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管理与环境保护论文_周敏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510101

摘要:广东省最近几年新建的高速公路基本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的问题突出。为了实现“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对勘察设计管理过程中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英怀段项目工程事例为依托,探讨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管理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便提升勘察设计管理水平,为相关高速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管理;环境保护

勘察设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设计作品及实体工程的质量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到日后的施工难度、环保工作成效、养护维修成本和运营的安全等。

1 总体思路

做好高速公路建设阶段的环保工作前提是要有优质的高速公路设计作品,因此前期应加强设计单位、咨询单位、勘察监理等招投标工作,优先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勘察设计工作相关单位。科学制定设计进度计划,合理确定勘察设计周期,调动各方积极性,尊重地方民风、民俗、合理意见,确保勘察设计工作质量。贯彻落实新形势下“绿色交通”,清晰项目绿色生态建设理念,明确“勘察设计阶段绿色设计的要点有哪些、要把项目建设成什么样的绿色生态路、有哪些具体的对策措施”。

前期重视环评工作,建设阶段充分利用环评成果指导环保工作,严格落实穿越沿线自然保护区路段的各项生态保护,督促好环保监理做好环保现场管理工作,严控施工范围,重视临时工程的选址,避免或尽量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2 主要技术问题

2.1 地形、地质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地质条件差异大,岩土种类繁多,公路工程作为线性工程或穿行于崇山峻岭或蜿蜒于平川丘陵,越岭跨河,纵横千里。由于空间跨度大,决定了公路工程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各类地貌单元,涉及各种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设计单位应结合路线平纵面调整,合理优化桥隧布置、降低路基高度、收缩边坡,减少路基土石方、软基处理数量,尽量避免路基大填大挖、减少占地,节省工程造价。

2.2 环境因素

2.2.1 环境敏感点采取绕避

“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督促设计单位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的公路中线距离环境敏感点的最小距离要求,尽可能避开环境敏感点。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加强土地、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的调查,并评价其对路线方案的影响。结合用地预审报告结论,绕避高标准基本农田;结合环评、水保报告及压覆矿床调查的结论,绕避重要环境敏感点及重要矿区;对于部分难以穿越而必须经过的自然保护区,应及时申请功能区划调整,并编制路线穿越报告提交主管部门审批;对于无法绕避的生态严控区,应进行充分的路线方案比选,并按要求编制方案唯一性论证报告。

2.2.2 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勘察设计管理应充分体现环境保护优选的原则,在线路规划、设计、施工各方面都建立环境调查、环境治理和环境评价程序。在建设阶段,应对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加以控制;对必须破坏的路段,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和辅助造景措施,应尽最大努力恢复,达到“最小限度地破坏,最大限度地恢复”的目的。

2.3 水土保持

关于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问题,根据其特点,宜采取分区分期防治的方法。工程前期以水土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 工程实例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英怀段(以下简称“本项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势陡峻,岩溶发育,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沿线经过清新桃园燕子岩市级自然保护区及怀集县城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路基高差达400米,路堑高边坡103处,高填方83处,墩高大于40米的高墩桥29座(最大墩高达84米),特长隧道1座。

保护环境的意识需贯彻整个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应重视总体设计管理,多方案比选是总体设计的精髓,工可阶段走廊带方案比选,初步设计阶段路线方案比选,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典型工程方案比选。再者,应督促设计单位加强精细化设计、动态设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取、弃土场,并合理进行防护;对于临时工程施工形成不稳定的边坡应及时督促参建单位及时防护、及时绿化,将施工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3.1 合理利用隧道方案,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TJ36合同段属于丘陵山区与丘间谷地地貌,地形起伏大,地势陡峻,施工图阶段主要考虑该方案造价低选择了该方案。原施工图方案为明线方案,沿地方路北侧山体布设,线位在满足线性指标的情况下紧靠地方道路,设置长滩岭2号桥跨越既有金龙电站发电用高压管,高压管之下为电站工作人员办公用房。原施工方案主要缺点:1、沿线没有既有道路可满足钢筋、水泥等材料运输及塔吊、龙门吊等设备进场的要求,需修筑十几公里专用主便道,桥梁桩基及隧道施工时必须再修筑大量支便道,造价高、工期长,且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2、主线及便道的爆破施工对线位之下的车辆、行人、金龙电站的办公用房存在安全隐患,金龙电站不同意按照原施工图方案施工,协调难度大,工期难以保证;3、部分桩基处于悬崖峭壁、岩石裸露的山体上,无法设置施工平台及施工便道,爆破开挖后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原山体为顺层的边坡,开挖后的边坡营运期有滑塌的风险;4、大部分路基段为大填大挖,施工对生态环境破坏大;部分路段仅对覆盖层进行开挖,覆盖层薄,开挖后易形成滑塌等不良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山体在开工前已经滑塌,存在继续滑塌的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安全隐患;5、线路范围内仅有两段路基适合做大型预制场(K310+540~320+094、K321+820~K322+600),而这两段路基均为高填深挖路段,填、挖方边坡均在4级以上,土方工程量大,桥梁施工进度难以保证;6、1号梁场所处的路基段(K319+500~K320+200)属于肇庆市及清远市两地级市界的争议地,协调困难,影响施工。

原施工图方案施工及运营期间安全隐患大,对生态环境破坏大,施工难度大,争议地协调难度大,工期难控制,因此,施工阶段针对原施工图方案局部路段提出了两个隧道比较方案:方案一:将线位北移约230m,通过设置4处隧道取代原施工图4座桥梁;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再向北偏移约160m,设置了3处长隧道。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比较情况如下表。

方案示意图

针对本项目特点,方案二、方案一在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桥梁施工难度大而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路段以隧道的方式通过,虽然工程规模大、造价高,但相对于原施工图方案主要优点有:1、隧道方案对地表生态环境破坏小,利于环境保护;2、施工安全风险相对较小;3、施工难度相对较小,利于确保施工进度。而方案一未绕避肇庆市及清远市两地级市界的争议地实施难度大。因此,推荐采用方案二。

3.2 山区高速弃方量大,应合理消化弃方,减少弃土场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本项目TJ33合同段承包人进场后积极和地方沟通,充分了解当地基础建设情况,将弃方用于地方建设。从充分利用资源角度出发,考虑对满足工程要求的隧道洞渣及挖石方进行精加工,既有利于控制本项目所有碎石的价格,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山区部分过水涵洞因上方汇水面积不大,通过与当地村民沟通,将原设计的过水涵洞取消,将上方山谷改为填平区,既减少了钢筋、水泥及人力的浪费又减少了弃方。

3.3 本项目对主(支)便道、取(弃)土场、施工平台造成的开挖及时支护、及时绿化;主体工程施工前及时做好临时排水,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污水污染环境。

3.4 对于隧道工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坚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优化施工工艺,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地下水流失。

3.5 永临结合,集约用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本项目将怀集北管理中心运动场地和广场地带作为TJ40标项目部、钢筋加工棚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用地,同时部分临建按照永久使用的要求建设。既满足了该标段临时用地的需求,又避免了后期钢筋加工棚及施工场地的拆除工作。便道结合地方规划,设计及实施均按照永久使用考虑,充分合理的利用了资源服务于地方。

4 结束语

经过对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勘察设计管理与环境保护的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在讨论公路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时,总结出具体环境保护的措施;在本项目选线中,结合地形、地质情况采用隧道方案对环境进行保护,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刘书套,等. 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王翠华,等. 高等级公路景观美化与环境保护[Z]. 交通部科技信息研究所,2000

论文作者:周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管理与环境保护论文_周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