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在治疗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安钢

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在治疗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安钢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 1505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在治疗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患者,术中均经乳腺导管内窥镜辅助定位,并将术前经乳腺导管内窥镜检查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患者随访24个月。结果 42例患者中术前经乳腺导管内窥镜诊断为24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17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病,1例乳腺导管癌,无炎性病变者,术后与病理结果比较显示诊断总符合率为 90.48%(38/42)。患者均在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下行手术治疗,病灶切除准确。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均未复发及乳头溢液发生。结论 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诊治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可使病变部位在直视下确定,能较为准确的判断病变性质,辅助手术定位准确,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

乳头溢液在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自发性乳头溢液在乳腺疾病患者中约占5%,约10%的妇女进行常规乳腺检查时可发现乳头溢液症状,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造成乳头溢液大部分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癌为少数,由于该病病灶微小,临床检查难以发现,手术较困难。临床上往往根据乳管造影及溢液细胞学检查确诊,但存在诊断准确率低、病变定位困难的缺陷[1]。我院通过对42例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患者行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诊治,效果满意,先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的女性患者,就诊原因均为乳头溢液,其中血性溢液30例,淡黄色浆液性溢液12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为(33.1±6.3)岁;病程6-31个月,平均病程(17.1±2.8)个月;31例单侧乳头溢液,9例双侧;28例1孔溢液,12例2孔或2孔以上溢液。8例患者伴有乳房疼痛,8例可触及乳腺包块,所有患者均同意手术治疗。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 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FVS6000ML乳腺导管内窥镜,0.76mm光导纤维内径,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进行溢液乳孔的查找,0.5%利多卡局麻,溢液乳腺导管用乳腺导管扩张探针进行扩张后将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置入,生理盐水缓慢注入。内窥镜置入中内视镜角度逐渐调整,各级导管依次进入并观察有无异常及占位性病。检查完毕将生理盐水排净,红霉素软膏外涂乳头,无菌纱布包扎。

1.2.2定位及手术方法 42例患者均行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下体表投影结合乳腺导管扩张针双定位方法手术。诊断并明确病变部位后,根据进镜的方向、深度并结合乳腺导管内窥镜用记号笔进行体表标记,乳腺导管扩张针沿病变乳腺导管插入并固定,选择乳晕边缘做小切口或放射状切口,将扩张针用止血钳于病变乳腺导管上固定好,结合体表标记查找病变乳腺导管并将病变乳腺导管及少量周围组织切除,冰冻并送检。

1.3观察指标 将术前经乳腺导管内窥镜检查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患者随访24个月观察复发以及乳头溢液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结果 42例患者中术前经乳腺导管内窥镜诊断为24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17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病,1例乳腺导管癌,无炎性病变者,21例2级导管内, 18例3-4级导管内,3例病变位于1级导管内。

2.2手术及病理结果比较情况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病变乳腺导管均找到,标本均找到病变组织。手术时间42-60min,平均49min,平均出血量为5ml,切口长度2.0至2.5cm。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分别为21例、16例、1例、4例。术前乳腺导管内窥镜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符合率87.5%(21/2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符合率94.12%(16/17),乳腺导管癌符合率100%(1/1),总体符合率为 90.48%(38/42)。

2.3随访 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均未复发及乳头溢液发生;乳腺导管癌1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

3讨论

乳腺导管内窥镜可使乳腺导管腔内壁情况在直视下观察,达到Ⅳ级乳管,体表定位准确,图像可及时取得并实时保存,提高诊断准确性,使手术范围缩小。本研究中乳腺导管内窥镜诊断为24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17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病,1例乳腺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窥镜下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于主导管或2级以上导管开口处,为红、黄、白相间实性占位,小颗粒状光滑表面,在管壁或堵塞乳腺导管中突出或隐藏,可带细小蒂且易出血,部分于乳腺导管腔内前后移动,范围小,管壁富有弹性且光滑。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呈多发性病变,发生于3-4级小导管内。乳腺导管癌在管壁上可见不规则隆起性病变,灰白或淡红色色,无蒂,较大瘤体,较宽基底部,乳腺导管壁僵硬,血管丰富[2]。本研究中术前乳腺导管内窥镜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符合率87.5%(21/2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符合率94.12%(16/17),乳腺导管癌符合率100%(1/1),总体符合率为 90.48%(38/42),提示,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在诊断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均未复发及乳头溢液发生,乳腺导管癌1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提示,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可以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尹红等[3]通过对151例乳头溢液患者采用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诊治,发现诊断准确性高,疗效满意,其结果与本结果相似。

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采用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诊治,能较为准确的判断病变性质,手术定位准确,提高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慧.纤维乳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诊治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13):303-304.

[2]付明刚,郭晨明,刘莎,郭丽英. 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15,28(33):142.

[3]尹红,陈杏初,肖立新.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7):1403-1404.

论文作者:安钢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在治疗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安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