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网改作文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案论文_袁锋

学生网改作文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案论文_袁锋

河南省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人们常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一篇作文,只有经过反复修改和锤炼,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在中国古代就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修改范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传统上,考场作文的训练一直奉行着“学生写作、教师评改”模式,这样的模式既不符合教改精神,也使作文训练中的批改环节深陷于“教师辛苦批改,学生却带理不理”的低效困境,作文评改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正是“改进作文评改方式和方法”课题,即“自评、互评、点评”式作文批改模式的关注点和研究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高度信息化,使评改作文的方式方法更灵活多样,学生参与评改作文的途径也更便捷,网评作文的评改方法因而也成为可能,借助学校的信息教室和网络设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们尝试借助网络平台,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修改自己和同学的作文,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收到了较好的作文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与得分。

借助网络平台,实施“自评、互评、点评”式网评作文的具体做法,我们尝试了以下几个角度:

一、评改前,讲清利用网络自评互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评、互评、点评”式评改法完全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因此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应是让学生从“评改作文是教师专利”的思维定势走出来,转变学生的认为教师”偷懒”的错误观念,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树立正确的作文评改观,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从尝试参与网评,到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学生参与修改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实施网评的前提,也是引导学生回归作文训练过程主体地位的第一步。

二、讲清步骤与要求,明确作文互评互改的标准

(1)领导学生认真学习和理解下发的《作文自评、互评、点评研究的整体设计》,明确“自评、互评、点评”式作文评改方案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使学生对新的作文评改方式有总体的了解与认知。

(2)引导学生学习《高考考场作文的评分细则》和《考场作文修改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等课题相关的文件,使学生对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了然于心,对考场作文的修改流程和基本方法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具体操作奠定相关认知上的基础。

(3)学生上机操作。结合具体的作文,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从选材到表达,从遣词造句到到段落安排,从错别字到整体的书写,从多个具体的角度阅读并发现问题。在此过程中,有所疑惑或疑难之处,可及时与同学讨论,典型问题甚至可及时与教师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问题可以夹批的形式或标注或给予修改,最终并以“评语”的方式给出总体评价,评语要求充分展示个性化,坚决避免套话、官话和废话。

(4)评改过程中,学生之间可参观别的同学的评改方法和过程,以保证作文能力稍显薄弱的同学,也可以及时向同学学习中完成自己的评改。

三、评改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和监督。

(1)学生上机操作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作文训练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作文评改的目标,设置切合实际的评改标准。

(2)确定每一次评改的重点,要求学生既能“大处着眼”,也有“全局意识”;既能关注到具体作文中的常规问题,也能紧扣某一次作文评改中的“主题”。每次评改强调解决一个主要问题的做法,有助于学生自评和互评有的放矢,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3)提醒学生不仅单纯给分,而且确知自己给分的理由;不仅从同学的成功之处获得启发,还能从不足甚至失败之处获得借鉴;不仅能体会到给同学作文评分的“快感”,也能体会到教师评改作文特别是高考阅卷教师的评阅感受,从而调整自己的作文训练过程,突出强化可以得分的做法,改正令人“讨厌”的、可以作为扣分理由的做法。参照自评互评的评价标准,利用网络修改作文,使学生不但知道得分,而且知道得分如何而来;不但知道扣分,而且知道为何被扣分,从而有助其在以后的作文中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提高作文质量,提高作文得分。

(5)进行范例的引导。发现作文基础较好,网络技术比较熟练的同学,并提醒和引导学生参观学习这些同学的评改过程。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包括以往的学生自评互评的优秀范例,通过多媒体网络发送到学生电脑上,引导学生按照目标要求共同评改。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可以作为对学生自评互评的指导,既增加网评的效果,也提升了学生对作文写作的认识。

(6)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遇到的其它问题。老师在此过程中,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进行监控和指导,及时通过网络反馈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而不影响到其他学生。

四、及时展示作文自评互评的成果。

在作文评改后,要及时展示作文自评的成果,以确保每次下一次的网评能有一个新的起点。具体做法如次:

(1)教师总体点评:根据学生在网评过程中的表现和效果或表扬,或鼓励,或给予中肯的指正。

(2)选取评改得比较好的、能够让学生有很大收获的、可以作为范文的作文,利用多媒体网络把学生修改前的作文和修改后的作文都发到网络上,让学生自己体会评改前后的区别。

(3)教师从学生评改的作文中选取几篇得到共同关注与好评的作文作为例文,并把附有教师点评意见的范文打印出来,张贴到班里的“语文学习园地”上,让学生反复欣赏,比较借鉴。

五、总结、反思与再提高

一次作文的网评之后,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及时总结,结合本次网评的具体得失,写出心得体会,并选择典型性较强的总结,以班级为单位互相交流。同时,教师也及时总结、反思,汇总有益、有效的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论文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实验与思考,为下一次的网评提供理论指导,并保证网评活动每经一次实践都有所提高,课题的整体推进与探讨最终得以形成成果。

总之,利用网络进行作文评改,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辟了作文评改新途径,打破了传统的评价观,使作文评改方式上更科学、更合理,效果上更贴近学生的训练需要和高考考场作文的实战需要。这种评改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我修改、评价与反思的能力,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真正实现“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使老师从评改作文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可以相信,随着“改进作文评改方式方法”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学生一定能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论文作者:袁锋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  ;  ;  ;  ;  ;  ;  ;  

学生网改作文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案论文_袁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