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预后康复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李焕英

李焕英 云南省勐海县人民医院 666200

摘要:目的:对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预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单纯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院外哮喘的发作情况加以对比。结果:本次研究86例哮喘患儿中,观察组43例患儿在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后其哮喘、、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的院外发作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故具统计学意义(T=11.841,6.946,11.119,5.593,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小儿哮喘预后康复可有效提高其哮喘、、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的院外发作情况评分,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可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哮喘;预后;延续性护理

哮喘为小儿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有气道高反应特征[1]。由于国内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导致哮喘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哮喘不可根治,极易反复发作,从而对患儿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但通过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文就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预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进一步探讨,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哮喘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2008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哮喘诊断标准[2],经确诊均为小儿哮喘。排除:①合并过敏性支气管、鼻炎、肺发育欠佳以及其他疾病;②智力障碍;③全身器质性疾病。所有入选患儿年龄8~15岁,平均(10.3±1.6)岁,病程4~38个月,平均(22.6±3.5)个月,39例为轻度哮喘,26例为中度哮喘,21例为重度哮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2组患儿在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故具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该组43例患儿仅单纯给予出院指导,叮嘱患儿及家属相关的出院后重要注意事项。

②观察组:该组43例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成立专门护理组,建立患儿哮喘档案。在其出院后定期访视,并对其院外情况予以客观激励,予以相应指导;2)生活指导:督促患儿形成良好习惯,定期开展讲座、活动,给予针对性生活指导,少食海鲜、鸡蛋等诱发哮喘类食物,注重营养均衡,多食水果与蔬菜,哮喘发作期饮食应清单,禁食甜食、辛辣或冷饮,环境应尽量保持干燥、卫生,对卫生死角应及时清理,床上用品应勤洗、勤换,室内应禁止养花草或宠物;3)设置哮喘热线:通过设置哮喘热线,对患儿及家属疑虑予以及时解答,若有必要,还需及时进行院外访视。

1.3 观察指标

依据小儿哮喘生活质量量表对其院外哮喘症状发作情况进行评分,主要包括胸闷、哮喘发作、咳嗽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的发作情况。总分5分,评分越高则表示其院外上述症状发作情况良好,反之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则以(%)表示,x2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43例患儿其院外哮喘发作、咳嗽、胸闷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发作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哮喘为小儿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反复不能根治。哮喘其本质为慢性气道炎症,多于清晨、夜间发作或者加重,病程往往较长,给患儿及家属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与精神负担[3]。近年来,虽然防治哮喘的药物日渐增多,但该病的患病率与病死率却未有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哮喘本身以及药物治疗相应的基本知识较为缺乏,或认知错误,药物使用或吸入工具不正确,依从性较差等诸多方面。以往护理观念以为对患者的护理仅限于住院期间,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指出针对慢性疾病且患者病程较长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及时跟踪随访并进行适当干预,以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行为以改善预后。

延续性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将临床护理工作延续至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阶段,遵循“患者为中心”这一医学理念[4]。开展延续性护理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院外情况及时进行了解与掌握,为其给予及时性、针对性指导与干预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有效降低患者因院外临床相关症状的发作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其及早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在小儿哮喘的临床护理中,延续性护理极为重要。通过建立患儿哮喘档案、定期进行上门访视、设置哮喘热线,及时答疑、对其生活方面进行适当指导与干预,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护理措施减少哮喘患儿其院外哮喘、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的发作。本次研究86例哮喘患儿中,观察组43例患儿在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后其哮喘、、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的院外发作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故具统计学意义(T=11.841,6.946,11.119,5.593,P<0.05)。综上所述,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小儿哮喘预后康复可有效提高其哮喘、、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的院外发作情况评分,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可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国贞,王丽姿,李桂芬,等.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和哮喘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28.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

[3]尹力平,杨娟,李彩霞,等.院外延续性护理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56.

[4]宋恩艳,毛培红,闫丽丽,等.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延续性护理的初步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3,33(5):402.

论文作者:李焕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预后康复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李焕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