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子冲突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_亲子关系论文

论亲子冲突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_亲子关系论文

试论亲子冲突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健康论文,亲子论文,试论论文,青少年论文,冲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83(2008)04-0001-05

青春期亲子冲突对于青少年的认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亲子冲突的解决质量与青少年个性的形成、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自我发展等等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适宜水平的亲子冲突有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并且会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关于如何处理同他人关系的模式,也能提高青少年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控制情绪的能力。然而,频繁的、强烈的亲子冲突则会给青少年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亲子冲突的增加伴随着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1 亲子冲突及其表现

亲子冲突就是指亲子双方知觉到的、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亲子之间的分歧或不一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亲子冲突是亲子双方在目标上的不一致或分歧,这种不一致存在程度上的不同。(2)亲子冲突是亲子双方都知觉到了的不一致,只有一方知觉到或者双方都没知觉到的不一致都不能称其为亲子冲突。(3)亲子之间的这种被双方都知觉到的不一致还必须得通过一定的方式(言语或非言语)表达出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人际交往事件,没有表达出来的知觉到的不一致也不能称为亲子冲突。

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常见的冲突与争执事件涉及面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类型:交友的问题、零用钱的使用问题、生活作息问题(如吃饭、睡觉及外出时间、看电视、打电话)、学业问题(如成绩下降、学习习惯、方法)、穿着打扮问题、分担家务事问题(如收拾房间、洗碗、倒垃圾)、兄弟姐妹间的问题(如男女待遇不平等、兄弟姐妹间互相攀比)、生涯抉择问题(选校、选课、兴趣培养)、价值观和宗教信仰问题。研究发现[1],亲子冲突是一个多侧面的结构,各侧面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如,关于道德和传统的冲突到青少年晚期将消失,而关于个人和日常生活的冲突将持续整个青少年期及以后的所有发展阶段;而且关于个人和日常生活冲突的不同方面在青少年期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

2 影响亲子冲突的因素

2.1 青少年的特质变量

2.1.1 年龄

年龄是个体生理、言语、情感、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水平的指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各方面的能力呈现出来的特点不同。青少年期个体的认知能力较儿童期有了很大的发展,自治需求不断增强,他们希望有更多的行为自主或自我管理,认为自己生活的很多方面应该在自己的合理权限范围内,但父母认为这些方面会潜在的影响子女的个性和性格的发展,应该在他们的合理权限内。这种期望的不一致就导致亲子间关于控制的冲突的出现。有研究(Stenberg,1981)[2] 表明,青少年的亲子冲突发展趋势呈倒U形,青少年早期亲子冲突呈上升趋势,直至青少年中期、青少年晚期则开始下降。而Brett Laursen和Katherine C.Coy等(1998)[3] 在对以往研究结果进行元分析时发现,整个青少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子冲突的比率在减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成熟,亲子冲突的影响在增加。近来一些纵向研究[4] 表明,亲子冲突是一个多维的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维度的发展趋势不一样,有的冲突在加剧,而有的冲突则在减少。

2.1.2 个性特征

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也在一定程度决定着父母对他们的反应方式。研究[5] 表明,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父母知觉到的青少年的个性特征与亲子冲突显著相关。在父母将子女知觉为具有愉快、独立、顺从、有社会责任感等积极个性的家庭中,亲子间发生冲突较少;而在父母将子女知觉为具有不愉快、焦虑、不友好等消极个性的家庭中,亲子间冲突较多。Maja Dekovic(1999)[6] 的研究也发现,青少年的脾气(不能调节自己冲动的表达)是亲子冲突发生数量多少的最好的预测指标。

2.1.3 性别

子女的性别影响亲子冲突的数量、内容、表达方式和父母的冲突解决策略。通常,在冲突的数量方面,相对男孩而言,母亲与女孩的冲突更多;在冲突的解决策略方面,父母与女孩间的冲突表现为回避、内疚和言语冲突,而父母与男孩间的冲突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和强迫性策略。但有研究[2] 发现,子女的性别对亲子冲突没有明显的影响。

2.2 环境变量

2.2.1 家庭环境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的稳定状况与亲子冲突的水平密切联系。家庭经济状况不稳定,父母将体验到更多的压力。处于压力中的父母对子女的温情较少,缺乏耐心和参与,为子女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也较少,消极性的控制较多,容易受到激怒;同时,在压力情境中,父母对子女不良个性特征和行为的感知和归因也较消极,父母也因此体验到更大的压力,亲子间交往出现困难,亲子冲突增多。Flanagan(1999)[7] 在2年的纵向研究中发现,经济状况稳定的家庭在2年的时间内,其亲子冲突水平保持稳定,而经济状况不稳定的家庭,其亲子冲突水平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亲子关系质量 亲子关系的质量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亲子间稳定的情感联结可以为青少年的自由成长和探索提供情感支持。同时,亲密的亲子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亲子冲突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促进亲子间更好的沟通,有利于亲子冲突的解决。Paikoff(1999)[8] 研究发现,亲子冲突带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冲突发生期间亲子关系的质量:温暖、开放的亲子关系中发生的冲突的影响不是消极的。Maja Dekovic(1999)[6] 的研究也发现,高水平的亲子冲突与较差的亲子关系相联系。

父母的期望 大量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亲子冲突是由于缺乏父母的情感关注而引起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直接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情感关注程度,决定着家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质量。一般而言,父母对青少年的期望越高,给予青少年的情感关注就越多,亲子间沟通的时间和机会也会相应增多,沟通的方式方法也更有效,亲子间出现不一致或冲突的情况就越少,相反,亲子间不一致或冲突就较多。Brian K Barber(1994)[5] 研究发现,父母对青少年子女的期望是亲子冲突的一个重要的负预测指标。

家庭气氛 亲子冲突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气氛:温暖、支持的家庭气氛能促进亲子间不一致的成功协商,从而使亲子冲突保持在相对较低或中等水平;相反,在敌对、强制的家庭气氛中,亲子双方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不一致,冲突将升级到机能障碍水平。Hall(1987)[9] 研究发现,在青少年将父母知觉为不关心、不支持的家庭,更易出现亲子冲突。

家庭的沟通方式 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在亲子冲突期间采用的冲突管理策略和冲突解决策略决定着亲子冲突的结果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研究发现[10],采用积极的冲突管理和解决策略,如合作、协商、针对问题解决而不是个人、表现出耐心等,不仅有利于冲突的真正解决,而且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发展更加有效的沟通和冲突解决策略;而采用消极的冲突管理和解决策略,如责备、不耐烦、不合作、回避问题的讨论、退缩等,冲突不但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而且还会为以后公开的破坏性冲突的发生营造氛围,导致亲子间情感的疏远甚至敌对。

父母的性别 父母因性别不同而在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常,母亲比父亲承担更多的抚养任务,她们与子女接触的时间和交往的内容就与父亲不同,从而导致亲子冲突的内容、频率、强度和冲突的影响程度的不同。Smtana(1989)[4] 研究发现,母亲与子女的冲突多于父亲与子女的冲突。我国心理学研究者方晓义和董奇[11] 对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亲子冲突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Cole和McPherson[12] 研究发现,相对母亲与子女的冲突而言,父亲与子女的冲突对子女今后的发展影响更大。但最近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性别对亲子冲突没有明显的影响[5]。

2.2.2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所提供的大背景的差异,决定了青少年时期亲子冲突的内容、反映方式、表达方式和冲突的解决策略等都会有所不同。社会文化环境对亲子冲突的影响可以通过社会传统文化中传统性别观念影响亲子双方言行,从而影响亲子冲突的性质。如,中国文化强调女孩形成内向、文静的性格特点,这使得女孩们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太爱公开表达,减少了其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影响下,母亲更多地参与子女的日常生活管理,较多的日常接触可能增加母亲与子女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而父亲则是对青少年发展的长期目标(如升学、就业等)负责的权威人物,很少介入青少年的生活琐事,因此其与子女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少。

社会文化环境还可以通过社会风气影响亲子冲突的管理和解决策略以及亲子冲突对子女适应的影响。在个体自主的西方文化中,父母鼓励子女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亲子双方意见和看法不一致时,较少采用强制方式让子女服从父母,常通过较为平等的协商和讨论来解决亲子间的不一致。所以冲突多为言语冲突,并且在亲子冲突中子女还可以学到许多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积极策略,这对子女适应性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在父母权威的一些东方文化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服从,个体自主的发展从属于对家庭和父母的责任,父母很少给予子女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当亲子间产生不一致时,常采用回避、内疚等消极策略,在这种类型的冲突中,冲突不仅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还会对子女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Ann Yu Lung(1999)[13] 对美国的华裔和白人大一新生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华裔家庭体验到的亲子冲突,主要集中在尊重、家庭作业、休闲时间的安排方面;而白人的亲子冲突主要体现在吸毒和性方面。在冲突的解决策略方面,华裔家庭更多表现为回避、内疚和严重的身体攻击;而白人家庭更多为言语冲突和强迫性策略。

3 亲子冲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3.1 亲子冲突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研究者常通过考察生活满意度、自尊、生活目标、无助和精神病发病率等来检验心理幸福感。大量研究发现,亲子冲突与生活满意度、自尊、生活目标、无望和精神病发病率相联系[14]。其原因可能是,生活意义和希望是管理人行为的最基础的情感动力,亲子冲突可能通过这些情感动力因素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发展。亲子冲突影响青少年对家庭功能的知觉。经历频繁的亲子冲突和紧张的亲子关系的青少年,与父母间的亲密感降低,常对家庭功能形成消极的知觉[15],如感到父母对自己缺少关爱和支持,家庭成员间不能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与父母无法进行沟通等,从而使他们产生无助感、不可控感、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消极心理,对生活的满意度也逐渐降低。最近有研究发现,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间的联系是双向的[14],不仅亲子冲突影响心理幸福感,而且差的心理幸福感是压抑的,会降低青少年对父母要求或渴望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因此导致亲子冲突的增加。

3.2 亲子冲突影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

社会适应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所谓适应性是个体在认知和个性两种基本心理素质成分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背景中,通过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外在社会环境进行学习、应对和防御,对内在心理过程进行控制、理解和调适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良好的社会适应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与个体的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有着紧密联系。研究表明,亲子冲突与差的学校适应(如学业成绩差,学校问题行为)和差的人际关系适应(如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恋爱关系)有明显的相关[16]。亲子冲突可能通过三种途径影响青少年的适应:(1)亲子冲突作为一种应激源,影响青少年的情绪生活。经历频繁的亲子冲突和紧张的亲子关系的青少年,容易形成一些消极情绪使他们对学习和人际交往缺乏兴趣和期望。(2)亲子冲突中采用的消极的冲突管理和解决策略会潜意识地影响青少年在其他情景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处理策略,从而导致较差的人际关系和学业表现。(3)亲子冲突影响青少年是否愿被父母社会化的意愿或者父母是否愿社会化子女的意愿,从而影响其适应技能的发展。

3.3 亲子冲突影响青少年的社会行为

研究发现,高水平的亲子冲突与较低水平的亲社会行为、较高水平的反社会行为相联系。研究[17] 还发现,父亲与子女的冲突和母亲与子女的冲突与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有一致的联系,父亲与子女的冲突和母亲与子女的冲突能预测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相对母亲与子女的冲突而言,父亲与子女的冲突与青少年的社会行为的联系更强。其原因可能是,高水平的亲子冲突使子女体验到较高水平的负面情绪和由此带来的伤害,但父母、学校没有为他们提供宣泄这些情绪的合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导致他们不恰当的宣泄方式——反社会行为的产生。

4 解决亲子冲突的教育建议

4.1 加强学校教育,促进家校互动

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两大主要场所,但他们在这两大环境中却经常遭遇不同程度的人际挫折和冲突,而且二者间常常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学校和家庭间的互动是有效预防和解决亲子冲突的基本途径之一。加强家校互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发挥学校的宣传功能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关于青少年身心变化的知识、青少年期亲子冲突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效预防和解决亲子冲突的策略等知识;同时,学校还可以让家长做有关的自陈问卷,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与子女间冲突的频率和强度,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或改进。

(2)发挥学校的调解功能 当父母与子女间发生冲突和争执时,学校尤其是教师作为第三者介入,有时会给亲子冲突的解决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分别与学生、家长谈话,了解引发冲突的原因,引导当事人适度宣泄表达自己的情绪,澄清双方引发冲突事件的原因(当冲突十分紧张时,还可通过角色互换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亲子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消除意见分歧,共同协商解决冲突的方案。

(3)构建家校的互动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信息沟通,学校和父母应对子女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以便随时掌握子女的发展现状,将一些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4.2 完善家庭教育,促进亲子沟通

在亲子冲突中父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父母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源之一,所以,有效预防和解决亲子冲突应先从父母做起,完善家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积极预防亲子冲突。(1)在子女进入青春期前,父母应与子女建立起亲密、开放的亲子关系,发展家庭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方式,如合作、帮助、坦率的交流等。(2)当子女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子女身心的变化改变教养方式,在不失去父母控制的基础上,满足子女日益增长的自治需求,给予子女适当的行为自主权。(3)关注子女的日常生活,但不过分干涉;对子女保持较高水平的期望;进行“予和取”的家庭讨论,让子女参与到家庭的决策制定中,为子女提供一个温暖、有求有应的具有吸引力的家庭环境。

有效应对亲子冲突。研究发现,亲子冲突出现增加和加剧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冲突双方采用了不恰当的冲突管理和解决策略,因此,有效解决亲子冲突,必须对已经出现的亲子冲突进行积极应对,采用以减少家庭成员间的敌对、增加家庭的温暖氛围为宗旨的,以直接改善问题解决行为为目的的行动计划。如:直率的交谈、协商;针对引发冲突的事件去探讨解决方案,而不是对人进行情绪化的反映;接纳包容彼此的差异性等。

4.3 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应对冲突技巧

青少年是亲子冲突的主体之一,从青少年自身入手是有效处理亲子冲突的关键。研究发现,亲子冲突的产生和加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亲子间的认知偏差和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因此,青少年在加强自我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书本和媒体增加自己对影响亲子关系的核心事件的了解;学会对自己的观点和陈述提供解释和理由。(2)学会角色转换,站在父母的立场来看待父母和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学会包容他人。(3)学会人际沟通的技巧,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发展能增强与父母关系的行为策略,如尊重与理解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决策行事与父母商量等。

收稿日期:2008-02-17

标签:;  ;  ;  ;  ;  ;  ;  

论亲子冲突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_亲子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