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污水生态治理的应用论文_廖志兵

城市河道污水生态治理的应用论文_廖志兵

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310012

摘要:近年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政府每年都会为污水治理投入大量资金,但城市河道水质现状仍不容乐观。本文基于城市河道污水生态治理的应用,描述了城市污水生态治理系统的基本模型,接着阐述了一种利用水泵、管道、植物和泥沙的生态治理原理。最后对污水生态治理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城市污水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水;生态治理

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评价一个城市好不好,关键在于这个城市的老百姓幸福感指数高不高;评价一个城市美不美,关键在于穿插城市的河道水质以及绿化好不好。城市化发展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我国城市地区的河道水环境。河道污水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必须维护和恢复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利用政府支持,科学有效地治理城市河道污水,还城市原有的美丽生态环境。一是应安装水循环流动体系,以保证其平衡。二是进行河道污水治理设计和管理,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下面将结合杭州市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设计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1、河道生态治理概述

1.1河道生态治理的理念

我国是最早建造水利设施进行河道治理的国家之一,素来十分重视河道治理,建国后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一直很大,一大批造福于民的水利工程的实施和运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环境治理技术的成熟,河道治理理念也逐步向生态、自然转变,现阶段河道治理正在由早期加固堤岸、裁弯取直、兴建硬质挡墙和护岸、修筑大坝等防护为主的工程水利逐步转向生态、自然、宜弯则弯、有水则清、污水则绿、兼顾景观的生态水利治理理念。

1.2河道生态治理的必要性

早期河道堤防建设是以加固堤岸、裁弯取直、兴建硬质挡墙和护岸、修筑大坝为手段,以供水、防洪、航运等多种经济、社会要求为目的,传统水利工程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就平面布置而言河流形态呈现直线化、河道横断几何规则化,就河岸选材而言呈现材料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连续化被破坏,包括坝体修筑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连续化被破坏,堤防修筑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河道生态治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思路

消除河道黑臭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第一步,防止河道返黑、返臭,消除劣Ⅴ类水体以及进一步提升和稳定水质,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传统水利工程的对象是混凝土、砖石等“非生命体”,而水环境治理面对的是水生植物、鱼类、微生物等“生命体”,治理思路必有很大的不同。

2.1系统性综合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需有系统思维,水生态文明属于生态文明的一部分,解决水的问题也需坚持系统思维,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河道水系是连通和流动的,水环境治理应体现流域治理、区域治理理念。现阶段水环境治理亟须顶层规划设计,重视对治理区域的合理划分,打破人为分割、各自为战的现状。河道分割治理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不少环保企业为了达到治理效果,对河道进行各种隔断,既对防汛安全造成威胁,又无法做到标本兼治。(2)水环境治理需要各部门的协调动作,要充分发挥河长制的作用。河道中的水环境治理技术难以应对高负荷、短历时污染负荷冲击问题,没有水岸联动的系统性综合治理方案,水环境治理很难成功。(3)水环境治理需要综合性的治理措施,从内外源污染控制到水生态系统构建,需要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应客观评价每种技术的作用和局限性,过分强调某种“神奇”技术的作用,会造成误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生态治理为主

2.2.1生态性岸线类型选择

某工程规划岸线均为岸坡式驳岸,边坡为不小于1∶3的生态护坡,可以在其上种植适宜本区生长的花草、树木、特色植物等,后期可根据周边的建筑特色及生态需求,对有条件的河道较宽的部位,在不改变河流形态和防洪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台阶式或浅坡入水式设计,使之达到自然亲水性,使人与自然最大限度的进行和谐相处。

2.2.2生态性堤岸建设

某地堤防采用夯填砂砾石土堤,生态护坡和局部混凝土挡土墙相结合的堤防型式,左右岸堤防相同,分层设计,5年一遇洪水位线设置滨水步道,宽度4.0m,20年一遇洪水位线设置亲水平台,亲水平台的宽度不小于5.0m,基本位于河道原来的砂砾石原状土上,亲水平台与滨水步道高差1.7m,用重力式挡土墙相连接。根据植被恢复情况和立地条件,适当引种动物,在引种动物的选择上,本着优先选择当地濒危、保护意义重大物种的原则,选取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适应性强的动物。同时还要考虑湿地的游赏性,引种动物与人的和谐关系开展水文化、水景观规划。本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岸边引水成湖,引进种类鱼等进行观赏,增加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2.2.3支沟防洪体系建设

经现场调查,部分支沟满足行洪要求,大部分支沟现状不能满足行洪要求,须经过改建后才能满足安全行洪的要求。支沟治理均采用生态挡墙或生态护坡的明渠治理方案,以暗涵汇入主河道,排洪箱涵结构,以改善某地城区大部分支沟跨陇海线后,现状没有成型沟道,洪水散排于耕地,洪水没有出路的现状,逐步消除该区域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防洪隐患。(1)水景园林文化:城市建设会对原有水系、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果在城市建设中完善绿地公园、湿地公园等绿化节点,保留、改造相当的水域面积,可以起到修补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人与自然的矛盾、增加城市水体景观、提高城市品位的作用。(2)净水湿地文化;沿河湿地区尽量减少对湿地的破坏,尽量用生态材料进行建设,选用木栈道的形式,栈道可架空,减少了对湿地的破坏,也可起到湿地生物栖息地的作用,同时发挥湿地净水作用。(3)休闲娱乐文化:通过得天独厚的水系资源,在规划区进行景观提质改造、优化垂直交通联系、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创新性亮化设计等。渭河河道的生态和环境条件良好,极少受到外界环境干扰,但是缺少必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在满足水利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在合适的位置做亲水的悬挑平台,或开展漂流等活动,成为既有亲水的活动体验,又能感受山水特色景观。

2.3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从源头上对污染物进行控制;河道水环境治理也需要重视对面源污染、初期雨水污染的控制;两者高度契合。治水先治岸,把污染物尽量留在岸上,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传统水工护岸设计中,往往忽视对面源污染的控制,所谓生态护岸只是着眼于挡墙材料的透水透气,却未重视护岸总体系统的生态性。护岸设计时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陆域微地形的改造或其他措施,避免初期雨水直排河道,而是将雨水径流导入绿化带,经其自然存蓄、自然净化后再排入河道,可有效减轻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对于城市河道存在的雨水泵站排放污染难题,除了对雨污混接进行排查改造外,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则是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也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结束语

当前正处于传统城市水系向现代城市水系、可持续发展城市水系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既要积极从中国传统水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世界各民族优秀水文化中借鉴经验,又要及时吸收新鲜养分,充实时代元素,与时代进步同行,与世界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1]董伟珉.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探索[J].智能城市,2018,4(09): 91-92.

[2]胡晨雪.北京市河湖水环境问题治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3]叶阳帆.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5.

论文作者:廖志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城市河道污水生态治理的应用论文_廖志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