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老年教育论文

论高校老年教育论文

【专题研讨】

论高校老年教育

蒋庆华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发展高校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日益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及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

高校老年教育是指依托高等院校,面向退休人口而实施的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这一活动的机构,一般是高校老年大学(也称第三年龄大学)。目前,我国高校老年大学发展不容乐观。高校办老年教育的很少,学员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打个比方,是个偏师[1]。这说明高校老年教育供给不足,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内容仅仅停留在学、乐、为,即把老年人接受教育的过程视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具体体现。多数高校老年教育所能提供的是以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如琴棋书画、卫生保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内容。诚然,这些都是退休老年人的需求。但是作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教育,其内容除上述具体要求外,更应在思想、理念上有所提升,形成老年教育内容体系。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高校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才能不断推进高校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

毛肚、百叶、黄喉等食材会经过化学“加工”,添加成分不明,肉丸和嫩牛肉等这类经过嫩肉粉、淀粉、味精加工的肉类都会有用添加剂调味的现象,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尽量别点。

一、更新高校老年教育理念

我国老年教育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创立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的发展期,再到21世纪至今的创新期,老年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高校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的创办虽然也有20多年,且大部分学员为本校退休教职工,其发展缓慢。导致高校老年教育供给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定位仍然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虽有服务社会的意识,但其认识仅仅是为社会培养青年学子和为社会提供科研服务等,致使高校领导根本不重视老年教育,高等学校办老年大学的独特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另一方面,退休老年人特别是高校退休教职工自认为自己就是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退休后无须再受教育。青春已逝,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兴趣顿减,没有了学习动力。步入老年,应更加注重淡化教育的功利性、实用性和物质性;注重人本性、思想性和道德性;注重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学会生存,保持尊重,才是退休老年人应有的生活态度。

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的颁布,标志着发展老年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社会专司高等教育的学府,理应转变观念,拓宽教育对象,充分认识到老年教育是一项赋权增能的国家战略任务。高校老年教育的发展,有待于终身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普及,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增加老年教育供给,为发展老年教育伸出援手,责无旁贷。高校老年教育在内涵上,更应注重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人格的塑造。

当今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退休老年人特别是高校退休教职工,其物质需求基本满足,更须丰富个人精神世界,体验幸福晚年。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对老者而言,非学无以应对家庭,非学无以适应社会,非学无以提高养生质量,非学无以余热生辉,非学无以享有福寿乐的晚年生活[2]。因此,退休老人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保持充分的活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才能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提高晚年生命质量。

二、丰富高校老年教育内容

二是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据2018年2月26日老龄委发布的资料,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2.4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4%。并且,我国是老年人口数在世界上最多、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各类困难老年人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老龄社会,对待老年人和他们的生活,尤其要看到老年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认识到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新型“被XX”结构与汉语“被”字被动句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1)“被”在两种结构中都具有“遭受”“被迫”等意思;2)两种结构在做谓语时都不能单独出现,常带上助词“了,着,过”,也可带上表结果、表情态等的补语,或带上宾语,或在“被”前加上助动词或表时间的词语[9];3)在语法功能上,两种结构既可充当句子的谓语,也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中结构的定语等成分。正是二者在结构和意义上的相似性使得人们认为新型“被XX”结构的原型即汉语“被”字被动句。因此,在研究新型“被XX”结构时也照搬了对汉语“被”字被动句的研究方法。

四是健身休闲的活动型教育。它更多地关注老年个体的兴趣和需要,如健身操、太极拳、诗词书画、书法歌舞、保健知识等。这不仅可以使老年人学以致用,更能有时间充分享受乐趣。

一是休前教育。主要是退休的思想准备以及对退休后第二人生的展望和生活目标规划。在美国,为使将要退休的职工实施退休准备教育计划,有的还设立了退休个人指导制度,一般在临退休前3—5年进行,退休前的一年半时间里再进行生活设计指导。有的也会组织一些退休后的问题研讨活动,使退休前就对退休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准备。通过退休前教育,可以帮助退休老年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完成从第二年龄(中年)过渡到第三年龄(老年)的角色转换。

教育内容是老年人获取资源状况在质和量上的具体表现,也是供给侧必须考虑的。目前,我国高校老年教育中,绝大部分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内容体系,一般只注重休闲娱乐之需开设课程。作为高校的老年教育,更应注重内容的系统性,特别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不容忽视,要紧紧围绕知识、能力、价值这一主线,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做心态阳光的模范长者。同时,坚持从贴近老年人生活、满足他们的需求、适应他们的爱好三方面出发,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

五是对待死亡的教育。帮助老人如何对待死亡,加强对自己周围环境、人和人的关系以及对整个世界的价值、理念的认识。在生活中,老年人往往会说:我都这把年纪了,死没有什么的。但实际上,真正面对死亡,大部分老年人表现出的多是恐惧与焦虑。开展死亡教育,可以使老年人有效消除恐惧感,培养更加积极的养老观。

海德格尔强调艺术材料中的存在性,库尔贝指出绘画质料的现实性,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信息”,论述有别但并不冲突,都是在强调媒介或材料本身对于艺术创作的价值。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媒介材料不仅是形式,不仅是技术,也不仅是内容表达的载体,而是艺术语言具体化进而表现出独特性和唯一性的基础。

多年来的退田还湖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如此,武昌湖周边圩区仍然是主要农耕区,提高圩区防洪能力是治水主要措施。为什么不能继续退田还湖?既然洪涝威胁性大,不如退地求湖,改变利用方式,以退为进。

三是身心健康教育。主要是培养老年人的兴趣和能力,确立自身独立的生活方式,以及面对衰老时应采取的生活态度等。加强对心理安抚、能力提升、角色变换以及对老年人心理、行为、生理规律的认识,使得老年人完成从心理、生理和生活适应各种角色得转换——从领导到非领导,从中坚力量到“边缘”人物,从整天忙碌到“无所事事”。通过身心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积极参与社会,进而实现老年人的自我完善。

三、提升高校老年教育师资力量

自觉接受教育的老年人,特别是高校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从事教育的师资应具备提高老年人素质的全面教育理念和更高的素质修养。一方面,由于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对教师个性化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如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敬重心,和蔼亲切,有情绪控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对教师的知识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

四、拓宽高校老年教育途径

老年教育具有接受教育的非强迫性和老年教育事业的福利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因此,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教学方式更加开放,教育途径更加宽广。除了传统的课堂传授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比如网络教育移动终端,专为老年人开发的微信平台,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网上冲浪,在微信里遨游,在网络天地里实现自己新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此外,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即实践活动。结合所学专业或个人兴趣特长,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是课堂这一主渠道的重要补充。

五、规范高校老年教育管理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把老年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与普通高校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要求高校利用自身教学资源开办老年大学,鼓励高校举办老年人学历教育,及时出台支持高校创办老年教育的具体法规政策,调动高校开展老年教育的积极性。

总之,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普通高校开展老年教育正是老年教育的优质资源,对高校老年教育供给侧进行改革完善,将推动高校老年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陆剑杰.出席复旦大学老年大学20周年校庆演讲[R].

[2]董之鹰.创新老年教育理念 走教育现代化之路[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3-02.

On Seni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NG Qing-hua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70,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meeting the needs of a large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and properly solving the social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re vital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al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to meet the increasing cultural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an all-round way.

Key words: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supply side;Reform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16-0042-02

收稿日期: 2018-08-09

作者简介: 蒋庆华(1965-),汉族,四川人,武汉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书记兼处长,研究生,学位:博士,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高教管理。

标签:;  ;  ;  ;  

论高校老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