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与素质教育_书法论文

书法教学与素质教育_书法论文

书法教学与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书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教育方略,目前正在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方向过渡。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准确找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探索有效方法,以实现教育目标。艺术教育已经被证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的缺憾。而书法在中国艺术中具有任何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特殊的地位,书法教学为素质教育的完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书理阐述——心正笔正、立品为先

教学过程中,书法理论的阐述是至关重要的一课。教师一方面通过古往今来众多人书法实践中得出的结论,阐明书法与人品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嘉言懿行,使学生感受到“字如其人”的道理。

“字如其人”,这“人”字里既包含个人的性情,也包含个人的品质,书法与人品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翰墨碑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一方面在于它们本身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方面,则在于作者的人品为世人所称颂。“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诸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不朽于千古。”

慕其人,重其书,我们会想到王羲之。他为人旷达、耿直,同情人民疾苦。为官会稽时,立身清廉,当地连年饥荒,他向朝廷力求减免赋役,并开仓赈济。他的书法如得神功,亳楮间透露出与他人品一致的潇洒、安详、超俗的气势。人品发于笔墨,则刚毅雄强、大气磅礴、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气凛然,临大节而不可夺。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的书法雄伟健拔,酣畅淋漓,人们看到其书法,不能不联想到他们精忠为国,横扫千军,气壮山河的豪情壮志和英雄业绩。

书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更是创作者人格精神的体现。心正则笔正,立品应为先。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是修养人品的过程,选择书法范本过程中也包含了道德的价值取向。

二、规范过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学习书法离不开必要而实用的工具。笔墨纸砚中包含了许多的知识典故。选择并使用好“文房四宝”、需要做好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

作为临习者,选帖、读帖十分重要。在不具备书写条件时,认真读帖,亦会有所收益。初学者可自选范帖,也可由老师帮助选定。可在研墨的同时读帖,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大脑空闲,同时可以排除心中杂念,“心平气和”地进行书写。

汉字书写有许多规律、法则。执笔、运笔、用腕,用笔提、按、顿、挫,结构中点画合理搭配等,都需要严格去做。

每一过程、每一细节,若偶有疏忽必然影响书写效果,因此,需要一丝不苟地对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面对如此“枯燥、繁琐”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将练出坚韧之性格,细致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是成就任何事业都必须的。

三、工在书外——涵养学问、宏扩才智

学习书法与做学问、长才智之间关系是依存的互动的。首先,学书者必习碑帖。千百年来,碑帖得以流传,因多出自古今诗书圣手,字精文美,既表现了作者的才情逸趣、成长经历,又折射出当时的人文社会背景。中国书法的产生、完善和发展都是和生产力发展,社会生活的改善分不开的。从书体的演变、书写工具的改进、书法功能从纯实用到实用与审美相结合,都是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

其次,中国书法易学难精,为追求更深的艺术造诣,必须有意识地学习书法之外的多种理论、知识。书外的学问从来是无止境的,而我们生活在现代的人,所面对的更是无边浩渺的知识海洋,学习书法者,必须深入广泛得多的知识领域。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加以探索。如书法理论、书史渊流;美学、文学、历史等。

书法理论知识对于书法技巧的提高至关重要。在实践中探索古人的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在实践中验证这些理论的是非得失,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沈尹默先生精于用笔,为一代大师,除了得力于勤学苦练和渊博的知识功底外,还由于他精深的书法理论素养。了解书史渊流,也可以帮助人们鉴古知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书法技能便会得到长足进步。

书法的美丑标准固然因人的好恶而异,也随人的审美能力的高低而有不同。美丑之间,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在这里,美学修养的有无、多寡,起着决定的作用。学习和欣赏书法均需要眼界高、视野宽,书法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取法乎上”的道理。

在文学方面,多学一点古今诗词,不光是为挑选书写内容,而是通过那些诗词陶冶性情,活跃思想,悟得表现美的方法。

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谓一语中的。

四、书法实践——美润情怀、有益身心

学生同时是学习者、欣赏者。他们从别人、古人的作品中吸取美的精华,揣摩他们摹写自然之美、生活之善、情感之真所表现出来的心的智慧、眼的敏锐、手的灵巧,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并经过提炼、想象和再创造,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注入到书法作品之中。他在创作一幅美的书法作品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升华。

作书用力又用脑,因此有助于健身养生,焕发精神。临池作书,须用全身力量。首先,指、腕、肘需根据字的大小、字体的区别协调动作,同时全身各个部位都必须得到自然而有效的配合,才能随心所欲。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说:“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间,笔力自然沉劲,若饥鹰侧攫之势,于是随意临古碑,皆有气力。”可见,人们在作书时,全身都得到活动,它使肌肉交替地处于紧张和松弛状态。呼吸加深血脉通畅,内脏得到自然的按摩。这种运动寓动于静,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对于消除疲劳,保养身体,起到良好作用。

再说用脑,从立意书写开始,写什么、怎样写皆需用脑事先想好。唐代徐寿说:“欲书,当先看所书纸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相称,以何等书,今与书上结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

书写时心情宁静、神态安详,精神集中于尺幅之上,大脑的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精神得到振奋,写完后,再仔细端详玩味,则又感到怡然自得。

书写与欣赏书法作品,还能起到调节感情的作用。生活中若遇难免之悲哀与烦恼,需及时疏导排解,否则会郁积郁成疾的。因此人们在情绪激动、焦躁不安时,常以书写书法作品来进行舒散、调节,使胸中苦闷都淋漓尽致地倾泻于笔端纸上,收卷时心头悉数惨雾俱消,复归晴朗、恬静、坦荡的境界。这不是最好的摄生养性之道么?

与书法艺术水平一样,人的素质是长期磨练与修养的结果。在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的同时,人的综合素质亦会得到全面提高。

标签:;  ;  ;  ;  ;  ;  

书法教学与素质教育_书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