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分层教学的浅探与实践论文_徐明杨

(如皋市白蒲镇阳光初级中学)

摘要:针对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写作无动力的现状,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以“学生分层发展”、“同层异组竞争”、“师生逐层评价”三个紧密联系的可操作策略,对初中作文分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作文;分层教学;面向全体

新课程背景下作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作文是学生在语文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方面最有力的反映,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1]写好作文对于学生学好语文学科、展现自我风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现行的写作教学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写作兴趣不浓、作文教学反馈质量不高······作文教学让众多教师感到苦恼,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探究后,笔者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

学生由于先天资质、家庭环境、个人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写作水平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我们如果希望每个学生在作文的各个方面都能达到较为理想的训练,从客观上来说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但是传统授课模式下的同一目标、内容与评价标准,又未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真正地做到“面向全体”。教师难以在作文教学中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难以在写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教师丧失了教学热情,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

如何破解作文教学的困境?笔者在多番的理论学习、实验对比后发现,唯有分层教学,才能够改变作文教学低效的局面。

新课程背景下作文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借助他人帮助后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假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超过了该生“最近发展区”的阈值,那么,这种教学活动是近乎无效的。

2.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是我国儒家教育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孔子早就提出了在教育方面要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素材的运用、手法的使用、结构的安排等方面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达标要求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指出,“某种方法对某种情况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它可能就不是最优的方法”。[2]因此,根据个体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只有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标准,通过分层教学的手段,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去获得写作的进步。

新课程背景下作文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

如何做到“面向全体”的作文教学呢?针对学生的情况,笔者做了如下实践探究。

1.学生分层发展

笔者依据中考作文阅卷标准,将班级学生分为A、B、C、D四类,具体划分依据如下:

根据四类学生的现有水平,笔者在每堂作文课中提出不同程度的写作要求。如A类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要力求打造作文亮点;B、C、D类学生每次在原有基础上,要选择一个突破项。

2.同层异组竞争

分层发展阶段主要是为了激发出学生的写作欲望。在此之后,笔者又设计了同层异组竞争的衔接方案。

笔者在分层发展的基础上,将四类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小组内,确保每组有一名A类生,两名B类、C类生,一名D类生。每次写作课结束后,将各组同层次的学生作文放在一起进行批阅,具体打分策略如下:

各类别学生在原本具备的指标都达成后,将会获得一个基础分,这个分数由A类学生开始递减;各类学生在基础分达成后每达成一项新指标,都会获得一个加分项,这个分数是由A类学生开始递增。那么综合之下,各类学生都能够比较容易地达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并且最终不仅仅是在同层内形成了竞争效果,B、C、D类学生都会因为加分项的存在,对上一类的学生造成不小的“威胁”。

3.师生逐层评价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传统作文评价模式的一个问题。教师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导致评价跨度过大,学生无从抓起。A类生在教师指导后能够迅速做出调整,但B、C类生,则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去消化,D类生就更不必说了。

基于此,笔者对于作文的批阅采取了师生逐层评价的方式。教师主要负责A类学生的作文批阅,A类学生负责B类学生的作文批阅,以此类推。教师每次挑选各类学生中的第一名进行讲解,方面各层次学生了解自己在当前状态下如何改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与同学互动来拓展寻求新信息的能力。”[3]所以,逐层评价的批阅方式,也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从“评”中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写”的能力。

总之,作文分层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进行了适合自身的学习,使基础薄弱的学生体验写作过程的无上快乐,使基础良好的学生得到写作水平的稳步提升,使能力出众的学生取得写作特色的长足发展,最终实现作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和素养价值,体现教师的育人价值和创新价值。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

[3]郭继福.作文修改的三种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06

论文作者:徐明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作文分层教学的浅探与实践论文_徐明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