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义乌红糖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论文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义乌红糖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论文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义乌红糖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

章靖毓ZHANG Jing-yu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义乌322000)

摘要: 义乌红糖产业作为义乌市的地方特色产业,在我市农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红糖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农户的切身利益,对实现我市的产业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依据义乌红糖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将基于产业链视角,对义乌红糖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推动义乌红糖产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红糖产业;产业链;科学发展

0 引言

据2018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市甘蔗面积为1.1万亩,产量达6.0万吨。目前我市年产红糖超6800吨,下游企业近百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次,产业规模达4亿元。近年来,由于糖蔗品种较低、红糖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与销售渠道单一、品牌竞争力较弱等原因,我市红糖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红糖的原材料糖蔗种植、红糖的生产工艺、红糖的销售渠道及品牌定位、红糖附加增值环节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只有结合义乌红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符合义乌红糖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才是义乌红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加红糖产业链附加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义乌市地方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矿体延深:本矿区最大的矿体延深为283m(图2C),出现频数最高的矿体延深为70~80m,占13%,对资源量贡献仅占总量2%;其次为30~40m,占11%,对资源量贡献仅占总量1%。对资源量贡献最大的矿体延深为180~290m,占总量的66%。资源量与矿体延深具有奇异性。

1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义乌红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糖蔗缺少规模化、科学化种植

义乌地理位置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侯,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有利于糖蔗的种植,糖蔗产糖量相对于其他地区也会更高,糖蔗种植与生长是红糖产业的基础环节,对红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一方面由于糖蔗种植还未普及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部分乡镇仍以农户零散种植为主,使得糖蔗种植面积少,糖蔗的产量与出糖率无法保证。零散种植的农户由于糖蔗产出率低,效益也较低,无法保证种植农户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我市虽然曾从福建、广西等地引进糖蔗新品种,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以提高糖蔗的产量及出糖率,但是目前我市所种植的品种比较单一,缺少义乌本土的优良品种。优良的糖蔗品种可以提高糖蔗单位面积产量,并实现早成熟、早榨糖。因此实现糖蔗的规模化种植,以及培育本土优良品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红糖产业进入门槛低,缺少生产标准与技术规范

据《义乌红糖产业发展报告2019》,我市红糖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类是个体红糖厂,此类加工厂以自产自销为主,规模较小,没有稳定的糖蔗供应商;第二类是公司化红糖厂,此类红糖厂管理较为规范,有固定的糖蔗基地提供稳定的原材料;第三类是村办红糖厂,一般由糖蔗种植基地所属村统一制糖并销售。目前义乌红糖加工厂近百余家,仍以传统熬制工艺为主,然而近百余家的红糖加工厂中存在着不少小作坊。部分小作坊甚至没有经营许可证,无证经营的红糖加工作坊生产设施落后,生产工序混乱,生产环境不符合食品生产卫生标准,个别小作坊存在“加白糖”等以次充好的掺假行为,无法保证红糖的品质,甚至影响“义乌红糖”的名誉。而一些公司化运营的红糖加工厂虽然符合生产标准与规范,但是产品以压榨红糖为主,无法对红糖进行深加工,缺少红糖产品的创新。究其原因,是红糖产业进入门槛低,缺少红糖生产标准及红糖产品的生产创新能力。

1.3 销售渠道单一,品牌知名度低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义乌红糖的销售渠道有所扩大,在各大电商平台都可见义乌红糖在售。但是由于义乌红糖的生产缺少标准规范与产品深加工的能力,竞争力较弱,义乌红糖的销售仍以线下为主。小作坊型红糖加工厂的销售以自产自销为主,公司化及村办红糖厂的销售以超市、农副产品市场销售为主。总体而言,线下销售以本地或附近地区为主,并未深入到整个中国市场。单一的销售渠道会影响义乌红糖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利于义乌红糖品牌的宣传。义乌红糖有着多年的历史与传统,虽然义乌红糖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其制作技艺正式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2017年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证明商标,但是义乌红糖并没有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品牌多而小,如义乌人熟知的“敲糖帮”、“洪太”等品牌,仅在义乌或是附近地区有所宣传,并未将知名度扩大至整个中国。在红糖高端市场方面,由于义乌红糖销售渠道单一、品牌知名度低,相比“台湾黑糖”以及一些新兴红糖品牌,义乌红糖在抢占红糖高端市场方面处于劣势。

1.4 缺少产业创新,红糖产品附加值低

其次,要建立健全红糖生产标准与技术规范。义乌红糖产业作为我市的传统产业,以红糖小作坊为主,并沿用了传统的制糖工艺,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与技术规范对其进行规范。目前,我市发布了《义乌红糖》、《义乌红糖加工技术规程》等红糖标准,相关部门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建立健全红糖产业标准与技术规范,保证红糖生产能够符合生产标准与食品安全标准,在工艺上能够不断创新提升,做出更高品质的义乌红糖。另外,相关监管机构应当做好监督工作,杜绝一切以次充好的掺假行为。同时积极促进各红糖小作坊之间的合并,通过红糖小作坊之间的合并实现产业集聚效应,有利于相关部门的监管把控,也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尽早实现红糖生产产业集聚化、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提高义乌红糖产业的经济效益。

2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义乌红糖产业发展路径

2.1 建立健全红糖产业标准制度,实现产业集聚

首先,要实现糖蔗种植的规模化与标准化。目前我市的糖蔗种植还存在大量零散种植,零散种植品种落后,效益差,通过糖蔗种植的规模化,培育、引进等方式推广优质糖蔗品种,建立糖蔗种植标准化基地,能够提高糖蔗种植的经济效益,保证红糖原材料的供应与品质进而提高红糖品质。从农户自身角度看,规模化种植能够大大提高糖蔗的出产率,从而保证了农户的自身利益。

当前的义乌红糖的生产模式非常不利于销售渠道的拓宽,实现义乌红糖产业集聚化、规模化、标准化之后,在保证义乌红糖品质的基础上,应当积极扩大销售渠道,大力宣传并保护“义乌红糖”这一传统品牌,打造属于义乌红糖的知名品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不仅要打开中国的红糖市场,更要打开世界的红糖市场,利用政策实现义乌红糖的走出去。例如,可以与下游红糖深加工企业进行合作,实现销售订单化,也可以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会,对义乌红糖进行推广。过去由于缺乏品牌意识,“义乌红糖”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不利于“义乌红糖”的对外宣传。因此,义乌红糖产业在整合其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义乌红糖”的行业地位,在保护“义乌红糖”这一品牌的同时,也要提升义乌红糖的品牌知名度。

由于义乌红糖生产工艺简单,红糖厂又以小规模制糖厂为主,所生产的产品基本是以原糖为主,在原糖基础上,创新出红糖麻花、红糖酥饼等简单产品。整体上看,义乌红糖产品有所创新,但是缺少亮点,所涉及的领域过于狭窄。义乌红糖产业的进入门槛低,导致大部分红糖厂都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也缺少产品的创新意识与研发能力,无法实现红糖产品的创新,更无法提高红糖产品的附加值。义乌红糖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但是从现有的产品、品牌看,并没有发挥百年传承的优势,义乌红糖的发展处于一个瓶劲期。

2.2 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医院固定资产的规模是反映医院规模、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中医院固定资产有2万多项,价值约6.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6.92%,大于总资产的三分之一。因此,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对医院的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3 实现红糖产品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

义乌红糖产品主要有红糖原糖、红糖麻花、红糖生姜等简单加工产品,并没有将产品细化或是创新。在未来发展中,义乌红糖产品应明确自身产品定位,同时提高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进入红糖的高端市场。例如,丰富红糖产品的种类,对红糖产品的外包装进行创新设计,与下游企业进行合作研发新产品等。护肤品行业已出现红糖洁面等产品,那么义乌红糖也可以研发创新,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可以进入不同的行业领域。同时,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生产红糖,从红糖产品到产品的外包装都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订制,以实现红糖产品的个性化生产。

近年来,编队控制问题逐渐成为多智能体协同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1,2].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编队控制问题的研究在通信信道噪声[3]、拓扑切换[4]、非线性模型[5]以及异步算法[6]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协同控制技术在军事[7]等方面的应用.

2.4 弘扬义乌红糖文化,发展义乌红糖产业

义乌红糖作为义乌的传统产业,能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证明商标,必然有着其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每到红糖飘香季,义乌总会有大批市民去各红糖厂榨糖、买红糖产品,已成为一个传统习惯,目前相关部门也正在大力推广“红糖旅游专线”,开展“红糖节”等活动宣传义乌红糖。在“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指向下,义乌可以在糖蔗种植基地周边建设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红糖园区,开发以“义乌红糖”为主题的文化项目,如向游客展现义乌的红糖制糖流程,让更多的人知道义乌红糖是经过一道又一道严格的生产工序生产出来的。同时在红糖销售与品牌宣扬时,融入义乌的红糖精神,如“鸡毛换糖”等义商精神,不仅能向游客宣扬义乌的红糖文化,提升“义乌红糖”的品牌知名度,更能推动义乌红糖产业的发展。

3 总结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红糖品牌都在不断地抢占红糖市场,义乌红糖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此时我们应当化压力为动力,去探寻一条符合义乌红糖产业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为了更好地推动义乌红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与推动,也需要行业内实现自身的资源优化配置。随着义乌市场的开放与进步,义乌红糖应借此契机大力创新发展,构建并拓宽符合义乌红糖产业发展的产业链。义乌的红糖产业作为义乌市的传统特色产业,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发展义乌红糖,更要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义乌红糖发扬光大,以此推动义乌市地方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德锋,曹禄乃,张贤亮,吴优赛,王时龙,王桂芝,刘新建.义乌甘蔗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及建议[J].甘蔗糖业,2015(02):60-63.

[2]义乌红糖产业发展报告2019.

[3]成德宁,汪浩,黄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改造与升级[J].农村经济,2017(05):52-57.

[4]任志伦,骆华涛.义乌市糖蔗种植与红糖加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06):91-92.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Yiwu Brown Sugar Indust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Yiwu Industrial&Commercial College,Yiwu 322000,China)

Abstract: Yiwu brown sugar industry,as a loc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in Yiwu City,has a certain proportion in the agriculture of our city.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own sugar industry not only affects the vital interests of farmers,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Yiwu brown sugar industry,this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iwu brown sugar indust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Yiwu brown sugar industry.

Key words: brown sugar industry;industrial chain;scientif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2019)29-0155-02

基金项目: 义乌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义乌红糖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B1918)。

作者简介: 章靖毓(1992-),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训室管理及实践教学。

标签:;  ;  ;  ;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义乌红糖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