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多元文化民族教育政策的成就与启示_多元文化论文

新加坡多元文化民族教育政策的成就与启示_多元文化论文

新加坡多元文化的民族和教育政策的成就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启示论文,成就论文,民族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四小龙:新加城、香港、台湾、韩国,以经济腾飞的高速度为世人所瞩目。而新加坡又属四小龙之首。它成功的经验之一:多元文化的民族和教育政策,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

一、多元文化的民族政策的成就

新加坡是移民国家,国民大多是移民,由四种人组成:华人占77.7%;马来人占14.1%;印度人占7.1%;其他人占1.1%。新加坡政府实行的民族平等的多元文化政策的精髓是:不给任何民族特殊的地位和权利,也不搞权利和地域分配;但实行尊重各民族及其文化的多元文化的民族平等政策。外界称新加坡是华人政权,实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但新加坡政府自己声明是代表全体新加坡人的政府。新加坡从1965年独立起,为培养国民的新加坡意识,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多元文化”的口号。一个国家即新加坡;一个民族即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以及其他欧亚人组成的一个“复合民族”,有时也使用族称,但不意味强调民族特性,只是人种区分而已。淡化原祖国、民族的观念,使各国移民都效忠于新加坡,把新加坡利益作为共同利益。多元文化即:为了防止移民返回原祖国,新加坡不但为国民提供物质需要,而且重视精神道德的价值,引进儒家文化和其他宗教价值观念,不因种族、宗教、语言和文化而歧视任何人;不以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去同化文化素质较低的民族。相反,强调保持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但要服从于新加城统一发展的需要,以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加坡文化体系。使得反映移民意识的“落叶归根”心理以及狭隘的民族意识,将由“落地生根”──安居乐业、共同建设新加坡的崭新的国民意识所取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加坡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的都是民族平等的多元文化的人才政策。

(一)多元文化的政治政策的成就

在政治上,无论你是什么民族,只要有才能,都具有同等的机会,通过公开竞争进入政府,即有同等的参政权利,在政体上实行各民族平等的议会制。全国的21个政党,只有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有独立治理国家的能力,在每届议会选举中都独揽全部议席,只有1984年选出两个反对党议员。为照顾少数民族利益,该党决定从1989年以后对议会选举办法做一些改动,即把全国合为两种选区,一种是单议席选区,一种是集选区。一个集选区同时选出3名议员,其中有一个必须来自少数民族,保证马来人、印度人始终有代表进入议会。

对马来人这一少数民族,政府持极慎重态度,一直把与马来西亚友好和睦相处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与东盟亲密无间后,仍把与马来西亚友好放在优先地位。与马来西亚实行经济互补,尽一切可能吸收、便利和优待马来人来新工作,某些条件甚至优于国人。由于新加坡奉行的是各民族平等的人尽其才的政策,使马来人不会因为受到照顾而减弱自强。马来人自觉到:在一个依据能力和表现平等竞争的制度下,如果只靠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只能解决眼前的困难,无法获得凭借能力和努力的其他民族的飞速发展,因而认定要通过提高能力的拼命努力来迎接严峻的挑战。一位国立大学毕业的马来族学生说:“如果我不是通过公平竞争,而只是因为我是马来人才进入大学,我将感到那是一种耻辱。”

(二)多元文化的经济贸易政策的成就

为克服蕞尔小国造成的困难,保证各族人民的物质需要,为各民族提供经济生活机会,新加坡在经济和贸易上是彻底外向型的,这是它多元文化政策的向外扩展和对内实行多元文化政策的物质基础。新加坡脱离马来联邦后,即失去资源腹地和产品市场,被迫改转口贸易为外销商业,国内市场极小,被逼向国际。微型小国极有限的人力是唯一的资源,被迫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变劳动密集型工业为高科技工业。到80年代基本解决了建国时14%的失业问题;按“加薪幅度要符合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果实应为“大家分享”的原则协调劳资关系;实行优于西方福利制度的公积金制度,有利于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可集中民间的财力为民众谋福利,解决生老病死、退休养老、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使通货膨胀率降低、社会安定、经济稳定;人均住房面积达25平方米以上,私房率高达80%以上,“居者有其屋”的计划取得成功;绝对贫困家庭比例从50年代中到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由21-24%下降到7%和0.3%。1994年新加坡是世界最大的硬碟(电脑重要部件)出口国、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世界第三大煤油中心,1986年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上升到26.7%,占世界首位。土地奇缺逼着填海造地增加面积7%,靠人工营造,成为东南亚旅游胜地,从昔日以脏、乱、挤、传染病丛生、乞丐遍布、罢工和动乱频繁著称的“灰姑娘”港口城市,魔术般地变为世界上最整洁、清新、青翠、漂亮、稳定的花园王国。新国内不具备开一班航机的资格,而新航成立仅十二、三年,已连续三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安全、服务、效率及机场设备均属世界一流。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全按钮国内电话网,建造了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光纤电缆,电话和电话传真在国内免费提供。1990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960年的1041%,增长10倍多;1993年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7万元。新加坡能实现今天的辉煌,是独立时李光耀潸然泪下提出的著名3S政策:Survival(生存)、Security(安全)、Sucss(成功)的为着生存的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结下的丰美硕果,是彻底开放、勇于参与世界各民族平等竞争的光辉战绩,是对内对外实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巨大成功。

正当战后许多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对外资持否定态度和采取没收、驱逐与限制等措施时,新加坡独具慧眼,大规模引进和利用外资,外国资本1981年占总资本的36.7%,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大多数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外资的主要形式是间接投资,而新加坡直接投资占外国资本的93%。惩治腐败的坚决一是保证了经济的增长能充分满足人民的需要,不会向非法渠道大批流失;二是增强了政府由于廉明在人民心目中树立的威信,人民心情舒畅,具有进行新的科技开发和生产劳动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积极性,奠定了各民族和睦共处,减少纠纷的坚实基础。到1989年底新国民总计储畜241亿新元,82%的新加坡人除缴纳强制储畜的公积金,还将每月净收入的20%用于储畜。1990年财政盈余达32亿新元、国营企业盈余27亿新元、官方外汇储畜500亿新元。政府的高效廉洁和经济的腾飞使居民日益富裕化,使国家财富迅猛增加,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造成新的资本增长的良性循环。

(三)多元文化的文化政策的成就

新加坡立国时,首先大刀阔斧、毫不留情地铲除殖民地文化,这是实行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政策的基础。可与我国解放初期的禁烟废娼等相媲美。之后为了使新加坡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各国移民和谐相处,新加坡政府一直重视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如下:

1、强调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效应。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只要是好的,有用的,就吸收进来,有些还从法律上强制实行;对于有害的或无关的则予以拒绝,这就是新加坡的意识形态。除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采用了西方式的行政管理方法、自由贸易政策、议会民主结构和大选形式;而对西方不符合新加坡国情的价值观,如个人权利至上、新闻绝对自由、社会福利主义等则加以扬弃。对于东方文明较多地采纳了儒家文化,确认了儒家文化对于维系民族团结、调和劳资关系、维持家庭和睦、保持社会安定、提倡勤劳朴素、推动教育发展等的重大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创造亚洲经济奇迹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新加坡还受到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马来文化的影响,构成了新加坡经济发展所依托的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

2、强调各民族的和睦相处,以谨慎执行的民族团结与平等政策作为保证:

──语言平等政策。新加坡民众操23种语言或方言,立国时确定4种语系通行语为公用语,即马来语、华语、英语、泰米尔语。以马来语为国语,因为新加坡原为马来一邦,新加坡政府要体现优待少数民族和绝不歧视马来人的语言,如以华语为国语会刺激马来和印尼人,“治新必先安马”,荷兰殖民者曾在印尼等地搞以华制印,留下印尼人仇华病根。

以英语文为行政、工作用语文,一是因为它是世界语,二是它不是国内各民族的独立文化,可做为中立语文而为多方接受。新领导人认为,学习两种语言可以双眼看世界,只懂本国语言的人,容易形成排外主义,通过媒体语言可以获得另一世界的经验与知识。实践证明,英语成为沟通各民族的桥梁,对新加坡经济走向国际化带来巨大的益处。

70年代末针对老一代华人多操方言、新一代华人以华文难学而逐渐放弃华文,这样无法与亚洲沟通,于是国会通过讲华语的相关议案,倡导讲华语,但对英语并无丝毫的削弱。近年华语、华文的进一步普及与提高,则目标是向中国大陆──世界最大的市场进军!李光耀政府明智地推广了汉语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汉字。现在有关的新加坡报纸都使用汉语的白语文、简化字,比香港报纸好读得多,与大陆传媒接口最好。

进入80年代以后,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确立英语为官方用语,华语、马来语、印度语都只是各民族的母语,以便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新政府规定各民族母语和英语为教学语言,进行双语教学。

──互不妨碍、相互尊重和融合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新加坡是东南亚唯一没有国教的国家,不存在一教独尊,而是百花齐放:华人多信佛教、道教;马来人几乎都信伊斯兰教;印度人则分别信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政府对宗教持开放态度。李光耀讲:“宗教有一套大致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价值观。所有宗教都向信奉者灌输某些共同的美德:仁爱、谦卑、正义和社会良知。”他们认为宗教引人向正道,法律约束人不入歧道,强调宗教之间宽容、宗教与政治不可混淆妨碍人民和谐共处。新加坡的庙宇与宗教节日之多堪称世界罕见,在不到600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岛上竟有500多座庙宇;印度教徒仅占人口百分之几,为尊重少数,印度教节日全国放假一天;伊斯兰教徒25万人,只占总人口10%,却有两天伊斯兰教公共假日,体现优待马来人;华人无宗教节日,但有两天春节全民同乐。不同的宗教和宗教徒之间,以及不同庙宇紧邻相处都相安无事,确有宽容之感。有趣的是各种宗教文化还有融合现象,比如玉皇大帝和包公大人可以同居一祭坛;观音庙内供了达摩祖师;齐天大圣、济公、包公也有寺庙;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据说不应再信别的神,但也供奉基督神。从宗教上也反映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使各民族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宽容、和谐共处的政策。新加坡境内到处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与相间存在的中国式庙宇、印度式清真寺、华人和印度人居住的矮小红砖瓦房形成的鲜明对照。在华人区的街道上,家家户户竹竿上晒满了形形色色的衣服;花园里有着各种带有神奇色彩的石头人像,上面刻有中国寓言和传说;晚上露天舞台时而表演木偶戏,时而举行摇摆舞音乐会,时而演中国街头歌剧。在印度人街上,焚香祭祀,香烟缭绕。在阿拉伯人街上,手工艺品俯拾即是。各民族经常举办各类有益的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多元文化政策使得具有各种文化背景和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和谐幸福地生活在新加坡这举世闻名的“花园王国”之中。

3、注重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培养,并伴之以严格的制度和法律。要求公职人员以西方的教育求专长,以东方的伦理陶冶品德,强调公职人员的精神形象对精神战线的潜移默化作用。政府始终抓紧对国民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提倡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特别是孔孟礼教,抵制伤风败俗的言行,教育全民要团结友爱、遵守法纪、克已奉公、尊敬师长、爱护老幼、鼓励节俭、奖励清洁。提倡为家庭尽义务,住房分配上支持三世、四世同堂,从每年政府发动文明礼貌月活动,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商店售货员到政府官员,都要学习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行为。政府规定:严励处罚贪污受贿,不但要坐牢,而且要被罚款,专门设立反贪污局,由总理直接领导,手段无情,惩治森严;在新加坡不得有海德公园式的自由辨论理论;报纸要受到严格的控制;盗窃罪犯要受鞭刑,一鞭下去皮开肉绽,疼痛难忍,而且各大报拍照刊登犯人照片,无人再敢盗窃;犯有严重政治罪和刑事罪的人要受到长期监禁;在社会上行为不端要罚以重金,就连在饭馆剩饭菜也要从重罚款;绑架和贩卖毒品的人要处以死刑;禁止穿奇装异服,反对男人留长发,甚至不准留长发的嬉皮士入境。一系列严励措施能得以落实,是由于新领导人对司马迁讲的“法之不行,自上始也”有深刻理解,坚持以身作则,锐意建立高效廉明政府。

4、努力确立各民族多元文化共和谐的新加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民意识。除了上述举措外,每年还举办各种形式的国民意识日活动。1993年6月5日举行20万人参加的活动日,提出的口号是:“全民团结、万众一心。”1993年8月9日国庆检阅典礼的主题是:“新加坡,我的祖国,我的家园”,千人大型舞蹈的名称是“多元文化共和谐”。千方百计消除移民心理,使各民族体会到一个新加坡的无比温暖。

人们称赞李光耀的最大成就不是使新加坡成为独立国家,而是成功地改造了新加坡人的思想和性格,确立了新加坡意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新加坡人是奴颜婢膝和卑俗的混和体,思想、行为和生活都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赚钱、无根而屈从的殖民地奴隶的特点;他们背着祖先文化残余的包袱,就自命是所谓自尊的民族。而如今李光耀多元文化的国策,使他们树立了牢固的新加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识,甘为新加坡效忠;他们各自受到尊重的原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为创立和繁荣一个复合民族的新加坡的新的文化体系做出了贡献。

二、多元文化的教育政策的成就

新加坡多元文化的教育政策,在教育上体现了它多元文化的民族政策,包括以下内容:

1、在教育上尊重各民族的价值观念,吸收并结合东西方文化的优质部分。学习西方的科学治国、法制管理、市场经济等,摈弃它们的极端个人主义、实利主义、自由放任、福利主义的糟粕;推崇儒教价值观念在新加坡新兴国家意识形态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把儒家伦理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宣传孔孟之道的《三字经》被一些小学指定为必读教材,用以提高未来公民的道德水准。

2、实行双语教学。政府建立了一种综合的学校体系取代隔离的社区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学习两种语言,其中一种必须是英语。英语和各民族母语为新加坡的教学用语。实行双语教学,各民族学生以民族语文为第一语文,英语为第二语文。但是随着新加坡经济日益国际化,从1987年起以华语为第一语文的学校终于全部改为以英语为第一语文,但仍坚持双语教学制度,英语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和谐共处以及向西方的学习和经济的开放。全部以英语为第一教学语言后,政府规定各民族学生必须学会本民族母语,高考母语不及格大学不录取。为了提高华人学生的华语水平,每年都要在中学生中开展华文作文比赛、华语演讲比赛等活动。

3、普及义务教育。这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是各民族平等受教育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基本体现。1959年起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从70年代以来实现了经济腾飞。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又向教育的发展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新加坡普及义务教育的速度比欧美发达国家还要快。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日本普及初等教育分别用了125年、92年、67年、48年、35年,而新加坡只用了9年。新加坡1981年开始实施10年义务教育,1990年普及率达96.6%,导致人口素质的迅速提高,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强有力武器。

4、成人教育。政府希望通过成人教育,在维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灌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的意识。它包括三个方面:公民教育、社会文化教育、健康和环境教育。

5、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对民族和文化发展的推动趋势:首先是各民族的融合。这是由于各民族学生共校,使用共同语英语。其交介主体民族华族文化顺应以下三方面需要而迅速崛起:

──中国经济奋起的大市场需要华族文化作桥梁。世界银行1994年7月公布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以年均8.5%的速度增长,超过任何国家。新加坡从血缘、文化、资金、技术与管理等方面是最优越的东西方经济交流的“中介”,主体民族华文化的回归本元是经济联盟的强有力纽带。

──多民族国民的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教育需要儒家文化这一国粹做营养剂和调和剂,以使多种文化的各民族人民和谐共处。

──新加坡的教育和建设需要从世界各地,尤其是从亚洲吸引人才,而中国是最大的人才资源国。

三、启示

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多元文化的民族政策创造了世界最高的经济效益。相对于它们一万多、二万多、三万多美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我国只有三、四百美元。这些应成为我国改革民族政策的镜子。

2、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中双语教育的做法值得认真借鉴。恩格斯讲:“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英语到2010年将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语言。新加坡经济的腾飞与对英语学习和普及的重视直接相关。我国对英语的重视和普及程度还差得很远,要实现英语学习的一贯化、超前化、实用化和社会化,做到:①到21世纪使英语成为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教学语言和必授语言;②用英语作为我国宣传媒介的主要语言之一;③服务性行业要扩大和坚持英语的使用。……

3、学习“新加坡意识”的可贵之处:“不管东方、西方,只要好的、有用的就吸收。”主要是大胆引进外资和向外投资,以及毫不留情、法制森严地惩治腐败。

标签:;  ;  ;  ;  ;  ;  ;  ;  ;  

新加坡多元文化民族教育政策的成就与启示_多元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