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研究

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研究

卢忠君[1]2000年在《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体制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其中的国有企业的经营却日益困难,许多国有企业都发生了亏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扩大。尽管中国制造业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很不适应当今全球化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制造业作为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为中心,无论生产什么产品都是“不愁嫁的皇帝女儿”的观念,盲目追求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布局、技术装备和人员的知识技能等都已形成一整套刚性很大的、生产品种单一而且固定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是适应少品种大批大量制造的产物。总起来说,我国制造企业在观念上、组织上、战略上、技术上(包括技术装备)和人员上都与当前全球性的变化频繁的市场环境有很多不相容之处,这一矛盾已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与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对手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导致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一方面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弊端日益凸现,管理方法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显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是难以为继了。制造业作为国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竞争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必须正视和解决的迫切问题。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成为制造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快速反应系统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它使企业成功地实现了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全面企业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因此,研究我国制造业如何实施应用快速反应系统,对于改变企业管理落后局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世界企业管理模式相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应用系统论的思想,研究了我国离散型制造业实施快速反应系统的可行性,为我国制造业实施快速反应系统提供了参考 模式。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由,共分五个方面的内容: 是简要叙述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二是介绍了我国制 造业的现状:三是叙述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四是研究了提 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丘是介绍了实施快速反应系统对企业 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是快速反应系统概述,共分四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介绍了快速反应系统管理思想的发展,从而揭示了山定 货点法到 MRP、MRP 11至 ERP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每个阶段 对生产管理的贡献与不足;二是介绍了快速反应系统的内涵;三 是叙述了快速反应系统在九个方面的的主要特征;四是分析了实 施快速反应系统的初步绩效。第三部分是快速反应系统的结构与 功能,共分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论述了离散型制造业生产管理 的特点及其对经营管理的特殊要求;二是针对其特点和要求设计 了快速反应系统的主流程图,来确定对快速反应系统的需求,并 出此设计了快速反应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三是对12个管理于系 统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阐明了其设计的基点及依扼。第四部分 是快速反应系统的实施与应用,共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 了快速反应系统实施的先决条件;二是实施快速反应系统的方法 和步骤;三是实施快速反应系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是实施快 速反应系统后的经济效益分析。第五部分是沈阳鼓风机厂实施快 速反应系统案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该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现 状和沈鼓实施快速反应系统的综合情况,以此来验证快速反应系 统实施的可行性。最后为结束语,是全文的结论,对快速反应系 统在我国的实施前景做了概括。

薛治辉[2]2002年在《制造企业快速反应物流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通过对快速反应物流系统的研究,探讨了为快速响应顾客日趋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制造企业如何整合其物流系统,增加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课题。 快速反应物流系统追求高效、协调的整体效果。自从供应链的管理方式被引入物流界以来,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思想得以广泛应用。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使得链上企业相互信任,互相学习,达到共同的利益目标。合作伙伴关系应用于供应商,可以使得供货准确、及时,确保质量和交货期。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思想同样可以应用到生产车间,下道工序即是上道工序的需求方,上道工序是下道工序的供应方,及时、友好、负责的伙伴关系能使生产系统顺畅、准确地运行。准时制管理(JIT)的原理是根据需求拉动生产和供应,降低库存积压,是实现快速反应物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策略。 从物流系统的角度来说,任何不增值的活动都是浪费。快速反应物流系统要尽量剔除那些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价值的多余活动(如搬运、装卸、仓储等),这些活动应尽可能地让“第三方物流”机构来完成。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实施快速反应物流系统的根本保障。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总是以惊人的速度在更新着,因特网的广泛普及为快速反应物流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顾客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产品品种日益增多,顾客个性化设计渐成时尚,这些需求上的新特征,促使企业必须能够不断满足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多品种、少批量、多频次的敏捷制造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生产的重要特征。 论文介绍了物流系统的发展概况,以及制造企业快速反应物流系统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在快速反应物流系统中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利用准时制思想管理物流系统的管理策略,并对影响快速反应物流系统建立的因素(如质量因素、设计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就快速反应物流系统中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部分,针对制造企业的生产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借助实施案例对快速反应物流系统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

谭跃雄[3]2006年在《基于柔性的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制造企业竞争的核心优势从过去的低成本竞争转向基于时间和柔性的服务竞争,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为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商业机会,同时也带来严竣的挑战。大规模定制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营模式,已成为现代制造企业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战略构成,而建立在柔性基础上的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则是制造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论文以开放市场竞争和企业大规模定制快速反应需求为背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企业大规模定制运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制造企业竞争模式演变及敏捷制造理念对大规模定制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阐明了企业柔性在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及大规模定制系统功能设计、资源配置和快速反应能力构建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为了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大规模定制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柔性,并以较低的资源成本获得最快响应客户定制需求的能力和优势。为此,在大规模定制企业柔性制造策略和柔性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大规模定制系统柔性的矢量合成,建立了大规模定制系统柔性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论文通过对大规模定制企业快速反应模式及快速反应机制、大规模定制系统功能及功能效用的分析,研究了大规模定制企业快速反应机制与系统功能、系统柔性、资源结构、运营成本及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适应性,以及柔性对大规模定制功能效用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影响。另外,通过引入大规模定制系统柔性综合指数,建立了基于柔性的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诸要素的贡献度函数和综合模型,研究了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诸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形成机理,研究了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要素变动(投资)对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贡献的影响。论文在大规模定制企业资源结构及资源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柔性成本和质量成本引入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的资源配置研究当中,建立了基于柔性的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的资源配置分析模型,研究了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和配置方法,并对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的资源配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边际分析和影响分析。论文结合康普公司大规模定制的运作实践对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模型及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大规模定制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再造的实施策略,提出了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构建的有效途径。

徐晓春[4]2005年在《服装企业适应快速反应系统框架分析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日显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产品周期日益缩短,服装因其时尚性和时效性更显如此。如何快速反应,及时生产出顾客需要的服装产品并快速抢占市场去赢得竞争,对中国服装企业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就服装行业面临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及需求特点,对企业在服装这一劳动密集型且管理水平较低的行业中,如何进行生产、物流及信息的快速反应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力图构建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框架。 本论文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 首先,对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框架设想。介绍了服装产品的特点和当前我国服装企业所面临的困难。通过快速反应原理及实现快速反应系统的方法,指出服装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应的快速反应体系。 其次,分别从服装企业生产、服装企业物流、服装企业信息系统出发,通过理论和数据分析,讨论了服装企业适应快速反应生产模式、服装企业适应快速反应物流模式和服装企业适应快速反应信息系统。 最后,通过对服装企业生产、物流、信息三方面的整合分析研究,构建出现代化服装产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基础框架。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提升竞争力,运用生产、物流与信息的结合,形成有效的整体框架,真正实现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 论文通过对我国建立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服装企业应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要求,采用适合快速反应系统的模块式或吊挂式等生产方式,采用满足快速反应系统要求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并提出建立现代信息系统如ASP系统是适应快速反应的保证,由此实现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

孙筱[5]2013年在《快时尚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消费者对服装时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对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我国服装品牌多以生产制造为主,缺乏创造力,一直以来在产品价格、数量等较低层面竞争,服装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序低,工艺技术比较落后。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服装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我国服装行业正在逐步调整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快时尚企业的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本土品牌进行运营模式改革,促进了我国服装企业产品设计多元化发展,为我国服装企业改进和提升提供现实参考意见,为其转型升级指明方向。快时尚服装品牌的首要特征就是“快”,快时尚企业的运作模式很好地契合了当前服装消费市场的特征。本论文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快时尚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快时尚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到相应的排序结果。通过总结快时尚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核心要素,同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快时尚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分析评价其快速反应能力,逐一总结各影响因素指标,与本论文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快时尚企业进行快速反应能力评价,企业可以根据评分结果找到自身薄弱环节,做出相应改进。

马夫侠[6]2009年在《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纺织服装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纺织服装业的巨大变化,加快推动了快速反应系统在纺织服装业的应用。尽快建立、完善快速反应系统,可以帮助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缩短同国外市场的差距。本文主要对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提出我国纺织服装业应该建立快速反应系统;接着给出纺织服装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快速反应能力影响的假设;然后根据影响因素制定出调查问卷,对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并修改、验证假设模型。通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影响因素与快速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路径:供应链管理对于快速反应能力的直接效应是最大的,其次是销售,再次是现代先进技术。另外供应链管理、现代先进技术、研发和生产环节、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销售之间存在相关性;最后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结论,从供应链管理、现代先进技术、研发和生产环节、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销售等方面提出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建议。

杨长辉[7]2004年在《制造企业快速反应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论文以制造企业及其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为研究对象,以快速反应为核心,首先提出了制造企业快速反应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快速反应体系结构和快速反应方法论,进而构造了由核心层、使能层、支撑体系层、理论基础层四层组成的快速反应体系结构,并对该体系中各组成部分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分析。 然后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由供应商、制造企业、分销商快速反应能力评价三部分组成,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分析;认为,通过对供应商、制造企业以及分销商快速反应能力的评价可以得到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用AHP法测评快速反应能力的评价过程。 其次构建了制造企业快速反应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并对制造企业快速反应供应链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制造企业快速反应供应链中Multi-Agent的协作机制,提出了基于单目标和多目标的Multi-Agent之间协商模型,建立了制造企业快速反应的供应链Multi-Agent系统,分析了Multi-Agent以及Agent联邦的运作过程,提出了基于Multi-Agent的制造企业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最后研究了制造企业如何实现快速反应,分析了如何实现协同产品研发设计并研究了基于超市经营模式的物料存储和配送流程,分析了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如何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研究了制造企业实现快速反应的战略、组织、人力资源、文化和领导五个支撑体系。认为,制造企业以核心竞争能力为基础,通过业务外包并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组织转型,建立面向流程的供应链管理团队;充分利用自己以及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人力资源;整合自己以及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之间不同的企业文化;选取合适的领导方式才能重塑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满足客户或市场需求的变化。

魏民[8]2014年在《基于流行趋势预测的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构建》文中提出随着国外品牌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使得服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应对该局面,我国服装企业必须采取快速反应系统。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一般制造业快速反应系统的规律,加入服装业的特殊性,总结出服装业的快速反应系统模型。同时,消费者需求个性化越来越明显、趋势变化周期越来越短,使得流行趋势预测对服装企业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帮助下,流行趋势可以更好的被分析出来,并进一步服务于服装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各个环节。在服装业快速反应系统模型的基础上,依据价值链理论、供应链理论、流行趋势理论将服装企业划分为三类企业,即高效反应类、低成本快速反应类、极速反应类。之后,选取其三类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分别分析了各自的快速反应系统及各层次的实现情况。在对比三类企业的流行趋势及预测在各自快速反应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之后,构建出基于流行趋势预测的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再之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对现行国内某品牌快速反应系统进行改造,指出其应该做出的改变,助力其最终实现对流行趋势预测的快速反应。

王晓健[9]2010年在《中国企业地域多元化的控制机制研究:信息技术能力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在中国境内的地域多元化战略是当前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然而,由于中国市场的分散性和复杂性,如何把分散的市场有效地控制运行起来发挥协同效应,成为企业实施地域多元化战略的关键。进而,中国企业要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即构建合适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支撑这种控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理论上,中国市场的分散性现实已得到中国经济学理论界的认可,然而基于这种中国市场分散性的企业战略行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迫切需要整合制度基础观(IBV)和资源基础观(RBV)来解释基于这种中国市场分散性的企业战略行为。同时,将一直游离于战略和组织研究之外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力整合在战略、控制的框架内是一个可深入的、有价值的研究契机。基于上述现实与理论背景,本文提出以信息技术能力的视角来研究中国企业地域多元化的控制机制,旨在揭示中国企业是怎样以信息技术能力为支撑实现在国内地域多元化中对异地组织的控制,从而提高地域多元化绩效。即,探讨信息技术能力为企业总部对异地组织实现集权的统一性和分权的灵活性从而实现协同效应的内在机制、分析企业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能力以应对中国市场分散的外部制度环境进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提出了关于地域多元化下的控制机制、信息技术能力与绩效的概念模型,然后采取国际上规范的学术案例研究方法,通过理论抽样选取青岛啤酒、中集集团、海尔集团和苏宁电器等四家行业领导企业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多种方法和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然后采取内容分析、编码、类型匹配分析(Pattern matching)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来进行案例分析,同时运用多重数据间的三角验证(triangulation)等方法保证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其后进行文献对话、讨论和对概念模型进行修正,并提出了命题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讨论,获得以下结论:第一,在信息技术能力与制度因素(当地市场化程度)、市场因素(行业一体化潜力)和组织管理传统的交互作用下,企业采取了基于活动的、在不同价值活动集权分权同时并存、动态协调的控制机制。具体而言,当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时,当地市场化程度越高,越可能采取较高程度的集权控制。当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时,行业一体化潜力越高,越可能采取较高程度的集权控制。当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时,企业的集权文化越强,越可能采取较高程度的集权控制。第二,信息技术能力并不直接对控制机制与绩效的关系发生调节作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效能这个中介来发生调节作用。信息技术应用效能正向调节了控制机制与绩效的关系。具体而言,当信息技术应用产生了效率效能时,研发、财务、采购、生产的集权控制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绩效。当信息技术应用产生了快速反应能力效能时,营销/服务的集权控制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绩效。第三,信息技术能力具有路径依赖性。在企业地域多元化的不同历史时期,为适应多样化和复杂的各地环境,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与控制机制设计相互制约、共同演化,体现在关键价值活动的不同控制程度组合,从而解决了与异地二级组织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但是这个过程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国企业在管理问题导向和信息技术导向等两个方面的驱动下呈现出中国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的地域多元化控制机制的演化路径。第四,在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在分散的中国市场中采取母子公司制以满足合法性要求,但实际上以信息技术能力为支撑设计控制机制,使得企业在母子公司体制下产生出总分部的整合效应实现对效率机制的追求,这是企业面对制度压力的主动性战略回应进而获得竞争优势。亦即,企业内部采取基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控制制度安排来追求效率机制,弥补了由于适应外部合法性而造成的组织效率的损失。第五,即使在经济转型期的制度环境中面临巨大的制度化压力,企业的战略选择也不单纯是以制度为基础的,企业对制度的战略选择、适应和回应,以及最终能够获得的竞争优势,还是基于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而实现的,这又是符合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本文揭示了中国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的地域多元化控制机制及其演化路径,创新点与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本文以IBV分析中国企业基于国内市场分散性下某一具体的战略行为在一定程度扩展了IBV对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行为的解释范围,验证了合法性机制理论在中国企业地域多元化中的应用,这是一种新的情境对象,推动了IBV理论中关于制度环境与企业战略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第二,本文整合RBV观点拓展了IBV的合法性机制在中国企业战略行为解释力度。第三,本文将战略、控制和信息技术能力以合理的理论逻辑整合在一个框架内,大大丰富了对信息技术的战略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的认识,弥补当前对信息技术认识的不足。亦拓展了对控制机制的研究。第四,本文运用国际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揭示“怎样”的内在机制问题,推动了情境嵌入式的中国企业战略行为的研究,对地域多元化研究、组织控制研究、信息技术能力研究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本文在实践上,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在经济转型同样的阶段、面对同样的制度环境,为什么这些企业能够成为“杰出企业”?结构化地呈现并从理论上凝练出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在国内采取地域多元化战略并有效实现整合、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的行为规律、特点和路径,这将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战略决策者具有积极的前瞻性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何斐[10]2012年在《基于限制理论的SPA服装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GAP、Uniqlo、Zara等国外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专业门店经营模式)品牌服装企业凭借其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以及其高效的产品供应能力,在全球服装消费市场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近年来,Zara等快时尚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对我国传统的服装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伴随着这一现象,国内对于这类企业的快速反应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我国服装企业也纷纷开始采用SPA这一经营模式,在企业运作中采用产、供、销-体化的运作模式。但是国内大部分服装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在渠道运作中,无法构建如Zara一样的快速反应体系。基于这一行业现状,文章以限制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s,TOC)为指导,通过分析国内外SPA品牌服装企业的营销渠道模式现状,梳理国外SPA品牌服装企业构建快速反应渠道模式的关键点,并结合我国SPA服装企业在渠道运作中的特点,运用TOC管理理论中的核心管理理念(聚焦五步骤、TOC思考程序,有效产出会计观)论述国内SPA品牌服装企业构建快速反应营销渠道模式的关键点,设计出有利于我国SPA服装企业进行分销渠道管理以及分销库存管控的拉式补货体系,建立流程模型。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基于拉式补货体系的渠道系统的利润核算模型,以核算拉式补货模型对渠道内各个成员的销售利润所产生的影响,从理论上验证拉式补货模型在以特许经营为主的国内SPA服装企业运用的可行性。为国内SPA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渠道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国内S品牌TOC渠道管理模式的操作实践,对国内SPA品牌服装企业的物流体系的建立,渠道系统的管理以及拉式补货模型在企业运作的实际流程作详细阐述。同时本文通过对企业基于TOC理论的渠道模式项目相关数据的跟进分析,对企业实际渠道模式改善操作中所获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相关问题点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企业案例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快速反应渠道的构建方案在国内SPA服装企业渠道改善中的可行性。为国内SPA企业进行渠道模式改善提供实践经验。通过验证分析可知:本文所提出的快速反应渠道管理模型在国内SPA服装企业未来营销渠道管理中,有助于增强其对渠道内货品的控制力度,增强企业对终端门店的掌控能力,有助于有效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季末产品库存,有助于提升门店销售业绩,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参考文献:

[1]. 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研究[D]. 卢忠君.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2]. 制造企业快速反应物流系统的研究[D]. 薛治辉. 重庆大学. 2002

[3]. 基于柔性的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研究[D]. 谭跃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4]. 服装企业适应快速反应系统框架分析与研究[D]. 徐晓春. 青岛大学. 2005

[5]. 快时尚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孙筱. 北京服装学院. 2013

[6]. 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马夫侠. 南京理工大学. 2009

[7]. 制造企业快速反应理论及应用研究[D]. 杨长辉. 中南大学. 2004

[8]. 基于流行趋势预测的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构建[D]. 魏民. 北京服装学院. 2014

[9]. 中国企业地域多元化的控制机制研究:信息技术能力的视角[D]. 王晓健.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10]. 基于限制理论的SPA服装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研究[D]. 何斐. 东华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