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论文_张君乐

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论文_张君乐

山东省莱西市店埠镇朴木中学 266608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要做到“五有”,即脑中有“纲”(课标)、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维目标要整体化。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整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知识与技能”立足于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立足于学生“会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立足于学生“想学”,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

2.重点难点要策略化。对于一节课,如何突破重点、分解难点一直是初中数学老师关心的问题,因此,一般教师在备课中都能罗列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但这还不够,还要思考如何来突破重点、分解难点,这样在备课和上课时才会手中有“法”。

3.情境设计要有效化。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开展数学教学的前提,它能起到思维的定向、激发欲望的作用。

4.探索新知要活动化。有效的数学活动要遵循数学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认知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要从具体事例出发,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5.例题讲解要方法化。例题怎样呈现?思路怎样发展?解题有何规律?题目能否延伸?方法如何揭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怎样活动?……

6.练习反馈要基础化。在组织练习反馈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基础性,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情况,综合性不能太强。

7.课堂小结要多元化。课堂小结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本课堂的总结与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与之匹配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作业设计要层次化。作业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层次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去完成。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体验数学的妙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应用、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可偏废。

9.课后反思要理性化。

教师写课后反思,其作用有三:

(1)可以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培养严谨的教学风格。

(2)有利于系统的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便于教育科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研就是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师生的负担。要研究这些课题就要在教学中掌握第一手材料,记录一下真实的数据,认真琢磨探索,再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这便是研究成果。

二、有效提问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不如父母的意,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大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

三、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1.热情。一是对学生热心,主要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和信仰传达给学生。

2.期望。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而没有相应的帮助措施并不能有相应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体验。要使教师期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

3.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可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师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论文作者:张君乐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论文_张君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