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论文_鲁斯佳

湖南省人民医院 410005

【摘 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要点。方法:将80例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方位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动脉瘤介入术后治疗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借鉴使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Methods:80 cases afte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compared two groups of nursing outcome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ospitaliz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cost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by aneurysm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given for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a certain extent,can shorten the patients in recovery period,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worthy of use for reference.

[keyword]: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ubarachnoid hemorrhage;clinical nursing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后导致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提高25%~30%,从而导致话只能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等均显著升高[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一般病情都很重,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很高,因此如何通过术后的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术后情况时本次研究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研究资料

2014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经过颅脑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为颅脑动脉瘤破裂,其中动脉瘤直径小于5mm为18例,5~10mm为40例,11~25mm为22例。排除系统异常、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疗。将以上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33~6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31~65岁,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等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组间的相互比较。

1.2手术方法

在放射科介入室,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取仰卧位,予心电监测、吸氧、建立左上肢静脉通道后,行全麻插管,以双侧腹股沟为中心,肚脐以下及大腿中段以上络合碘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无菌孔巾及无菌大单,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er股动脉穿刺技术、置入6F鞘,全身肝素化,用6F导引导管超选右侧椎动脉,选取工作位角度,路图指导下微导丝导引微导管进入动脉瘤体内,通过动脉瘤瘤体内微导管填入弹簧圈,复查造影,直至动脉瘤完全不显影,遂结束手术。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对患者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和碘试验检查等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确保患者的呼吸道路通畅。手术结束后,对需要送往重症监护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监护,叮嘱患者至少卧床24h并禁食6h。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①在术前充分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交流,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的简单方法以及风险系数等,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医疗纠纷。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全力解除患者紧张的情绪,可以在术前30min向患者肌肉注射0.5mg的阿托品和0.1g鲁米那钠。②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平卧在手术台上,同时防止患者鞘管内形成血栓,在静脉治疗过程中保持静脉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用动脉造影观察载瘤动脉及远端的血流情况,查看是否有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的假性动脉瘤,从而防止意外。③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减少血栓的形成和脑缺血等并发症带来的不良后果。经常更换患者的体位、按摩受压部位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必要时可以给予患者镇静和止痛的药物。在饮食方面叮嘱患者多吃蔬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便秘的发生[2]。④并发症的护理。血栓是比较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因此,术后需要在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对下肢进行环形按摩,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当血栓发生后,立刻采取CT、DSA等检查,或者进行溶栓治疗。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意程度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表,满分为100分,≥85分为满意,≥70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数据分析

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率的比较用卡方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两组数据相比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住院治疗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动脉瘤破裂后可引起出血,同时动脉瘤压迫周围脑组织,从而诱导血管的痉挛,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于该类疾病临床上一般采用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的创伤性比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而颅内动脉瘤继而栓塞术具有创伤小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今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3]。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加强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术后闭塞率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4,5]。因此在本次的临床护理研究中我们给予观察组的患者术前心理疏导,因为该类疾病较为特殊,许多家属和患者均难以接受,因此术前的良好沟通可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增加他们的配合度使得手术得以顺利的开展。在术后根据患者和手术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而术后给予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从而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还给予了患者饮食等方面的护理,总之,从各个方面对话只能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促进患者的恢复速度。通过整体的护理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考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从而进一步证明整体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的护理研究,我们最后认为,采用整体全方位的护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辅小芹,丁蓉,汤琪春,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2,11(10):21-22.

[2]陈宏玲,刘振川,陈明慧,韩红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07(05):23-33.

[3]陈美华,余庆丰,朱小英.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33):3123-3124.

[4]袁晓丽,曾芬莲,彭亚敏.血管内栓塞治疗烦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421-1422.

[5]李 平.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5):301-302.

论文作者:鲁斯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8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论文_鲁斯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