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论文_黄跃华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46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评估两组早产儿喂养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早产儿日摄奶量、热卡、体重增长量更高,恢复出生体重日龄、PN停止时间以及达FEN时间更早,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联合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明显低于常规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7.216,P=0.008)。结论:早期微量喂养的基础上联合抚触护理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使之更快发育成熟,增强胃肠动力与胃肠喂养耐受性,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早期微量喂养;抚触;体重;肠外营养

早产儿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引起胃肠道热卡摄入量不足,蛋白质匮乏,导致患儿体重不增甚至负增长问题,其存活率、疾病早期恢复和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研究[1]表明,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肠道有良性刺激作用,使之尽快发育成熟,胃肠道耐受性也得到增强;抚触可提高早产儿胰岛素以及胃泌素分泌水平,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消化吸收。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46例早产儿,其中男28例,女18例;胎龄29~35周,平均胎龄(31.4±0.5)周;出生体重1.2~2.1kg,平均(1.4±0.2)kg;头围(29.63±1.62)l/cm;身长(41.59±2.38)l/cm;其中14例为顺产,32例为剖宫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联合组各23例,两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头围、身长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2]:出生后24h内给予胃肠内喂养,并通过肠外营养方式补充营养不足部分。所用营养制剂为雀巢有限公司提供的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奶粉,两组均按照10~20ml/kg?d的标准给予早期微量喂养,每隔3h喂养1次。评估早产儿呕吐、腹胀、残余奶量和排便情况增加奶量,每次不得多于20ml/kg?d。对于未消化的残余奶量多于喂入奶量的三分之一者,应停喂1次。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抚触:室内温湿度分别保持在28~30℃、50%~60%,待患儿不累不饿、处于清醒安静状态下,喂奶前1h、喂奶后1.5h或沐浴后进行抚触。初始抚触时间维持在5min左右,结合早产儿反应情况,后期逐渐延长抚触时间,一般为15min/次为佳,不建议多于20min,1~2次/d。遵循正规国际标准法(COT)进行全身按摩抚触,按照既定标准顺序开始,自头面部开始,依次到胸腹部、四肢手足以及背部,注意按摩力度,由轻到重,同时对大肌肉群进行揉搓。抚触期间可通过轻声说话、目光对视等方式与早产儿交流[3]。

1.3观察指标

监测两组早产儿日摄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增长量、肠外营养(PN)停止时间以及达足量肠内喂养(FEN)时间,统计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摄奶量、体重改善情况和肠外营养情况对比

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早产儿日摄奶量、热卡、体重增长量更高,恢复出生体重日龄、PN停止时间以及达FEN时间更早,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2.2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对比

常规组中10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3.5%(10/23),联合组中2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8.7%(2/23)。联合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明显低于常规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7.216,P=0.008)。

表1 两组早产儿摄奶量、体重改善情况和肠外营养情况对比(`x±s)

 

3 讨论

随着当今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早产儿诊疗护理水平不断提升,其预后和存活率均有明显改观。营养供给是营养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营养匮乏同样不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和疾病恢复[4]。因此,早产儿喂养成为新生儿科临床关注的重要课题。既往临床担忧过早喂养或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一系列喂养不耐受问题,采用推迟喂养的方法照护病情危重早产儿,而近年来诸多文献报道一致认为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早产儿胃肠结构以及功能的发育,降低喂养不耐受几率[5~6]。同时,抚触是对早产儿的一种良性刺激,研究认为接受抚触护理的早产儿胰岛素以及胃泌素表达水平大幅升高,这显然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早产儿日摄奶量、热卡摄入量和体重增长量更高,恢复出生体重日龄、PN停止时间以及达FEN时间更早,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对早产儿肠道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早产儿因之可以摄入足够多的奶量与热卡,能及早恢复出生体重并促进生长发育。此外,联合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为8.7%,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3.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提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模式下早产儿消化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胃肠道酶分泌量与酶活性显著增强,可更有效地预防喂养不耐受情况。

综上所述,早期微量喂养的基础上联合抚触护理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使之更快发育成熟,增强胃肠动力与胃肠喂养耐受性,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赫赫,蔡成,吕勤等.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游离氨基酸配方奶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4):317-319.

[2]余章斌,韩树萍,陈玉林等.我国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6):346-350.

[3]武梦骅,赵艳男,郑峥等.不同胎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45(2):160-164.

[4]陈琼,彭文涛,方进博等.基于反应范围模型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3):1798-1802.

[5]袁艳丽,陈京立.不同喂养策略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4):507-510.

[6]樊婷,魏小娣.微生物制剂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5):740-742.

论文作者:黄跃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论文_黄跃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