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多源,农民增收--以国家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83;肥城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为例_肥城论文

基地多源,农民增收--以国家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83;肥城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为例_肥城论文

基地多源并进 农民源源增收——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83;肥城市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肥城市论文,示范基地论文,新技术论文,农民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肥城市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成立于1990年,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已形成了以绿芦笋为特色、肥城桃为优势、高产节水池藕、有机蔬菜、特色林果为新兴产业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基地。从事林果、池藕、绿芦笋种植的人员35000多人,人均年收入6000~10000元,较种植传统作物增收2~3倍。2007年12月,肥城市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

养在山顶上的池藕

“风动翠盖弄秋水,荷摇莲藕飘清香”,这是记者在肥城市湖屯镇一处山坡上的节水高产池藕示范基地上看到的美丽景象。池藕的主人张大爷向记者介绍,使用这种新技术种植的藕,投入不及用传统种植方法的四分之一,而产量却是原来的四倍。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池子过去产藕2000斤,要投入2000元,现在用新技术种,产藕8000斤,才投入六七百元,按每斤2元计算,收入要增加12000多元。

莲藕具有喜大肥、高积温的生长特性,而节水高产技术通过砌池捶底造格人为地给莲藕本身创造了限制性的低水位、高积温和舒适优越的生产环境,有限阻止了营养的有机消耗,实现了层藕叠状,稳产高产,具有不受地域限制、投资小、见效快、产量高、收益大等特点。

为迅速推广这一新技术,引导广大群众发展池藕生产,近年来,示范基地加大宣传力度,先后举办技术培训班、讲座150多次,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目前肥城市已有12个乡镇、36个村在丘陵山地、矿区塌陷区建池藕200亩,带动面积近千亩。

特管园“五特”育佛桃

提起桃园镇北台村党支部书记阴法坤,那可是远近闻名的人物,不仅仅是因为他种的桃连续多年获得“桃王”的美誉,还因为他不怕风险投资40多万元租赁了32亩地在肥城首建“肥桃特管园”。

肥桃又名佛桃,以其个大,味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群桃之冠”。但由于多年来管理粗放加之土壤药害、虫害、病害,特别是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和果树内部机制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肥桃的品质。为此,肥城市科协提出了以示范基地为依托,发展“肥桃特管园”的建议。所谓“特”,主要特在“特别地块、特别管理、特别质量、特别价格、特别机制”上。具体就是在适宜栽植肥桃的地方,选择没有栽过肥桃的地块,发展新的特管园;创新特管园管理机制,实行“返租倒包,大户承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采取特别管理措施,培育出高质量的肥桃。

据阴法坤介绍,发展“特管园”优先从保护老资源出发,优先发展传统品种如白里、红里大桃等,“特管园”生产出来的桃,不仅个大色正,而且质量完全达到绿色有机标准,一斤买到十二、三元不成问题。

去年以来,示范基地围绕建设“特管园”制定了优质肥桃发展规划,使肥桃特管园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在扶持北台村发展32亩的基础上,又扶持仪阳乡刘台村发展550亩。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培训指导,目前桃苗栽培和嫁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两菜一粮”助增收

王庄镇郭辛村共有495户村民,495户全部参与“两菜一粮”种植模式。耕地1800亩,产业面积却达到4000亩(租赁东平、平阴2200多亩),农业总产值2000万,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

1985年,郭辛村首次探索发展了“土豆-玉米-白菜”两菜一粮的种植模式,一改传统种植模式“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提高了复种指数,提高了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该村以科技以先导,实施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技术要领和技术标准来操作,产量不仅有了新突破,产品也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每到白菜、土豆收获季节,北京、天津、河北、安徽、广东、福建等十余个省市的客户盯在这里“抢”货。

多年来,示范基地坚持把“两菜一粮”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增收富民的特色产业来抓,在郭辛村试点的基础上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该种植新模式,受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市“两菜一粮”模式种植总面积已发展到13万亩,去年仅“两菜一粮”一项亩均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

联系电话:0531-82595310

标签:;  ;  ;  ;  ;  ;  

基地多源,农民增收--以国家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83;肥城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为例_肥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