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小儿输液的整体护理论文_刘媚英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516001

【摘要】目的:探究门诊小儿输液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门诊小儿输液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针对实验组,基于常规治疗方法前提下,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基于不同护理措施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扎针一次性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处理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小儿输液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家属满意度,优化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医学广泛推广。

【关键词】门诊小儿输液;整体护理;效果

由于小儿年龄较小,认知程度不高,对陌生环境存在抵触心理,加之小儿身体发育尚不完全,血管不易显露,导致扎针难度较大。同时,受小儿爱动的习性干扰,对正常输液过程造成一定影响[1]。由此可见,门诊小儿输液具有难度高的特点,一次性扎针成功较难,从而影响家属满意度。鉴于此,如何避免输液遭到患者破坏,为正常输液提供保障成为门诊小儿输液相关人员关注的焦点[2]。本文以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门诊小儿输液患者为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到本院参与治疗的100例门诊小儿输液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男31名,女19名,6个月至4岁为患者年龄区间,(2.480.13)岁为患者平均年龄。针对实验组,男28名,女22名,1岁至5岁为患者年龄区间,(2.911.32)岁为患者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且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2.2实验组 针对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一方面,针对常规治疗方式如下所示:(1)对患者身体进行常规检查,并及时观察患者体征,确诊患者病情。(2)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合理配药,并进行输液前试针。一旦发现患者存在过敏现象,需立即更换药物。(3)待完成试针工作后,基于消毒条件下,护士对患者进行扎针开始输液工作。等到完成输液后,护士拔掉针头。需注意的是,在输液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待详细检查原因后,与主治医生沟通,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针对整体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由于患者意识缺乏成熟,对陌生环境易产生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此,本院设置有专门供小儿输液的输液室,并放有大量玩具,为患者输液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缓解患者的陌生感、焦虑等不良情绪,为输液正常进行创作条件。(2)一次性扎针成功是减轻患者输液时疼痛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是家属关注的焦点。因此,提升护士专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指导护士掌握扎针要领,提升护士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扎针前,护士应强化与患者间的交流与沟通,获取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积极配合,促使一次性扎针成功率得以提升。(3)输液过程中,护士应时刻陪在患者身边,时刻留意输液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发热、面色苍白、过敏等症状,在立即停止输液的前提下,告知主治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4)输液后,护士应对患者进行适当安抚,辅助患者按压好血棉,避免出现血肿现象。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基于同样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性扎针成功率、家属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处理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门诊小儿输液与成人输液存在差别,小儿患者易对医疗器械以及陌生的医院环境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小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抵触心理,影响输液正常进行[3]。同时,由于小儿患者具有好动的特性,加之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较好的配合,大大增加护士扎针难度,致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整体护理是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门诊小儿输液患者为对象,在随机分组方式作用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实验组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一次性扎针成功率、家属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处理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门诊小儿输液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护士专业技能操作水平,缓解小儿患者恐惧等消极情绪,提升家属满意度,增加一次性扎针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医学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穆道银.门诊小儿输液的整体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7-368.

[2]陈泓羽.门诊小儿输液120例的整体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1:5208-5209.

[3]陈娟.安全护理在门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1:116-117.

论文作者:刘媚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门诊小儿输液的整体护理论文_刘媚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