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善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探讨论文_袁喜平

施普善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探讨论文_袁喜平

袁喜平(吉林油田总医院 138000)

【摘要】目的:对施普善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间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患者应用颅脑损伤救治指南中的标准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施普善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为:(3.85±0.43),观察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为:(4.74±0.51),两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将施普善应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施普善;创伤性颅脑损伤;临床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26-01

创伤性颅脑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及时为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开展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1],施普善对于神经元代谢能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将其应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突触间的递质传递功能,从而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2],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间收治的60 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间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30 例患者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2 例,患者的年龄处于16 岁到55 岁之间;观察组的30 例患者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3 例,患者年龄处于17 岁到54 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长期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固醇类药物开展治疗的患者;(2)严重的药物依赖患者;(3)患者存在其他评估结果的损伤;(4)患者存在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无关的对于功能性结果或者是其他疗效结果评估具有影响的神经病学状况;(5)患者在出现创伤性颅脑损伤之前存在严重的健康疾病;本次研究中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符合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研究药物的注射时间发生在患者创伤后的6 小时之内;(3)在发生事故之前,患者具有正常的书写、阅读、讲话能力。

1.2 方法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患者依据颅脑损伤救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为患者开展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为患者应用施普善开展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为:从患者发生创伤后的第一天为患者每天应用50 毫升的施普善开展治疗,其中患者上午的用药剂量为30 毫升,下午的用药剂量为20 毫升,按照这种给药方案为患者开展10 天的治疗,其次在患者创伤后的31 到40 天,为患者每天应用10 毫升的施普善开展治疗,用药时间为上午;最后是在患者发生创伤后的第65 到75 天,为患者每天应用10 毫升的施普善开展治疗,同样是上午给药,为了便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给药的过程中,都是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应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开展治疗之后的生活质量实施评价,其中满分为5 分,1 分表示的含义是:患者死亡;2 分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险;3 分表示的含义是:患者卧床不起,但是没有生命危险,大部分的生活需要护理与帮助;4 分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部分横祸能够自理,但是不能正常工作;5 分表示的含义是:患者可以开展正常的活动,各方面正常或者是有轻微的病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 实施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为:(3.85±0.43),观察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为:(4.74±0.51),两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差异。

3 讨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在一些事故中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都比较高,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白质及皮质的广泛性挫碎、坏死与破裂,以及颅内局部的水肿与出血[4],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患者存在胶质细胞变形肿胀、髓鞘崩解、轴突断裂、肿胀等一些病变,有研究表明,在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维持患者神经元功能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神经营养因子。

施普善作为一种肽制剂,其在神经变性疾病及脑血管疾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其作用机制与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类似,其在神经肽的外周为患者给药之后,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到脑实质中,对于患者的神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减轻患者病变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期中的神经恢复;有研究表明,将施普善应用于大鼠模型中开展研究,发现其在早期的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具有改善神经元损伤、减轻脑水肿的形成、改善血脑屏障的破坏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有关施普善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中,其总体的不良反应情况是比较轻微的,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失眠、支气管炎、血压过低、疼痛、虚弱、幻觉、激惹、多汗、食欲下降、发热、恶心、眩晕、高血压、焦虑、头痛等,但是总体上来讲,施普善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比较低的,并且由于症状轻微,不会为患者留下后遗症。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在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施普善开展治疗,对照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为:(3.850.43),观察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为:(4.740.51),两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将施普善应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1] 郭大志,胡慧军,吕艳,等. 血肿清除术后高压氧联合施普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血清S100β 的变化[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09): 1098-1100.[2] 梁小木. 依达拉奉联合施普善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1(22): 111-113.[3] 王春梅,黄育红. 施普善+ 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15): 140.[4] 韩立秀,张振华,张鹏,等. 施普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波谱成像评价[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06): 3-5.[5] 叶欣,陈日坚,庄大文. 施普善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25): 52-53.[6] 曾超胜,蔡毅,车杰敏,等. 施普善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 2010(18): 3585-3586.

论文作者:袁喜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施普善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探讨论文_袁喜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