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级文化建设凝心聚力论文_孙立波

以班级文化建设凝心聚力论文_孙立波

山东省寿光市台头一中 262735

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同学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笔者结合班级管理实践,试从构建班级环境文化、完善班级制度文化、提升班级精神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浅析。

一、丰富班级环境文化

班级环境文化主要是指教室文化、走廊文化,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室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生态空间”,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设计创建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人人参与,自己动手,让教室和走廊文化成了室内外最亮丽的风景线。班风、班训是我们共同的理想;班级公约和小组公约切合实际,从学习、生活、文明、自律等方面来提出要求;“图书漂流瓶”收集了大家从家里带来的课外书;“今周我最棒”则是结合班规,比试谁得星最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展示台”是班级努力得来的各种荣誉;“才艺大比拼”是一个才艺展示栏目,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才能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平台,每个学生都能在“才艺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一份自信;“说说心里话”是黑板上角的一本心语册,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可以互相激励与赏识,可以是表达歉意、倾吐烦恼。

二、完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生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1.民主定“班规”。学期初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们讨论商量,最后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办法,制定出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卫生值勤、奖惩等方面的班级公约,要求学生能时刻铭记在心。二是大家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 “一日值日班长轮流制、四人小组评优制、一周争星评比制、班级日常行为考评制”等。同时还建立了自检、互检、组查、抽检的监督反馈系统。还设立了好人好事登记本、各类考评表格台帐,把班级管理纳入民主化、规范化、有序化轨道。

2.大家立“目标”。开学初,组织全班学生召开“理想与目标”讨论会,大家踊跃发言,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把“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作为全班同学共同追求的理想。然后,全班学生又讨论提出了“自主、自制、自强、自尊、自爱”的班级口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班集体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每个小组及每位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分别详细制定了一份“小组奋斗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同时制订和实现班级、个人奋斗目标的具体计划措施。学生有了正确指南,有了动力,就会付诸行动,形成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3.自己找“岗位”。班中设“大到班级管理,小到擦桌擦椅”多个岗位,每位同学有序自主申报服务岗位,让那些一直充当“被管理”角色的学生不再游离于班级之外,形成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局面。班级岗位责任制的建立,真正将班级还给了学生,提高了每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程度,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习惯。

三、提升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班级精神是一种无形的约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在具体实践中,笔者主要从创设和谐人际关系和开展丰富多彩班级活动两方面来提升班级精神文化。

1.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是学生持续健康、主动发展的催化剂。一是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平视的眼光”对待每位学生,用理解和宽容、欣赏和赞许的心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以开启学生的心灵。把自己融入孩子当中,同孩子们一起谈学习、谈生活,倾听到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建立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积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习吃力的同学进步很大,成绩优秀的同学也得到了锻炼。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文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友谊和集体情感。笔者主要做法举隅:

(1)举行主题班会活动。学期初,根据实际,有意识地让全班同学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主题班会活动,制定好一学期主题班会计划,并选好主持人,做到人人参与,富有个性。

(2)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每一届班级、每届学校艺术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积极备战,让每一个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在活动中找到自信。体操比赛、歌咏比赛、冬季体育运动会等各类活动,都积极参与。在排练中大家竭尽所能,不断超越,增进了同学、师生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凝聚力。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等,开展社会调查或研究活动。积极开展打扫社区卫生、做社区宣传员、为敬老院老人送温暖、慰问军属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文化管理、文化育人,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大有可为。只要每位班主任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来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我相信班级文化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

论文作者:孙立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以班级文化建设凝心聚力论文_孙立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