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新疆阿克苏 84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为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并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200例新生儿,作为优质组,回顾性分析其护理资料;并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并行常规护理的200例新生儿,作为常规组,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疾病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相比常规组,优质组新生儿护理期间疾病发生率更少,家属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科室为新生儿提供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其病发率,且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实施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189-02
相比临床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新生儿护理是一项较为特殊且专业性强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儿作为一个弱小群体,其护理服务更是备受关注[1]。有学者研究认为[2],为新生儿提供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对确保其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并深化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为新生儿提供全方位优质护理。本次研究中,我院在传统的护理方式上进行改革,为新生儿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现将护理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我院产科分娩的200例新生儿,设置为优质组,其中男婴115例,女婴85例,出生孕周38~42周,平均(40.15±1.64)周,体重2.5~4.8kg,平均(3.65±0.24)kg;
另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200例新生儿,设置为常规组,其中男婴112例,女婴88例,出生孕周38~41周,平均(40.11±1.61)周,体重2.6~4.7kg,平均(3.62±0.25)kg。所选新生儿均为单胎妊娠出生,纳入研究前均无其他异常疾病。
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比较。同时选择常规组家属200例,年龄25~33岁,平均为(29.6±1.4)岁;优质组家属200例,年龄24~32岁,平均为(29.8±1.3)岁。
1.2 方法
常规组按照临床传统护理流程进行。而优质组则给予优质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
(1)帮助产妇适应角色转变: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建立起照顾新生儿的信心。
(2)环境监测:新生儿病房温度控制在24~28℃,湿度在55%~65%之间,密切监控周围环境的状况并及时调整。
(3)新生儿床旁生活护理:
①出生后72h内做好新生儿的体位护理,由临床护士给新生儿交替更换侧卧和平卧位,体位要求新生儿的手能够碰到自己的面部,避免过多束缚新生儿肢端,确保其手脚能够触碰物体以增强安全感,另外对过度烦躁或喜欢挠抓面部的新生儿,可适当佩戴手套。
②密切监测新生儿大小便、脐带、胆红素及喂养情况,为床旁新生儿规范洗浴及脐带护理操作,并向新生儿家属提供健康宣教,向其指导正确护理方法,促使医护人员与产妇之间建立友好护患关系,利于今后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
③加强对新生儿腋窝、颈部及会阴等部位皮肤护理,便后及时冲洗新生儿臀部,随后擦净水渍,保持新生儿臀部干燥。
(4)亲子关怀:安排婴儿与其母亲相接触,通过与新生儿肢体触碰等亲子互动的方式,建立融洽亲子关系。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在护理期间疾病发生率,并发放科室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给新生儿家属,评估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新生儿病发率
优质组新生儿病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期间病发率[n=200,n(%)]
3.讨论
有研究显示[4],产科新生儿护理质量与其日后生长发育存在一定联系,并与新生儿在产科护理期间的疾病有直接联系。优质护理作为一种科学护理模式,恰好满足现代人民对护理服务提出高要求的标准。据学者研究发现[5],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新生儿的生存品质,继而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是评定护理水准及医疗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本研究中,我院针对新生儿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结合新生儿发育特点,实施全程优质护理,首先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帮助其顺利渡过角色转换,为后续护理新生儿打下良好基础;随后在对新生儿展开护理工作时,注重细节护理,包括新生儿的体位、皮肤及生活护理等,使新生儿的身体条件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为其提供优质生活环境,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发现,优质组与常规组新生儿在护理期间疾病发生率分别为3.5%与13%,显然优质组新生儿健康程度更高,护理效果显著,随后调查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价发现,优质组同样高于常规组,由此可见,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可让新生儿得到连续、无缝隙的高质量护理干预,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进而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全程优质护理的实施,让新生儿从出生即开始享受院内最佳的护理服务,同时让产妇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确保母婴安全,对新生儿预后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龚义侠,贾峥嵘,张媚,等.基层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82-1684.
[2]曹红梅.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3):34-35.
[3]李显兰,高敏,周玉梅,等.新生儿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93-94.
[4]熊小云,陈丽莲,黄颖穗,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开放式脐部护理措施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49-1451.
[5]沈萍,王娜,易顺芝,等.优质护理对新生儿智能发育及家长满意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1):46-47.
论文作者:彭冬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新生儿论文; 全程论文; 家属论文; 产妇论文; 常规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