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9例论文_梁凤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药物组采用蒙脱石散及双歧杆菌治疗,针刺推拿组采用针刺及推拿治疗,将9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药物治疗组和针刺推拿治疗组各49例。结果:药物治疗组49例,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针刺推拿组49例,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针刺及推拿治疗小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药物;针推;肠炎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37-02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潜伏期48h~72h,发病急,初期伴有低热和呕吐,随之出现水样便和蛋花样酸性便,或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粘液,同其它病毒性疾病一样,尚未有特效药物治疗[1]。每年秋冬季为轮状病毒肠炎的高峰期,因而该病曾为“秋季腹泻”[2]。

1.临床资料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防急发(93)第37号文公布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对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标准[3],将本院收治的9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患儿,男37例,女51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针刺推拿组各49例,年龄在0.5~5岁,病程均在3天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1 治疗方法

(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组主要予服用蒙脱石散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于1岁一下患儿每次3g,1~3岁一次6g,每日三次,3d天为一疗程;复方乳酸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6个月内婴儿每次1片,0.5~3岁每次2片,3~12岁每次3片,每日3次,3d天为一疗程。(2)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临床多分为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伤食泻,其中湿热泻最为常见,约占全部中医证型69.1%,风寒泻占16.3%,脾虚泻占9.1%,伤食占5.5%[4]。湿热泻常取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板门推向横纹,清天河水,揉脐与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脾虚泻取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宫,推三关,揉脐,顺时针摩腹,按揉足三里,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推上七节骨。寒湿泻取补脾经、大肠,板门推向横纹,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伤食泻取补脾经,清胃经,揉板门,清补大肠,运内八卦,揉中脘、脐与天枢,分腹阴阳,揉龟尾,推下七节骨。推拿每日1次,每次约30分钟。(3)针刺:临床治疗时主要采用毫针进行针刺双足三里,双天枢,中脘,四缝,水分,气海、内关,合谷。其中在针刺时需要0.1寸针直刺,并轻轻捻转运针,有针感后起针。

2.疗效判定标准

均以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公布的《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5]为疗效评判标准。显效(痊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小时粪便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3.计算与分析

见表。

按α=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疗法针对婴幼儿的有效率不同,且针刺推拿疗法总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

4.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于中医学“泄泻”的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泄泻发生多因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阳虚、脾胃虚弱等。《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胃健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而下降,而泄泻做矣”。推拿治疗泄泻应遵循治病先治本的原则,由于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肠胃娇嫩,而婴幼儿时期又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要大量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物质,这就使小儿消化系统的负担加重,因此,无论是家长喂养不当,还是感受外邪,或是用药不当,都会损伤小儿的消化功效而致腹泻。针刺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既能调节脾胃,益气止泻,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避免因用抗菌药物而引起人体正常失调。以足阳明胃经、任脉、督脉为多,其次为手阳明大肠经等经脉。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因“合治内府”,其能肃降胃腑气机,使胃气通降,脾气则升,受纳运化,水精四布,湿滞而大便转实。中脘为胃之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募穴为脏腑之气汇聚之,能调整胃肠的运化与传导功能。以上各穴相互配合,能调整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失衡而止腹泻作用。又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代充,筋脉待长,故在治疗中手法要轻柔,针刺要浅,取穴应少而精,故针刺手法采用轻柔浅刺速出法,浅刺皮肤一定的穴位,便可以通过皮部-孙脉-络脉-经脉途径发挥作用,以疏通经络调整脾胃的运化与传到功能,达到运脾和胃而止泻作用[6]。通过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肯定,避免了小儿服药困难及打针的痛苦,防止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菌群失调,耐药性增加的问题,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源源,贡雪芃,社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药物研究的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年7月第35卷第14期.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6-12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腹泻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4]张子燕,沈红岩,王雪峰,运脾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5):967-968.

[5]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中医实用儿科杂志,1998年(第13卷)第6期.

[6]孙惠霞,推拿配合浅刺疾出针刺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J].社区中医药,2012.14(34).259.

论文作者:梁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9例论文_梁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