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68例患者急救与预防分析论文_吐尔逊阿依·艾里1, 郭梅香2

心源性猝死68例患者急救与预防分析论文_吐尔逊阿依·艾里1, 郭梅香2

吐尔逊阿依·艾里1 郭梅香2

1新疆轮台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新疆轮台841600;

2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患者可能的病因及有效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心源性猝死,提出了心源性猝死的可能病因,总结了三步十六法的急救经验。结果:68例患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发病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高于女性,院内发生猝死抢救成功率远高于院外,猝死发生3分钟之内心肺复苏开始者存活率67%,6分钟之内者仅33%,超过10分者存活率极小。结论:对有猝死先兆表现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诱发因素,就能预防猝死的发生,只要急救开始的时间早期、及时,准确,存活率才高。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预防与急救

【中图分类号】R6059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81-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均符合心源性猝死诊断标准(无明显原因的、突然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颈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放大6h内死亡)。其中,年龄:30~40岁7例,41~50岁23例,51~60岁20例,61岁以上的18例。男45例,女23例。干部31例,工人12例,农民10例,自由职业15例。有酗酒史者18例,吸烟史者30例,肥胖型36例,无力型32例,性情暴躁者20例,内向型18例,压力过大37例,过度劳累12例,房事3例,有高血压病史者20例,低血压病史者7例,有晕厥史者15例,呼吸暂停综合征的18例。有心脏病史的34例,有糖尿病史者7例,有代谢综合征的24例,癫痫综合症的2例,上述征候群往往复合出现。既往有心电图记录其表现为心肌缺血18例。心律失常的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包括T波高耸)10例等常为其诱因。

12救治方法:急救复苏成功的关键:采取三步十六法

第一步

①早发现、及时现场救治,在出诊途中应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就地抢救。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后仰100,有效口对口呼吸,吸痰、清理呼吸道。

③心前区扣击,有效心脏按压,以每分钟60~80次为宜,部位胸骨中下段1/3处,抢救者腕掌垂直、按压均匀有力,按压深度3~5cm,有效时可看到颈动脉搏动,紫绀缺氧改善,心电监护时可见机械收缩波。

第二步

①最快速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最好上呼吸机,最大限度的纠正低氧血症。②起搏器起搏,除颤器除颤。③建立有效静脉通道2~3条。肾上腺素心内注射或静脉推注,静推高渗糖或1,6二磷酸果糖或碳酸氢钠。④应用地寒米松。

第三步

①尽快地应用心脏监护仪监护指导治疗。②升压合剂。③有效灌注,低右,胶渗液,碱性液等。④应用呼吸兴奋剂,心脏二联、三联。⑤及时纠正心律失常,稳定恢复膜电位。⑥改善心肌代谢,充分供应心肌能量,保障心肌血液供应,激活自律细胞。⑦恢复内环境稳定。⑨复苏成功,维持治疗。⑨预防猝死再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68例患者年龄在30~50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上人群(与除外重度心脏病相关):男性高于女性;院内发生猝死病人29例,复苏成功20例,成功率69%;院外猝死病人急诊送入39例,复苏成功lO例,占26%。本组患者复苏成功30例占44%:未复苏成功38例占56%,其中有院外送入的29例(76%),院内9例(24%)。从发生猝死到急救开始3分钟内到33例,6分钟内15例,≤10分钟13例,≥10分钟7例,抢救成功率见表1。

3讨论

31预防措施:根据研究表明[1]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存活率很低,因此,对该病应采取积极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的方针。首先,要加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知识的普及,及早预防和治疗。其次,要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不要大喜大悲,限度饮酒,加强心理调节,保持适量锻炼,避免劳累,多食用润肠食物和药物,减少便秘的发生等。第三,要定期体检,加大预防排查力度。如定期进行血脂、血压、血糖、心电图、高敏感C反应蛋白和EBCT等各项检查。最后,加强对社区进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的普及和指导也是预防的重要策略。故笔者总结下述10种情况下发病者居多。①中青年人:②男性;③干部、自由职业:④性情刚烈、内向:⑤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劳累;⑥吸烟、酗酒:⑦亚健康、肥胖、肥胖代谢综合征:⑧有呼吸暂停综合征:⑨心脑血管病史;⑩上述征候群可复合出现,酗酒、过度劳累,情绪刺激、熟睡打鼾、性生活,高温沐浴,饱餐,血压过高常为诱因。

32 68例患者病史追寻,对有上述10种征候群的患者,尤其有心脑血管病史者、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应高度警惕,防止各种诱发因素,并定期做如下检查[2]: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睡眠呼吸监护仪,血脂血糖、血氧饱和度,钾钠氯钙负离子间隙,动态脑电图,彩色多普勒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食道心房调博,应激检查。

33临床出现下述情况,我们认为应视为心源性猝死的先兆症状。a心电图有局部心肌缺血或早期复极综合征T波高耸,心肌严重损伤者;b出现U波或心电不稳。c持续低电压;d心律失常尤其心动过缓或短阵室速等;e心律失常尤其运动、

饮酒、饱餐后心律失常加莺或有联律出现;f运动后心电图ST-T改变;g急性冠脉综合征。h高血压危象;i有呼吸暂停综合征的;j不明原因晕厥;k嗜睡、疲劳过度、代谢综合征,体重过高;l治疗不当,电解质紊乱;m不明原凶药物过敏或毒性反应。发现上述情形者应积极治疗,往往能够避免猝死发生。

表1根据发病年龄、性别、症状出现到开始复苏的成功病例时间比较

发病年龄 性别症状出现到开始抢救的时间30~5050~6060以上男女<3min<6min<10min 3020184523225344%29%27%66%34%73%17%10%34抢救应强调早期、就地、及时、有效救治: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有效除颤起搏应及时重复应用;应及时使用促进心肌能量供应、提高应激能力、活化自律细胞的药物,保证有效灌注。

总之,心源性猝死猝不及防,对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临床多能采取措施防治,对轻度心脏病、代谢综合症等疾病状态下发生猝死往往先兆不明显,探讨其先兆症状、预防措施是我们心内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0

[2] 许海霞,任开涵.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2):3839

论文作者:吐尔逊阿依·艾里1, 郭梅香2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1

标签:;  ;  ;  ;  ;  ;  ;  ;  

心源性猝死68例患者急救与预防分析论文_吐尔逊阿依·艾里1, 郭梅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