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表编制与报告中的几个难点问题_统计报表论文

审计报表编制与报告中的几个难点问题_统计报表论文

编报审计统计报表的几个疑难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疑难问题论文,统计报表论文,编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题之一:对违规行为金额的填报心存顾虑

一是有些领导对违规行为金额的片面理解,造成了对违规行为金额统计的难度,在实打实地填报时,违规行为金额一般较大。比如企业审计项目,一般的违规行为金额就有上百,上千万元,有些领导认为违规行为金额统计上报得越大,表明该地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越多,造成有人为调减违规行为金额的现象。二是上级审计机关对审计执法质量的考核导致了对违规行为金额上报的难度。在有些基层县局,上级审计部门年终对审计执法质量考评时,往往把“三个指标”作为了考核审计执法是否到位的依据。①对处理处罚率的考核。根据对统计报表各栏关系的理解,处理处罚率的计算公式应为:收缴、罚款、调帐、归还及其他<金额>/违纪行为金额;②对收缴率的考核,其公式应为收缴<含罚款>金额/违规行为金额,其比例要求达到15%。如违规行为金额为1000万元,那么收缴<含罚款>金额就应为150万元,如果收缴<含罚款>金额,只有100万元,就没有达到15%这个比例,表明执法没有完全到位。③以收缴财政<含罚款>金额不少于本地方当年财政收入的1%为指标。如本地当年财政收入为5000万元,那么收缴财政金额就应为50万元,少于这个金额,就要予以扣分。对以上三个指标的考核,针对地方统计的特点,以对处理处罚率的考核较为合理。因为它反映了整个审计处理处罚的全过程,具有全面性,根据国家审计准则中《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第三条:审计处理是指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采取的纠正措施,种类包括:上缴的财政收入、罚款、归还和国有资产,调帐以及其他金额,所以处理处罚率=收缴、罚款、调帐、归还、其他(金额)/违规行为金额。

但是对收缴率的考核具有片面性。从公式收缴率=收缴(含罚款)金额/违规行为金额来看,没有全面地反映整个审计处理处罚过程,好象只是表明收缴额度的大小,并且要求达到15%这个比例,往往导致人为调减违规行为金额的现象发生,导致统计数据不实。对收缴入库金额占地方当年财政收入的1%这个指标的考核,也不太合理,因为审计处理处罚与当地财政收入并无一定的关系。由于地方审计部门考核审计执法力度中列入了以上“三个指标”,造成了对违规行为金额填报的难度,究竟对以上“三个指标”的考核是否合理,心存疑虑。其次,对某一具体项目的违规行为金额统计是否应以统计其结果为口径?如:某单位买旧车一辆花费了12万元,漏交增值税5000元,这里只能把5000元作为违规行为金额统计,而不应统计12万元。

问题之二:对审计统计某些指标的理解不太明了

表现在:①重复统计现象多。如,某单位虚列支出15万元,再转入“小金库”15万元,然后又滥发15万元,统计时往往在相对应的统计栏目内均填入了15万元,实际上只有1个15万元的违规行为金额,究竟应如何统计,可能有许多统计工作者也把握不准。②对促进增收节支金额的理解有异议。统计编报说明中对此的定义为:指《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中提出,业经被审计单位认可或经审后查证证实,在本年度内实现的增产增收,节约支出的金额。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在统计这一栏时,可谓牵涉甚广,理解灵活,只要想当然认为是沾着了边儿的都统计在此栏内。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多结工程款(系从审减工程造价所得数据),企业审计中审增利润,预算执行审计中应缴未缴预算收入以及审计决定中应当补交的税费等除了在每张统计报表相对应的统计栏目进行统计外,均又作为促进增收节支金额予以统计。有的统计员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偷漏税金等数据,也作为促进增收节支金额进行了统计,这样统计数据比较大,似乎证明了

审计的效果较为明显,总结工作时也好看,但照上统计是否准确,心有疑惑。

问题之三:有些数据没有相应栏目可填

最近几年,在我们一些基层县局的《审计意见书》中常见的问题有:票据使用不合理,违规列支招待费,应提未提固定资产折旧,挤占成本费用,少转成本,公款请客送礼支出,滥发钱物等,而统计报表中没有相应栏目,又没有“其他”这一栏目可填,导致这些问题无法在统计报表中如实反映。

问题之四:一些栏目界限模棱两可

如在企业统计中,挤占成本费用和少转成本金额是否可以填入成本不实这一栏;违规列支招待费和滥发钱物金额是否可以填入损失浪费这一栏;在《审计决定书》中明确了的违规所发钱物在规定期间内应向个人扣回,以及查出的挤占挪用资金应归还原资金渠道等是否又可以作为促进增收节支金额上报;再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多结工程款与应核减工程造价这两个栏目,统计时填报的数据是同一数字,实际上是重复统计,在年终总结时,往往又会将这一数据作为促进增收节支金额而上报。实际上同一数据,根据不同的理解反复上报了三次,但按情理来说似乎又没有差错,让人始终无法定准。

为解决以上疑难问题,建议上级审计部门一是定期举办统计人员培训班,开展讨论。二是对审计署98统计编报说明内容进行一定的扩展和延伸统一口径。三是为了便于上级检查审计工作质量以及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报表中可否设立几个切合实际的、规范的指标:如设立“罚款占收缴入库的比例”,这一指标可以看出是否有以罚代缴的问题;设立“处理处罚率”,便于了解审计执法是否到位;设立“入库率”,便于掌握入库进度;设立“审计结论落实率”,便于督查审计决定中应调帐的部分是否调帐,应归还原资金渠道的部分是否归还等,达到将审计决定落到实处,便于考核的目的。四是建议制定审计统计相关制度,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真实性,防止统计中的虚假现象。

标签:;  ;  ;  ;  

审计报表编制与报告中的几个难点问题_统计报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