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菜的研究进展论文_温燕1,赵瑞强2

紫背菜的研究进展论文_温燕1,赵瑞强2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广西 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 通过查阅国内外紫背菜(Gynura bicolor)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紫背菜的同名异物品种、特征特性、营养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及应用开发等研究概况,为紫背菜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背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应用开发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010-03

Research progress of gynura bicolor

Wen Yan1,Zhao Ruiqiang2.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Guangxi 530021,China

2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21,China

【Abstract】B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f Gynura bicolor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Gynura bicolor research overview of its namesake alien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nutri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etc.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Gynura bicolor.

【Key words】Gynura bicolor;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on;Application development

紫背菜Gynura bicolor (Roxb.)DC[1],为菊科植物土三七属植物,别名红番苋、红毛番、红背菜、红菜、叶下红、红玉菜、血皮菜、血匹菜、当归菜、观音菜、木耳菜,又称紫背天葵[2],以全草或茎、叶入药。本文对紫背菜的特征特性、营养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以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国特色传统食用野生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特征特性

紫背菜属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直立,多分枝,带紫色。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卵形,上面绿色,被微毛,下面红紫色,无毛。在我国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四川等地均有栽培,性味:甘、辛、凉。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之功效。用于咳血,血崩,痛经,血气痛,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外用治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疔疮痈肿,甲沟炎或食用。是有药用价值的野生疏菜。

2.营养及化学成分

紫背菜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及化学成分。杨暹[3]等人研究表明,紫背菜含基本营养成分:水分93.94%,灰分18.40%,粗纤维15.73%,粗蛋白45.74%,粗脂肪9.02%,维生素C23.12mg/100g;同时发现矿质成分富含钾、磷、钙、铁、钠以及镁等多种元素,其中钾为最高。另外,阮尚全[4]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不同区域的紫背菜叶、茎、根的Ca、Mg、Cu、Zn、Mn、Fe、Pb、Cd元素含量,结果发现紫背菜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Ca、Mg、Fe含量较高,有害元素Pb、Cd含量低。

紫背菜还富含各种氨基酸及脂肪酸成分。据郭巨先[5]等研究表明,紫背菜所含的氨基酸总类包括天门冬、苏、丝、谷、甘、丙、缬、蛋、异亮、亮、酪、苯丙、赖、组、精及脯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23.11%,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84%,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2.58%。而在对紫背菜的脂肪酸成分分析实验中[6],则检测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软脂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占39.95%,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60.05%。

同时,紫背菜还富含黄酮类成分。罗开梅[7]及鲁晓翔等[8]均从紫背菜中提取出不同比率的总黄酮。而韩明[9]等人将提取工艺条件设为提取液料比25:1、乙醇含量6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1.5h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量为72.136mg/g,提取率提高至为7.21%。吕寒等[10]则检测并鉴定出紫背菜中含有5个黄酮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槲皮素-3-O-鼠李糖苷和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任冰如[11]等人则研究发现紫背菜中山柰酚的含量远远高于槲皮素,山柰酚是紫背菜中黄酮的主要苷元。

研究还发现紫背菜中含有挥发油、萜烯类、多糖及生物碱等多种成分。吕晴等[12]对紫背菜茎叶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并分离出51种成分,鉴定出4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33%,主要为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还含有β-2石竹烯(顺、反式共12.15%),醇、醛、链烯等化合物。另外含量较高的是α-2蒎烯(38%),α-2石竹烯(81.12%),β-2蒎烯(61.83%),α-2胡椒烯(31.96%),环己醇(31.36%)。贺杰[13]改变紫背菜的提取条件,将多糖的提取率提高至7.02%。张林和[14]则测得紫背菜的总糖质量分数为26.87%。杨蓉等人[15]使用剩余酸性染料(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得紫背菜干品中总生物碱为0.013%。

除此之外,陈剑[16]等人还从紫背菜的地上部分提取分离出了酚酸类化合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紫背菜富含的天然色素也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张少平对富含的花青素进行了MBW家族基因的相关研究[17,18]。

3.药理作用

目前,我国对紫背菜的多方面作用研究已经在动物体内广泛开展,发现其有明显的抗菌、抗氧化、抗凝以及降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罗开梅[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啤酒酵母作为供试菌种,研究紫背菜提取物对食品中常见腐败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紫背菜对细菌抑制作用明显(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酵母菌,对霉菌无抑制作用。

紫背菜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体外可以清除多种自由基,体内可以显著降低小鼠大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助于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罗开梅[19]研究发现紫背菜总黄酮粗提液、纯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等3种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且清除作用随黄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纯化液的清除作用强于粗提液;低剂量紫背菜黄酮纯化物实验组小鼠肝脏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脑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鲁晓翔等人[8]研究也发现紫背菜提取液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随着提取液浓度增加,清除作用加强。同时提取液对脂质过氧化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发现13g紫背菜的抗脂质氧化能力与1g维生素C相当。

紫背菜除了具有抗菌、抗氧化能力外,还明显表现出降低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抗凝等药理作用。钟锐章等人[20]给家兔灌胃25%的紫背菜水煎剂16.25mL/kg,观察给药后不同时间血压的变化,结果发现该水煎剂能降低家兔血压,减慢其心率的作用。而郑子新等人[21]则研究证明,紫背菜对小鼠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以及随机进食血糖都有短期内控制血糖上升或降低血糖的作用,且随着紫背菜醇提物浓度的逐渐增加,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同时,余小平[22]给予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给予紫背菜提取物,结果发现紫背菜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大鼠血糖,改善其脂代谢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此外,王红珊等人研究发现,紫背菜在实验中还表现出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抗凝等作用[23]。紫背菜高剂量组(15g/kg)及洛伐他汀均不同程度地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P<0.05),其中以降低胆固醇水平作用最为明显,而且还对降低血液黏滞度有较好作用。

另外,紫背菜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对肿瘤有一定预防作用,且还具有治疗咳血、血崩、痛经、支气管炎、盆腔炎及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的功效[24]。

4.应用与开发

目前紫背菜的应用与开发主要体现在保健及食用方面。紫背菜原料丰富,可以以其为主要原料,以桑叶、桔梗及陈皮为辅料,加工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凉血止血及助消化保健品/饮品[25]。而且其色素成分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提取工艺简单、安全,成品可用于酸性食品的着色,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天然色素。紫背菜不仅含有一般蔬菜所具有的营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集风味、营养、保健于一体,其市场价值巨大。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5-616.

[2]《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M].第五卷.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3.

[3]杨暹,郭巨先.华南主要野生蔬菜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评价[J].食品科学,2002,23(11):121-125.

[4]阮尚全,袁玥,汪建红,等.紫背菜中矿质元素分布及其与土壤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009):4723-4724.

[5]郭巨先,杨暹.华南主要野生蔬菜的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评价[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0(6):63-65.

[6]郭巨先,杨暹.华南主要野生蔬菜的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源,2004,23(2):47-50.

[7]罗开梅,黄轶群,张国广,等.紫背天葵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4):83-86.

[8]鲁晓翔,唐津忠.紫背天葵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4):145-148.

[9]韩明,郑玉玺,董蕾.紫背菜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J].特产研究,2018,40(01):13-16.

[10]吕寒,裴咏萍,李维林,等.红凤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582-2583.

[11]任冰如,陈剑,吕寒,等.HPLC测定红凤菜总黄酮含量[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6,35(01):28-30、34

[12]吕晴,秦军,陈桐.紫背天葵茎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N].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24-26.

[13]贺杰.对紫背菜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2):533-534.

[14]张林和,屠春燕,于文涛,等.紫背天葵中营养成分及总黄酮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26(3):3-5.

[15]杨蓉,梁冰,李延芳,等.紫背天葵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四川化工,2007,10(3):31-34.

[16]陈剑,MANGELINCKX Sven,李维林,等.红凤菜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N].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23(02):114-116.

[17]张少平,张少华,邱珊莲,等.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紫背天葵花青素相关基因分析[N].核农学报,2018,32(04):639-645.

[18]张少平,赖正锋,练冬梅,等.紫背天葵MBW相关调控因子转录组测序分析[N].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8,26(02):125-132.

[19]罗开梅,张国广,陈凡,等.紫背天葵黄酮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J].精细化工,2012,29(10):937-941.

[20]钟锐章,王桂桃,钟兴华,等.紫背菜水煎剂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454-455.

[21]郑子新,唐晓伟,薛长勇,等.紫背天葵乙醇提取物对健康小鼠血糖的调节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7):9503-9507.

[22]余小平.紫背菜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652-1654.

[23]王红珊,曹毅敏,汤美玲,等.紫背天葵提取物降血脂及抗凝实验研究[J].今日药学,2012,22(1):25-26,34.

[24]柯欢,潘敏仪.紫背天葵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60-62.

[25]宁恩创,陈刚,吕敏,等.紫背天葵复合保健茶饮料的研制[J].广西轻工业,2007,109(12):3-6.

论文作者:温燕1,赵瑞强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5

标签:;  ;  ;  ;  ;  ;  ;  ;  

紫背菜的研究进展论文_温燕1,赵瑞强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