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网络新兴词汇研究论文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网络新兴词汇研究论文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网络新兴词汇研究

夏 珺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 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框架,阐述了网络新兴词汇的范畴模糊化和非范畴化的现象。从原型范畴来看,核心易向边缘模糊,比如“某族”、“某体”,某些情况下,在原型范畴模糊化的过程中,词义发生了改变,因而导致大量网络生词出现。从非范畴化来看,网络新兴词汇构成方式主要有自由组合、汉字谐音、数字谐音和拼音缩写等。

关键词: 网络新兴词汇;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模糊化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上涌现了很多新词热词。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网络新兴词汇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以网络语言的形式为主体,以网络交流和信息传播为目的,每一个网络词汇的产生都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而孤立存在,都与人们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紧密联系,每一个网络词汇背后必有其社会文化根源,其社会性促使它们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和使用[1],也正因为网络词汇通俗、诙谐、生动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网络语言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心理和思想的变化,其言语行为的变异和产生这种变异的动机值得深究。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框架,阐述了网络新兴词汇的范畴模糊化和非范畴化的现象。

二、理论基础

1.经典范畴理论。范畴是指抓住事物的相似性,将形状、特征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归类,予以概念的过程。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经典范畴论”,其基本假设是范畴是由充分、必要特征合取的定义,范畴的特征是二分的,但二分后的二元又是互斥的。比如人是两足动物,这是范畴的必要条件,只要称作为人的事物都必须满足“两足动物”的条件,人可以分男人和女人,两者又存在互斥。在同一范畴内,所有成员地位相同,且范畴之间的界限是固定的。

日本的啤酒也值得破例一饮吗?飞赴东瀛的两天前,参加一个餐叙,一位在日本生活过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值!”于是,在京都、大阪的十几天里,便不再约束自己,想喝便喝,亲近日本啤酒。结果呢?感觉还真的不错;更有价值的是,在啤酒之外,我还在更高层次上,有了始料未及的重大收获。

2.家族相似性。20世纪中叶,维特根斯坦以经典范畴理论为基础,提出范畴各个成员之间不一定存在共性,但却能够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各个成员之间或是细节上的相似,或是功能上的相似,他将这种相似赋予了新的术语,即家族相似性。比如麻雀燕子是典型的鸟类,它们满足“生蛋、双翼、双腿、羽毛和会飞”的充要特征,但鸵鸟和企鹅也被纳入到鸟类中,前者不会飞但有双翼和角质喙,后者是恒温卵生动物,符合鸟类的综合特征。虽然没有一个或几个特征是所有“鸟类”共有的,但这些鸟类的成员以各种相似点交织成一个体系。

据统计资料,2016年江西省年径流量2 143.48亿m3,废污水排放量22.11亿t,其中,COD 55.47万t;NH3-N 6.04万t;TP 0.6万t。

众所周知,机构各构件转角之间关系只取决于各构件相对长度。引入长度比例系数mb(称为凸轮偏心率)、ma和mc:

通过原型范畴理论对网络新兴词汇进行归纳,有助于探寻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使越来越多的网络新兴词汇得以优化传播。

三、网络新兴词汇原型范畴模糊化现象

随着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热播,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元芳体”,“元芳体”的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面加上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由于在电视剧中这句话成了狄仁杰的口头禅,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固定化,在短时间引起网友争相模仿,形成了“元芳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体”有文章、书法的样式、风格之意,如体裁、字体等。网民们将“体”作为范畴的核心,将其与社会中发生的热点事件结合,便衍生出了诸如“淘宝体”“咆哮体”“禅师体”“TVB体”“甄嬛体”“赵本山体”“高铁体”“Hold住体”“走近科学体”等热门网络词汇。除“元芳体”外,网络上还涌现了“某族”“某哥”“某友”等。

从社会认知学角度来看,范畴的边界都具有模糊性,原型范畴理论将范畴结构划分为“核心”和“边缘”。原型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员,是范畴的核心,在范畴中辨识度最高最具典型,而其他成员享有和原型相似的部分,但特征较不明显,是范畴的边缘。原型范畴中的核心成员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最为突显,最容易被概念化。而人类的认知过程经历物质、体验、范畴化最终都反映在语言中,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通过语义核心到边缘的转变,对近年来涌现的网络新兴词汇进行归纳并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变化。下面将讨论网络上出现的热点词汇,并分析其范畴核心到边缘化的认知过程。

3.原型范畴理论。Labov和Rosch基于家族相似性,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通过4类心理学实验论证了该理论,提出范畴的划分与人类突显感知之间的密切联系,Rosch提出的原型范畴是指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即一个范畴同时包含“原型”或“非原型”成员。人们在建立和理解一个范畴时,常以“原型”(prototype)为基准或“认知参照点”来识别其他成员[2]。通过对各个事物范畴化,便于人们对不同事物进行分类,并对范畴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推测。

网络词汇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娱乐性等特征,这就意味着网络词汇不同于标准汉语,会产生很多语言的变异现象,这种变异很难用原型范畴来解释,也没有特定规律可循,网络词汇的非范畴化现象丰富了网络语言,使人们凭借想象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词,这些新词和热词不仅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标准汉语的补充。

四、网络新兴词汇的非范畴化现象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某X”其原型范畴意义和词语本身的意义都完全符合,如“某奴”“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与“主”相对应,指在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衍生到网络词汇中,“奴”的词义发生了微妙变化,比如“房奴”是近几年来涌现的新鲜词,指按揭购房的人感到奴隶般的压抑而不得不努力工作还清房贷。从“奴”到“房奴”,范畴的核心发生了变化,前者是原型,后者可看做是一种狭义的语义变体。由“房奴”又衍生了许多与“奴”有关联的网络新词,比如“工作奴”“学习奴”“双事奴”等。网络新词的范畴化将其从核心延伸至边缘,同一范畴下的不同词汇虽然意义各不相同,但其核心一致,从核心到边缘的模糊化过程反映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下对事物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解释了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待网络新兴词汇的发展这一问题。

这个时候,周老相公便会摇摇头说,你们这帮胡扯的人,看看人家这么面红耳赤的,就是一个没搞过女人的童男子了。话音刚落,周老相公马上就被笑声嘘声淹没了。说老古董啊老古董,这种事哪里是你看看就能看得出来的。你看,常爱兰,人家几嫁了,怎么样,几个男人都搞不定她,被她搞死了,是不是证明她的床上功夫好啊?脸上也没写着呀。

从2016年到2018年,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热点词汇,如“洪荒之力”“一言不合”“佛系”“戏精”“油腻”等。这些新兴词汇没有可以依循的原型范畴,也不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特点,它们大都折射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密切相关。2016年我国奥运健儿傅园慧在奥运会上说的一个词“洪荒之力”就来源于网络。古人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因此,“洪荒之力”是一股巨大的上天神力。“佛系”指专注事情的细节和过程,对结果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佛系”已成为一种文化的代名词,由“佛系”还衍生出了一系列网络热词如“佛系少女”“佛系父母”“佛系人生”等。

此外,网络上还涌现了许多谐音词,如“果酱”—“过奖”、“斑竹”—“版主”、“肿么办”—“怎么办”、“有兽”—“有时候”。这些谐音的网络词汇为网民们的交流增添了诙谐幽默,使网络氛围更为轻松愉快。除了汉字谐音外,网络新兴词汇还有数字谐音和拼音缩写的现象。数字谐音最早产生于QQ、MSN等社交软件,其特点是简单便捷好记,比如“1573”对应“一往情深”、“1372”对应“一厢情愿”、“356”对应“上网啦”。拼音缩写指把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序形成有意义的谐音文字组合,比如“LZ”对应“楼主”、“MM”对应“美眉”、“MJ”对应“马甲”、“BB”对应“宝宝”。数字谐音和拼音缩写均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符合语言的经济规律。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的网络新兴词汇构成方式,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就范畴的模糊化和非范畴化对其构成方式进行了研究。从原型范畴来看,核心易向边缘模糊,比如“某族”“某体”,某些情况下,在原型范畴模糊化的过程中,词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因而导致大量网络生词出现。从原型的非范畴化来看,网络新兴词汇主要有自由组合、汉字谐音、数字谐音和拼音缩写四种构词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梦.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网络词汇研究[D].2017:51-53.

[2]王寅.范畴三论:经典范畴、原型范畴、图式范畴——论认知语言学对后现代哲学的贡献[J].外文研究,2013,(1):21-26.

Research on Emerging Vocabulary in Network Based on 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

XIA J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Duyun,Guizhou 558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rototype categorie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henomenon of category fuzzification and decategorization of network words.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examples of network words,the prototype of category is easy to be fuzzified to breed new entities toward the edges,such as"X family","X type".In the process of fuzzification,the word meaning has been changed,resulting in many new words,whi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ategorization,the word formations mainly involve free combination,homonym of Chinese characters,digital homophony and Pinyin initials.

Key words: network words;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fuzz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12-0203-02

收稿日期: 2018-11-20

基金项目: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6年校级项目“网络新兴词汇英译研究”(qnsy201601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夏珺(1988-),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翻译。

标签:;  ;  ;  ;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网络新兴词汇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