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扫描技术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永立1,姜新林2

螺旋CT扫描技术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永立1,姜新林2

(1.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839000;2.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839200)

摘要:腕关节外伤发生骨折和脱位是最为常见的,这种情况如果治疗不够恰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坏死以及腕关节脱位等一些并发症,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影响着患者腕部和手部的功能,因此准确进行诊断,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误治的情况。影像学检查在外伤诊断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定位,但是受到腕关节解剖结构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骨块会出现相互重叠,使用X线平面对患者进行诊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CT扫描有着比较高的分辨率断层,同时在后处理成像方面的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显示骨折的位置和形态,并且也能够让人们观察到累及关节面的情况,对于不稳定或者脱位的现象,也能够有着清晰的展示。本文主要对螺旋CT扫描技术在腕关节外伤当中的应用进行梳理,以此来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螺旋CT扫描;腕关节;外伤;应用

人体当中的腕关节主要有桡腕关节、腕骨中间关节和下尺桡关节来共同组成,这是人体结构当中表现比较复杂的一个关节之一。这个部位的关节外伤是骨科当中的多发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脱位和骨折。对于这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够及时,或者治疗的方法不恰当,就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坏死或者关节脱位等一些不良的状况,最终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严重降低。对于腕关节外伤,临床当中最主要的诊断方式就是通过影像学来检查,但是关节内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从而导致检查诊断的难度比较高。目前在我国基层医院当中,比较常见的是单排螺旋CT扫描仪,这种仪器的出现,能够在腕关节外伤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得检查的结果更加准确,有利于医生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一、螺旋CT扫描技术在腕关节外伤中的检查方式

1.X线检查方法

在常规的检查模式当中,患者会在摄影台的旁边取侧座位的方式,把自己的手关节成直角弯曲的形状,在后前位投照的时候,患者的手掌呈现半握的状态,把自己本来应该靠近腕部的掌面,紧紧的靠近暗盒当中,在中心投照点的位置,尽量选择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处的中间点。在侧位投照的时候,患者会把自己的前臂和手掌进行侧放,通过这样的姿势来使得前臂的尺寸能够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中心的投照点则为尺骨茎突的地方。在检查操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来进行操作工作的开展。

2.CT检查方法

在选择螺旋CT对患者的腕部开展横轴位、准冠状位和准矢状位扫描的时候,螺距设置为1毫米,层厚则设置为2毫米,管电流控制在200毫安左右。患者主要取俯卧位,把患肢尽量举过自己的头顶,使得头部能够尽量倾向于健康的一侧。在进行横轴位扫描的时候,掌心要向下,同时再把肘部靠近中线的位置,使得腕关节平面和扫描红线处在平行的状态。在扫描的过程当中,连续扫描的范围包含着全部的腕关节。在进行准冠状位扫描的时候,患者要把患肢肘部呈现出直角弯曲的状态,并且关节尺侧向下和床面保持着垂直,关节到冠状面也要保持和扫描横线平行。在准时矢位扫描的过程当中,同样要确保患者的肘部呈现直角弯曲的状态,掌心向下,关节矢状面尽量保持和扫描和线平行,以此来保持和扫描和线平行,并且开展连续的薄层扫描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腕关节外伤的临床特点

人体当中的腕骨一共有8块,分为2排,近排是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豆状骨等,远排则是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同时还有头状骨和钩骨。在矢状位当中的腕部会存在着3条纵行关节链,冠状部位的腕部则有3条弧线。腕关节是保证着人类肢体功能正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之一,主要有尺桡骨远端、1-5掌骨近段和八块腕骨三个方面。引发患者出现骨折的损伤,通常是受到了三维方向的力,因此损伤的具体表现是比较复杂的,大多数情况下会合并,伴有骨折或者脱位的现象存在。人体当中比较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有舟骨、头骨和钩骨等,在临床当中,最为常见的部位就是舟骨骨折,有相关的医学研究者对临床的数据进行调查,发现这类型骨折的比例达到了75%。腕关节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节部位,因此在医学研究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了解腕关节外伤的临床特点也是非常基础的一个环节。

三、腕关节外伤的影像学检查分析

在腕关节外伤当中的X线平片依然是临床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检查方式,在相关检查工作开展之后,可以比较清晰的发现骨折的具体类型和位置,同时判断是否有脱位的情况存在。根据多项研究可以发现,对于骨折情况比较轻微的患者来说,难以获得准确的显示。国内有相关的医学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当中,针对腕关节外伤的患者,分别进行X线,CT和核磁共振的临床检查,在检查的结果中发现X线检查到确诊率为74%,但是另外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率都能够在90%以上,此外使用X线检查的方式还会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对于不稳定或者脱位情况的确诊率只有72%。

目前螺旋CT扫描技术在我国基层医院当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这也是在骨科诊断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检查方式之一。针对患者的损伤部位进行展位扫描,可以良好的表现出患者横向关节的横向细微骨折的情况,但是这样的一种扫描方式,同样也会存在着少量漏诊的情况。在大量的医学研究当中发现,横轴位对于水平走向的骨折线,难以获得准确的发现,短小轻微型骨折,难以在这种检查方式当中获得准确的呈现,很多漏诊的患者都容易存在这万骨转移或者关节脱位的现象。在矢状位扫描当中,漏诊的患者主要是钩骨骨折的患者。在诊断当中发现,C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会明显高于X线平面,并且CT的准矢状位扫描的效果是最理想的。随着螺旋CT诊断关节外伤在各级医院当中的普及,后处理重建影像以及容积再现等技术也进行了综合的应用,能够在立体的模式之下对关节骨折以及一些不稳定或者脱位的情况进行显示,可以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对CT像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医生在进行治疗方案制定的时候,效果也会更加理想。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够作为基础图像的补充,不能够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后处理图像是从原始图像的角度上所建立起来的,如果原始图像没有办法显示骨折线的时候,那么呈现的图像也没有办法显示,特别是对于腕骨这种体积小并且不规则的骨来说,如果骨折裂隙比较狭窄细,并且和扫描方向平行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显示的。其次,三维图像会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其原因是在形成三维图像的阈值赋予过程当中,其中会参杂过多操作者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最终即使达到了三轴分辨率,各项同性的多排CT三维重建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存在。再者,目前的单排CT扫描层厚最低的状态可以薄到1毫米,这种情况仍然达不到三种分辨率的各向同性,并且密度的分辨率也比较低,自身的清晰度比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建出来的图像就会出现一些阶梯状的伪影或者假象。特别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它们的软组织密度差会出现降低的情况,因此重建的图像会十分模糊,由此可以显示细微骨折和骨碎片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可以较好地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显示,获得的基础图像临床价值十分理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腕关节损伤的患者来说,在开展临床诊断的时候,X线平片只能够作为一种基础的检测方式,和螺旋CT扫描技术比起来,前者的效果比较差。在螺旋CT扫描技术当中,以色勾骨骨折或者微小的骨折,更加适合使用准时状位扫描的方式。在临床当中,对患者开展相关检查的时候,要合理选用具体的扫描方式,同时补充其它的扫描方案,以此来获取更加具有指导价值的影像资料,在患者的康复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促进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的基础上,提升其治疗效果,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

论文作者:李永立1,姜新林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螺旋CT扫描技术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永立1,姜新林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