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湖流域生态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建议_经济论文

艾比湖流域生态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建议_经济论文

关于艾比湖流域生态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研究论文,流域论文,基本思路论文,生态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认真界定艾比湖生态经济研究的范围和目标

艾比湖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综合系统。在地域范围上,包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全部、塔城地区的乌苏县、托里县南部、奎屯市、克拉玛依市的独山子地区,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 艾比湖生态影响的范围更广,可辐射北疆铁路沿线的地区。在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上,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系统及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农业经济系统三个子系统。博州各族人民是这个系统的主体,人们和生物(农田、森林、草原、水域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生物圈)与其环境条件(太阳能、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等)构成有机的整体。这些循环圈又由各个基本功能单位构成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生态系统,按照对应关系和一定的规则形成有序的网络结构和有规律的运动,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

由于艾比湖在博州境内,艾比湖生态恶化的危害,博州人民首当其冲,对艾比湖生态的综合治理是义不容辞,不容等待的。近年来,一些入湖河流已经断流,只有博州以地表水资源总量的近一半水量入湖补给,维持现有湖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博州水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努力把这个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解决好维护艾比湖生态平衡和水土开发的平衡关系,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艾比湖流域生态日益恶化,除自然演化的影响外,主要是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不合理干预造成的,因此,人们对恶化了的生态环境也是可以控制和治理的,但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和遵循生态规律,严肃认真地对待,使保护艾比湖生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定是可以治理好的。解放以来,博州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水土资源开发卓有成效,播种面积成倍扩大,引水量逐年增多,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建立了新的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使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是人们技术经济行为的急功近利,不合理开发或过度开发,使生态系统出现失衡,造成部分土壤和草原盐渍化、退化、沙漠化。事实证明,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替与适应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个系统的关系,违背生态规律,就一定会出问题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以本系统内物质循环来维持其再生产的,在一定的极限范围内能自我调节和演替,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实现优化的生态结构和动态平衡,可以永续利用。如果平衡失调超过一定的极限,就会出现生态危机,甚至使系统崩溃,使人们受到生态规律的惩罚。农业生态系统是以系统外输入经济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其再生产的,在一定的极限范围内,通过农业技术手段人为控制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而保持整个系统生物链的良性循环和物质平衡,使自然生产率和社会生产率、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相互作用,形成最优的生态经济结构和最大的农业生产力,并持续增长。如果生态经济平衡失调超出一定极限,农业生产环境就会恶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有严重教训,应该认真地总结。

因此,我们研究的范围,应该是整个艾比湖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从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开始,结合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农业经济系统这三个系统的网络结构之间的物质、能量、产品和价值的变换关系。这种关系是连锁的、有机交织在一起的,在变换关系的形态、性质、数量、时间、空间这五个要素上是有序的,具有一定的比例和平衡关系。通过研究,认识艾比湖生态经济的客观规律,实现经济平衡和生态平衡的统一,使生态经济功能增强,结构合理有序,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我们的研究工作,要抓住艾比湖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矛盾,解决好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相互关系中的迫切问题。近期研究的目标是,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确保艾比湖现有520平方公里的水面, 确定水土资源综合开发的适度规模和优化开发模式,建立以保护和发展植被为主的防风固沙屏障和综合治理风沙的危害,尽快控制艾比湖生态恶化趋势,使艾比湖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具体研究的问题是:①艾比湖水量循环变化规律和博州水资源的平衡;②艾比湖裸露湖底沙漠化和沙丘活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风沙综合治理;③艾比湖湖滨自然保护区和荒漠植被的保护和发展;④三河下游水土综合开发的适度规模和优化模式;⑤艾比湖流域节水型生态农业的模式和实施方案;⑥引赛(赛里木湖)济艾(艾比湖)的可行性研究。

二、艾比湖流域生态经济结构和平衡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博州有得天独厚的赛里木湖和艾比湖,是大自然赐予的两大明珠,使博州生态富有特色和充满生机。这两大湖泊,一西一东,一高一低,一深一浅,交相辉映,却不相通。赛里木湖处于天山山脉北支博罗霍洛山脉西端,湖面高程2073米,面积稳定在450平方公里左右, 最大水深90米,贮水210亿立方米,四周环山,环湖山沟39条,其中常流水河沟7条,泉水沟13条,是独特的集水区,构成湖滨地带和博州西南部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优良夏牧场。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最低处,是流域诸河的尾闾。现艾比湖湖面高程195米,面积520多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8米,贮水量7.6亿立方米,矿化度高,蒸发量大,湖底平坦如盘,入湖水量的增减对湖面的扩缩极为敏感。艾比湖流域构成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的流域绿洲、荒漠生态系统。

二万五千年前的艾比湖为淡水湖,湖面高程280米,面积约3000 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0米,贮水量210亿立方米。湖周植被茂盛, 古有“可可奴尔”(青海子)之称。由于气候的演变,湖面变化极缓,到解放前,年平均干缩0.077平方公里。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对植被不断破坏,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艾比湖盆地仍有梭梭林100万亩,胡杨林60 万亩,芦苇70万亩,覆盖度60%以上。还有荒漠草场、草甸草场400万亩。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艾比湖湖水日益干缩,1950年为1200平方公里,1957年为1070平方公里,1977年为522 平方公里,1987年后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湖面急剧干缩主要的原因是人口迅速增长,耕地面积的扩大。博州人口1949年为3.78万人,1993年35.41万人,增长8.37倍, 播种面积由1949年18.02万亩,增加到1993年151.54万亩,增长7.4倍,农田灌溉净耗水量由0.6亿立方米增至5.3亿立方米,增长7.73倍,艾比湖水面平均每年干缩16平方公里,平均每增加1万亩播种面积,湖面缩小5.3平方公里,使入湖水量锐减。同时,打柴济炊取暖,使荒漠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文革”十年动乱期间,掠夺式砍伐,使胡杨林、梭梭林、河谷林损失70%以上,荒漠灌木几乎殆尽,使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由于艾比湖干缩和植被的破坏,对生态平衡产生严重影响。一是水位下降,引起植被衰败,草场沙化60多万亩,1500平方公里的裸露干缩湖底沙漠化,沙源扩大。二是向大气输送水气量减少,气候干燥,春夏季降水减少。博乐减少26.4%,阿拉山口减少22%,精河减少18.1%,温泉减少4.3%。三是土层保墒能力降低,抗旱能力减弱。 四是灾害性天气增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由于艾比湖处于阿拉山口风道区,年平均163天8级以上大风的肆虐,使沙源活化,风沙灾害日趋严重。

以上情况,体现了艾比湖流域生态演化的规律性。首先是稳定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分布和水量的供需平衡,是流域生态平衡的命脉。如果结构失衡或超过一定的极限,就会引起湖泊、农田、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恶化。上下游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必须得当,上游开发利用的程度关系到下游绿洲的兴衰,下游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关系到艾比湖入湖水量的补给,湖水干缩,是流域生态恶化的决定性因素。还有水质的因素,如水质恶化,即使有一定的水量,也难以维持生态平衡。第二是优良的土壤条件,是流域生态结构和规模的重要基础。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肥力和节水能力,建设基本农田,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前提;新开发土地必须以水定地,建立优化的农田生态系统。实现水土平衡,保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流域生态平衡的保证。第三是优化绿洲生态系统和周围生态保护屏障的依存关系,是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天然植被的破坏,直接对绿洲构成威胁。绿洲的扩大,必须是有条件有成效的推进。第四是阿拉山口的风力作用,是沙漠活化、沙丘位移、风沙危害、生态恶化的直接动因。如植被复盖度高,地面湿润,虽有大风,风沙也难肆虐成灾。第五是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的辩证关系,是人们运用生态规律,促使生态积极平衡的主导因素。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是很脆弱的,必须做到开发以治理为前提,治理寓于开发之中,树立生态效益观点,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开发模式,制约着绿洲生态系统上限规模和效果。这五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和相互制约,反映艾比湖生态的演化规律,决定着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状况。

由此可见,艾比湖流域生态经济结构和平衡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水少沙化,风动沙活,优先保湖,合理开发,水林先行,综合治理。这个简明的表述,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艾比湖流域自然生态系统中,湖水干缩是决定性因素,植被破坏是沙化的条件,大风是沙害的成因和载体。二是艾比湖流域农业生产系统中,人们技术经济行为是主导因素,要优先保证现有湖面所需要的入湖水量,正确处理保湖和开发的辩证关系。三是建立新的农田生态系统,必须以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水土综合开发的模式,必须水林先行,对已恶化的环境综合治理。提高生态功能,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积极的动态的生态平衡的标志。

三、综合治理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议

(1)大力宣传和普及生态基本知识, 让全州人民认识艾比湖生态恶化的现状、原因和趋势,强化全民生态意识,自觉地执行《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环保法》、《农业法》、《保护野生动物法》等法律,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坚决杜绝一切破坏水源、破坏植被的违法行为。

(2)认真研究整个流域规划,合理配置生态用水和建设用水。 保持艾比湖现有520平方公里水面的入湖水量,要优先保证。 艾比湖现有水面年蒸发量约为6至7亿立方米,入湖水量要大于蒸发量,才能保持现有湖面。在目前情况下,博州生态用水的建设用水和比例基本上是对半开,随着水资源深度开发,下功夫加快渠道防渗工程建设,提高渠系利用系数,降低灌溉定额,发展节水技术,重点开发利用地下水,今后十年内要保持四六开,这是水资源配置的基本格局。

(3)研究水土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规模和开发模式。 在水资源平衡配置的前提下,研究确定新垦土地的上限规模,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耕地总规模应控制在260万亩以内。要制定统一规划, 严格开发审批程序,确定优化开发模式,水林先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节水型农业,研究制定节水型农业的技术标准和模式,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水技术。要重点改造中低产田,培肥地力,分批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立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区。

(5)建立保护和管理植被责任制, 加强甘家湖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新建艾比湖湖滨荒漠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加强阿拉山口口岸林管站,建立苗圃,引进试种抗风抗盐碱树种。

(6)加强防风、防沙、治沙、固沙的综合治理, 开拓沙区生态经济研究。发展三北防护林,协调力量,加快阿拉山口防风绿化工程、艾比湖治沙试验示范区工程、二阶台绿化工程建设。要制定规划,创造条件,实施博五公路、博阿公路绿化工程和铁路风区绿化工程。要加快营造山区森林,保护水源地。发展农田防护林,特别是阿拉山口风区要建立多层次农田防护林。要采取划片包干,谁种有谁管,五十年不变。在阿拉山口,要研究建造金字塔形防风建筑物,探索降低风速调节风向的途径,还要研究风能的利用。

(7)建议建立艾比湖流域生态研究机构, 配备一定的专职技术干部,建立艾比湖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站,对艾比湖生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进行调查咨询和监督。

(8)组织力量对引赛济艾进行可行性研究, 还应研究境外引水济艾等问题,尽早提出意见,争取自治区的支持。

(9)加强统一领导。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涉及各部门、多学科, 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协调,使艾比湖流域生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综合治理的规划和措施,能付诸实施,取得成效。

标签:;  ;  ;  ;  ;  ;  

艾比湖流域生态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建议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