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概念教学论文_李鹏飞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概念教学论文_李鹏飞

李鹏飞(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梵殿乡小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介绍了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概念教学。

关键词:概念教学;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044-01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它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生物学重要概念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增加了对50个生物学的重要概念的描述,展示了“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要求,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奠定了课程层面的基石。下面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展开概念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概念教学时的情景引入

通过创设情景,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

1、实验情景。

例如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对初中学生来说,能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即基本上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是通过探究性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三个演示实验得出的,学生在实验及观察过程中已对有关的产物和原料等有较深的印象和理解,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实验结论归纳在一起,找出内在联系,光合作用的概念便水到渠成。培养学生得出概念的能力的过程,也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布鲁纳说:“一个坏教师奉献真理给学生,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得出概念的能力也是一种发现真理的能力。

2、实践情景。

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和进化等方面的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把这些感性的形象转变成语言即初步的概念,再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动与转变,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抓住生命的特征,建立较完整而科学的概念。例如,进行生态系统概念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池塘、麦地、树林等,分析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植物、动物、各种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

3、问题情景。

利用挂图、实物及演示实验等直观手段的同时,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并在观察中解决问题,便于感性认识,能丰富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起到很大作用。例如"蒸腾作用"的概念,可以通过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从哪里来的?通过带着问题观察,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和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知道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明确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落实重要概念的确定和表述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中提到“提高全体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科学素养所涵盖的内容,而生物科学素养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生物学的核心知识、重要概念和观点。重要概念是学生在校接受科学教育的关键,若落实不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会变成一句空话。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关键是落实对重要概念的确定和表述。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确定和表述促进概念教学的落实。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尤其是在落实知识目标时,应该关注新课标所明确给出的50个重要概念。

三、帮助学生理清重要概念的本质

掌握重要概念的首要前提便是正确理解其内涵。要理清其本质,摒除掉那些容易使学生产生误会的模糊字眼。比如对于"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而言,它的定义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蒋志刚曾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将其表述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物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中的定义很是不同。对于这个不同的概念定义,我们就要积极的帮助学生,理清其是属于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抑或是二者兼具,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

四、 构建“概念图”法

概念图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Novak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它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达知识的工具。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知识进行归纳和巩固。在传统的课堂上经常有教师自认为进行了一气呵成的几乎完美的讲解,而学生获得的却是零星的几个知识点。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很难把握,这让整体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若教师运用概念图这样的概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会比教师用语言反复强调要有效得多,学生对概念的印象也要深刻得多,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也更加形象易懂。

这样学生通过概念图对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等一目了然,同时也对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明显增强。

五、巩固概念

自然科学中的很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源于自然,是对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抽象总结,又反过来被运用于实践,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果学生能够用生物学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疑问,那这是巩固概念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将概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生物学概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如在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可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为什么太阳没有出来就到树林里去锻炼身体是不好的?在介绍蒸腾作用时可联系实际,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在傍晚进行?为什么移栽植物时要去掉部分枝叶?在介绍根吸收水分的原理时,可让学生出谋划策、植物在盐碱地为什么成活?如果让你来治理盐碱地,你有什么好方法?

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能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去教学,学生必定会建构好生物学概念。如带着一棵草,和学生一起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带着眼球的模型是探究视觉和近视眼的形成,虽说这些和现代教育技术相比显得比较落后些,但这些实物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动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论文作者:李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概念教学论文_李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