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民族传统阅读时间的变迁分析&基于上海市民阅读现状的实证研究(二)_新媒体论文

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国民传统阅读时间的变化——基于上海市民阅读现状的实证研究(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论文,现状论文,上海市民论文,传统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更好地把握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阅读现状,以提高阅读引导和阅读服务的效果,课题组以上海市民为目标对象,展开了实证研究。

针对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3 499份,我们通过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研究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阅读时间比原来少的受访者占到总数的将近一半(47.1%)(见表1),这说明数字化阅读对传统纸质阅读冲击巨大。我们认为,客观地讲,不管是数字化阅读,还是传统的纸质阅读,只要内容科学,方法得当,都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化信息良莠不齐,总体质量不高。因此,这对国民综合素质及其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个中原因,值得深究。

1 国民传统阅读时间减少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当前国民传统阅读时间的减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首先,阅读是需要成本的,尤以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甚,人们对此也相对更为敏感,二者的叠加会形成一个综合成本。一般而言,传统纸质阅读的综合成本要普遍高于数字化阅读的综合成本。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无疑极大地降低了数字化阅读的综合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了人类追逐某种利益的本性。其次,数字化信息的特征,如即时性、丰富性、多媒体性、全新的视听感受以及可以突破时空障碍等等,更加符合新媒体环境下人们阅读的要求和口味,抢占了国民对于传统阅读时间的分配。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信息本身就成为了竞争的手段或者标的。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各种信息提供商在技术的支撑下以需求为中心,不断开发和利用各种潜在的阅读需求,也直接导致了国民阅读“口味”的数字化。再次,传统出版业应对数字化的举措也不容乐观。客观地讲,一段时间以来,面对数字化阅读的盛行,传统出版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均遭遇到发展瓶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构性“不适应”:一方面纸质文献的内容质量难以突破,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对新技术的应用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数字出版和服务之路上彷徨前行,培育数字内容资源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非常缓慢,难以成功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最后,行业内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出版生产力的提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相对而言,由市场驱动的民营资本对数字出版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因此,这种发展力量的悬殊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差异,以及国民传统阅读时间的减少。

除了以上原因外,国民受物质利益和商业冲击而日益浮躁的心态也从主观上抑制了对传统阅读的需求。当然,国民传统阅读的时间的减少还有很多其他的复杂因素。以上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前国民数字化阅读盛行、传统阅读时间不断萎缩的原因。

2 “性别·传统阅读时间变化”交叉分析

通过数据的交叉分析,我们发现,性别差异的因素在传统阅读时间的变化上有所反映:在新媒体环境下,女性传统阅读时间减少的比例更大,而男性传统阅读时间比原来多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见表2)。这说明,男性受新媒体的影响要小于女性,他们对于传统阅读的专注度要高于女性,而且还在传统阅读上分配了更多的时间。

美国性格心理学家亨利·默里对于性格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并最早注意到人的成就需要。他早在1938年就将人的基本需要分成20种不同的类别,其中一个就是成就需要,并且将这种需要设想为:完成某些困难的任务;掌握、操纵或管理客观事物、人类的意向,尽可能迅速地、独立地完成工作;克服困难,达到高标准;与他人竞争且超过他人;有突出的成就与业绩等等。

或许,默里的以上思想对于我们解释性别因素导致的传统阅读时间差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个性特征的角度来看,男性的成就动机明显要高于女性。心理学研究显示,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同等条件下,男性比女性更具有场独立性,而且社会环境因素对产生男女性别之间的场独立性——依存性认知方式的差异有着重要的作用。[1]

在新媒体环境下,尽管每个人的周围都充斥着海量的信息,但由于性别导致的性格差异,以及在成功的需求动机上所存在的差别,这使得男性在追求成就与业绩的奋斗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场独立性,他们会更加理性地应对环境的影响,较少受到环境的干扰,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持要取得成就需具备的一些良好习惯,例如阅读,尤其是主要通过传统阅读时间来实现的经典阅读和深度阅读。

3 “年龄·传统阅读时间”交叉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从年龄的角度来看,19岁以上的大学生(含研究生)、35岁以下的在职人员,以及36~45岁之间的青年群体,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传统阅读时间比原来少的现象,而且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47.1%)(见表3)。相反,广大中小学生以及46岁以上的群体则相对较少受到新媒体环境对传统阅读的冲击,在传统阅读时间的分配上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一方面,从46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来看,由于工作和生活基本稳定,思想价值观念定型,对于新技术的适应,他们自身对于新媒体的应用比较普遍地存在一种边缘化心理。例如,目前来看,中老年群体中不上网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中很多人日复一日地保持着读报的习惯,闲暇时间以读书为乐,甚至还有不少人从不使用手机。可以说,这部分群体基本属于新媒体的“绝缘体”,因而传统阅读的时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广大中小学生普遍受到学业和升学的压力,由于学校教育的规律性和家庭教育的监管,尤其是家庭因素在促进青少年的成才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均在接受教育,这样课程之内和课外的阅读时间就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相对而言较少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应该说,这对于传统的教育出版业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正在不断深化,目前上海已经在部分区县试点电子书包项目,并可能在时机成熟下加以推广。因此,如何适应技术的革新依然是教育出版机构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4 “学历·传统阅读时间”交叉分析

从数据来看,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群体普遍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较大,出现了传统阅读时间比原来少的现象,尤以本科学历者为最,达到63.9%(见表4)。

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已经证实,任何一种新颖传播方式的采纳都要经过从生疏使用到熟练掌握,从较小规模到大范围推广,从少数人占有到大多数人接受的过程。[2]新媒体更是如此,它从一开始就对不同的人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吸引力。高学历者在新媒体应用社会化的初期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具有了接触和分享各种新媒介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他们是“媒介新生代”,对于他们来说,新媒介只是普普通通的传播工具而已。他们利用新媒体搜寻新闻、获取资料、虚拟社交和互动传播,在工作中娱乐,在娱乐中传播。这是一个既经济又高效的过程,因而也极大地挤压了这部分群体的传统阅读时间,直接导致了他们传统阅读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这一客观现象还说明了,由于媒介适应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时间分配(如中小学生)等原因,低学历群体较少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干扰,传统阅读时间没有变化者居多。

5 “职业·传统阅读时间”交叉分析

数据显示,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同职业的群体在传统阅读时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军人的传统阅读时间比原来少的比例要高于平均水平(47.1%)(见表5)。

这三大职业群体由于具备良好的媒介适应性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因而将较多的时间分配于数字化阅读,直接导致了传统阅读时间的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军人受到新媒体的影响相对较大,也是传统阅读时间减少比例高于平均水平的群体之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军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质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具备有效收集、获取及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军事人才的必备素质。

标签:;  ;  ;  

新媒体环境下民族传统阅读时间的变迁分析&基于上海市民阅读现状的实证研究(二)_新媒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