等按照比例选出专家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中宣部按照审核结果给予经费支持。因为阅读推广需要比较庞大的经费开支,中宣部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公益活动、企业赞助等方式,对这些地区性阅读机构和团体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地方政府联合地方企业对阅读活动也给予经费支持,以制度方式保证地区性阅读推广活动拥有足够的经费赞助。

4.3.3 开展具有各地特色的“大阅读”活动

所选出的各地阅读推广机构或团体,联合当地的政府、图书馆、学校、民间阅读组织等,结合当地的特色,从中宣部所选定的阅读书目中,挑选出适合本地区阅读的书籍,制定出实施计划表。规定一个具体开展活动的时期,形成“共读一书”的氛围。

地区性阅读机构或团体是推广“大阅读”的执行者,除了公共图书馆外,还应包括积极推动阅读的非政府组织(NGO)、专业阅读推广人、读书会和沙龙、民间基金会、志愿者等,这些民间阅读组织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北京为例,目前民间阅读已成规模,形成多种类型的读书会,如以女性阅读为主的雨枫书馆,以社区阅读为主的“阅读邻居”读书会,以亲子阅读为主的蒲蒲兰绘本馆,以学术阅读为主的搜狐读书会等。再以深圳为例,目前活跃在深圳的民间阅读组织有九九人书库、后院读书会、深圳读书会、三叶草故事家族、深圳彩虹花公益小书房、逸书吧、物质生活书吧、尚书吧等[11]。与这些民间阅读组织相结合,调动起所有人的阅读热情,才可能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阅读”活动。

4.3.4 建立“大阅读”活动的评估体系

在每年地区性的阅读推广活动结束后,中宣部组织专家评估,总结阅读活动中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形成有别于英美而具有我国特色的“大阅读”活动形式,从而让阅读的力量进入居民的生活,增强社区、社群的凝聚力,重建中华文化中优良的阅读风尚。

标签:;  ;  ;  ;  ;  ;  

“大阅读”活动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_读书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