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思考_银行论文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思考_银行论文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是现代银行体系基本确立,“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得以根本改变,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市场竞争更加充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更加科学;二是商业银行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经营效益等指标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三是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日益完善,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方式和手段,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四是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通过对外开放,引资、引智和引制相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正加快融入国际银行体系。

工商银行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和我国银行业蓬勃发展的代表,成立2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经历了从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公众持股公司的历史性跨越,依靠自力更生和国家政策支持,有效解决了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包袱,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成长为一家资产质量优良、资本实力跃居世界前十、全球市值最大和盈利最多的银行。经过几代工行人的不懈努力,工商银行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一是确立了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了在国家控股基础上的产权多元化,搭建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组成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形成了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的体制机制,整体构建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2007年、2008年工商银行连续两年被港交所评为“公司管治卓越奖”。

二是确立了国内第一大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总资产由成立之初的2728亿元,发展到2008年末的9.4万亿元,增长34倍;至2009年1月末,总资产突破10万亿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家资产超10万亿的企业。存、贷、汇等基础业务25年分别增长46倍、17倍和115倍,市场份额居同业之首。在绝大多数新兴业务领域领跑同业,是中国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资产托管银行、电子银行、基金分销行、年金管理行和财富管理银行。同时我们还是国内最具科技领先优势的银行。

三是确立了健康和可持续的优秀银行发展基础。不良贷款率从1999年6月末历史最高时的47.59%降至2008年末的2.29%。同时作为全面衡量抵御风险能力核心指标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3.06%,拨备覆盖率达到130.15%。发案率等主要内控指标处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使我行初步经受住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整体风险可控。2000年一举扭转之前长达7年的虚盈实亏局面。2007年实现净利润823亿元,成长为亚洲最赚钱银行,2008年实现净利润1112亿元,成为全球盈利最多的银行。自2003年引入国际审计以来,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37.6%,是全球成长性最好的大型银行之一。2008年ROA、ROE分别达到1.21%和19.43%,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

四是确立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全球化的经营格局。利用改制上市后的有利条件加快了国际化发展步伐,2007年以来,工商银行收购了非洲最大的商业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控股了澳门最大本土银行——诚兴银行,莫斯科、印尼、纽约、悉尼、多哈、中东等分支机构相继开业,国际化发展取得较大突破。目前工商银行已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机构126家,总资产超过430亿美元,基本形成覆盖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服务网络。同时,通过收购和控股境外非银行金融机构、合资(独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方式,进入了牌照类投行、基金、保险、租赁等领域,初步形成跨市场的经营格局。

五是确立了良好品牌和负责任的大行形象。坚持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全方位改进服务,为全球1.85亿个人客户及300多万公司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近年来连续被一些国内国际知名煤体及中介机构评为“中国最佳银行”、“亚洲最强银行”等,其中2008年就获得131个奖项。坚持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援助社会公益等方面树立了负责任的大行典范,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具价值企业之社会责任榜样”。

总之,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通过股份制改革,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基本构建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许多主要财务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明显提升,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几年是我国商业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银行业经营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一个时期。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仍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发展期,可以预计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是健康向上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居民消费升级加快,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特别是近期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必将创造巨大的国内市场,有效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经济环境和新的市场商机。

从国际市场看,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金融市场大分化、大调整为我国银行业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难得机遇。国际上一些大型银行深陷金融危机泥沼之中,正处于根本的范式变迁进程之中,预计完成这场变迁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这是我国银行业崛起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有利时机。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市场准入放宽,不少国际金融机构收缩或减缓市场扩张,对我们拓展国际市场十分有利。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金融体系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保持稳健运行,我国金融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对我国商业银行扩展全球业务网络,推进境外机构本土化经营意义重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风险防控的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未来一两年是我国银行业风险防控的一个重要关口。首先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风险防控形成巨大压力。尽管我国银行业持有与危机直接相关的各类资产总量有限,并按谨慎性原则计提了减值准备,但目前这场危机仍在发展蔓延,而且与经济衰退相互交织传染,最终影响尚难以预测,我国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各类信用产品的潜在风险可能会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而显露;同时,随着全球进入低利率时期,银行外币债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控制面临新的压力。受危机影响,一些国际金融机构自身生存的不确定性增加,目前欧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仍在持续,金融资产价格可能继续下行;各国政府大规模救助经济,国家风险日益显现,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交易对手风险在加大。全球实体经济预计在短时期内难以好转,境外公司信用违约风险将会持续上升,使我国商业银行境外机构业务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考验。

其次是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也使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严峻考验。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反映具有滞后性。在经济震荡时期,市场风险可能成为引发大额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比如大宗商品价格异常变化导致的存货巨额亏损、衍生品交易损失导致的代客业务垫款、销售困难导致的产品积压等市场风险因素,以及连环担保、集团关联客户等关联因素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而且,在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日益宽松的情况下,各家银行都需要积极寻找资金出路,再加上在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系列政策的推动下,银行信贷投放不仅量大而且较为集中,这对银行的前台风险识别能力、中后台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重大考验。在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下,确保新发放贷款的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挑战。2006年以来,法定利率的调整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名义利差逐步缩小,平均存贷款名义利差由3.63%降至3.17%,下降0.46个百分点。通常来说,名义利差收窄,如果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不发生大的变化,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NIM)也将随之降低,盈利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NIM水平为2.8%左右,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利差收窄导致的净利息收益率下降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长期趋势。

三是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目前我国间接融资在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超过80%,加快直接融资发展乃是大势所趋。今后随着股票和债券市场功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转向直接融资市场,银行必将要面对存款分流和信贷买方市场的经营环境,也必然会在业务多渠道分流和竞争日益加剧中进一步面临利率市场化的巨大压力。客户存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最稳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客户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会逐渐下降,从而影响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负债的稳定性,给银行资金营运带来压力。

四是国际金融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这次金融危机虽然使许多国际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但发达国家银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为渡过这场旷世金融危机,国际金融领域超级并购风起云涌,一些大银行通过并购,其规模更加庞大,业务范围更加广泛,随着其全面整合的完成,必将成长为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世界级金融航母,成为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三)我国银行业自身存在一些问题还亟待解决。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较,我国银行业自身经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差距:一是收益过度依赖利差收入。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都将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重点,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业的业务结构与国外银行相比仍较单一,较为倚重基于信贷业务的利差收入。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2003~2008年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高速成长,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1.67%,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由4.24%提高到14.21%,但与国际大银行平均水平相比仍差距较大。

二是资本实力有待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过改制上市、发行长期次级债券以及留存利润补充资本金后,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但与国际大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实力仍显薄弱,且随着业务的扩展,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际大银行的市值虽大幅缩水,但通过资本注入、业务整合和资产重组,资本实力反而增强,为下一步的复苏及扩张奠定了资本基础。

三是金融创新有待加强。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取得了重要进步,但目前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创新还存在“六多六少”问题,即吸收性的创新多,原创性的创新少;负债类业务的创新多,资产类业务的创新少;低端业务领域的创新多,高端业务领域的创新少;发达地区的创新多,落后地区的创新少;政府和监管机构主导型的创新多,市场主导型的创新少;追求盈利的创新多,防范风险的创新少。

四是综合化、国际化程度不高。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不同方式进入了投行、基金和租赁等非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初步形成了跨市场的经营格局,但总体来看综合化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也普遍不高,多数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比和海外利润贡献度均明显低于国际银行。

五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得大量结构和交易复杂的金融衍生业务和产品层出不穷,而我国银行业对这些业务和产品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技术不多。我国银行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影响较小,不是因为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强于那些深陷困境的国际大银行,而是我们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业务还不够复杂。过去的几年,正处于我国经济的上升期,而且各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风险管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经受住经济周期的变化。

六是经营效率不高。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盈利能力也在大幅提升,但由于人力资源总量大,加之开发不够,结构不合理,在区域、岗位、流程上的分布失衡,导致许多效率指标明显低于国际大银行平均水平。

七是服务和品牌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服务和品牌工作,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关注度,使银行服务有了明显改进,品牌价值有了显著提升。但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存在服务效率不高、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不尽完善,品牌战略不够清晰、品牌与业务定位不够紧密等方面的差距。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应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晰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新的目标引领新一轮的科学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愿景及战略举措

金融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内银行业竞争力,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从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层面来研究思考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愿景和战略定位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推进改革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规模大、效率高、结构优、持续发展好的科学发展道路,努力使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与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相适应。

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结合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如工商银行在成功实施股改后第一个以转型为核心的2006~2008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2009~2011年发展规划,计划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将工商银行建设成“全球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远景目标。总的来看,各家国有大型银行都将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此,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应重点思考和实施以下战略举措:

(一)实施经营转型战略。做大做强不仅仅是经营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经营业绩和效率的提高、资产组合与业务组合的协调、管理与人才的匹配。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银行业应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全方位调整优化资产、负债、收益和渠道结构,努力实现更长时间、更好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一是转变信贷业务发展模式。目前国内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总量的比重高达80%以上,大量信用风险积聚在银行体系内,对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构成日益严峻的挑战。以目前国内银行的信贷增长速度估算,不出几年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会降至监管标准之下,而资本金补充又受到各方面限制,因此,这种高增长信贷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不强。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应坚持稳健的信贷增长战略,努力构建风险权重低、资本节约型的信贷业务发展新模式,更多地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银团贷款、直接贷款转让、理财业务等创新的方式开发融资市场。同时,要加快信贷结构调整。目前我国银行业信贷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状况渐趋突出;贷款垒大户现象较严重,贷款集中度过高;区域布局不尽合理,中西部地区贷款占比偏低。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高短期贷款占比;积极发展个人和小企业信贷业务,进一步降低贷款集中度;紧跟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家投资重点进行转移,积极开拓中西部信贷市场,促进各区域信贷业务协调发展。

二是转变负债业务发展模式。在利率市场化和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应注意处理好规模与成本的关系,不断完善存款定价机制,优化存款的期限结构,在扩大存款规模的同时,努力控制好付息成本。探索主动负债发展模式,利用基金、保险、代客理财等业务转化高成本负债。适应资本、保险、基金等市场的快速发展,重视链接各要素市场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把银行打造成各类金融产品的交易平台,实现客户资金流能够在银行体系内循环流转。

三是转变盈利增长模式。我国银行业需要加快推进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的服务中介转变,从社会资金提供型银行向财富管理型银行转型,进而形成多元、稳定、均衡的收益增长格局。重点要提升个人业务的利润贡献度,充分发挥其利润稳定器和抗经济周期风险能力强的特点,尽快形成批发和零售并重的经营格局。提升中间业务和新兴业务的利润贡献度,通过积极拓展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投资银行、金融租赁等新兴业务领域,不断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投资和金融市场业务的利润贡献度,通过开发各类金融工具,提高在国内外各类金融市场运作本外币资金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境外业务的利润贡献度,通过在不同地区的分散经营,有效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增强从国际金融市场的获利能力。

四是转变渠道服务模式。为适应客户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国银行业必须整体规划布局渠道建设,有效整合渠道资源,提升各类渠道的金融服务能力。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物理渠道功能,形成更加完善的客户分类服务体系,将最合适的产品通过最合适的渠道提供给最适合的客户,提升个性化、差异化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电子银行渠道服务功能和范围,将电子银行渠道建成集交易、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发挥好虚拟渠道与物理渠道的协同效应,有效分流柜面业务。

(二)实施科技与业务创新战略。我国银行业应坚持把创新作为增强竞争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一是完善科技与业务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健全产品研发流程和客户体验机制,设立重大创新奖励制度,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从制度上整体推进产品和技术创新,推动创新型银行建设。

二是打造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我国大型银行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体系,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在缩小。未来一个时期,应继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构建技术架构成熟、运行安全稳定、应用丰富灵活、管理科学高效的信息科技体系为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搭建创新平台,锻造核心竞争力。

三是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业务创新步伐。业务范围窄、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大银行的主要差距之一,也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水平的突出障碍。因此,未来我国银行业应加快推进跨市场业务的创新,着重围绕客户资金在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基金市场的流动,研发链接各要素市场的资金链产品和服务平台;推进现有产品的整合与功能完善,及时开发一批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超前研究和储备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趋势的“先导型产品”;推进与战略投资者的深度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同业先进产品和服务,加快缩小与国际银行业先进服务水平的差距。

(三)实施服务与品牌提升战略。服务与品牌是软实力,我国银行业应以服务创品牌、以品牌提升价值、以服务和品牌打造真正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工商银行已启动实施了服务与品牌提升工程,积极打造国内一流的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CBC品牌。主要内容是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文化,使“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真正内化为全员的自觉行为,融合在客户服务、流程设计、产品开发、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质量动态管理体系及服务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推进基础服务规范化、个性服务差别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管理常态化,全方位改进金融服务。制定实施品牌建设规划,建立清晰的品牌战略、科学的品牌架构,彻底改变以业务和产品定位品牌的方式,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特色定位品牌的新体系,争取ICBC品牌进入全球十大金融品牌行列。

(四)实施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战略。我国银行业应紧紧抓住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大变革大重组和国内经济转型调整的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化发展和综合化经营。在国际化发展上,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贸易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我国银行业应不断提高对外向型经济和走出去“企业”的服务水平,打造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渠道多样、运营高效的全球化经营平台,提升客户全球化服务能力和从国际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在综合化经营上,应适应客户日益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要,在政策支持下,进一步拓展综合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发挥综合经营的财务、业务、风险分散三大协同效应。

(五)实施强基固本战略。经过股份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基本构建了现代金融企业的制度架构,但许多体制机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破解。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银行业应以完善公司治理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更富活力、更有效力的体制机制。一是推动公司治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当前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已经搭建起权责明确、互相制衡、运行高效的现代公司治理基本架构,下一步应将国外的成功经验与我国国情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公司治理模式,形成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二是建立更加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决定一家银行能走多快、走多远的根本因素,目前仍是制约我国银行业发展水平的最大短板。我国银行业应认真吸取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既继续大胆引进国际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又不盲目崇洋,更加注重将全球成功实践与富有特色的本土经验、方法有机结合,形成对金融风险的独立判断以及适合自身实际的防控策略,形成更加严密的风险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努力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风险考验,确保经济下行趋势中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确保危机蔓延中金融市场风险的可控。

三是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运营机制层面看,我们与现代金融企业发展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为没有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与流程体系,没有形成内控管理高度集中、风险与成本匹配、效率与效果并重的风险控制体系,没有形成高度整合的全客户信息系统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处理系统。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到了进行业务整合与流程再造的新阶段,这也是我们走向现代化商业银行必须跨越的门槛。比如资金的集中管理、财务的集中管理、后台业务的集中统一处理以及业务授权、监督体制的改革等等。完成这一整合,我们的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成本将得到进一步节约,风险将得到进一步控制,服务将得以进一步提升。

(六)实施人才兴行战略。现代银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银行,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兴行战略,全面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局面。一是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择优及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立足自有人才的培养开发,整体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营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尤其要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本土经验和良好政治素养的高级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具备国际先进研究水准、能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的专家型技术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国内专业认证资格的中高级专业人才。

三是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健全人才选用评价机制,坚持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改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以推进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积极推行聘任制,探索绩效契约化管理;打破传统的行政职务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管理序列,鼓励专门人才向职业经理人的方向发展。健全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统一有序的商业银行内部人才市场,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些熟悉国际市场和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海外人才,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一些高端业务领域人才紧缺的状况。

五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持续不断的教育培训既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保持员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量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解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才供给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特别要重视实施中年员工技能提升计划。目前我国大型上市银行员工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40岁以上员工占到38%,如果不抓紧对这部分员工进行再培养,再过几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就会出现员工知识老化、人才断层和冗员大量增加的局面。

(七)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先进的文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持久的竞争力。在综合化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更加重视并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引领发展、促进和谐、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先进、更科学的内涵,形成与现代金融企业建设相适应、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精神、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在竞争发展中确立强大的文化优势。更加自觉地坚持履行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在努力创造财富、实现企业利润和股东回报增长的同时,更好地兼顾利益相关者和全社会的综合利益,争做优秀企业公民。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思考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