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直觉思维与实践观念的建构_直觉思维论文

论直觉思维与实践观念的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觉论文,观念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实践观念的建构是通过直觉思维进行的,直觉思维是一个由显意识和潜意识构成的整体结构,直觉思维在实践观念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关键词〕实践 实践观念 直觉思维 实践观念的建构 理论思维

科学理论过渡到实践,首先要转化为一定的中间环节即建构起关于未来实践活动的“实践观念”。建构实践观念就是在实践活动之前使理想客体(未来实践结果)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于人的观念中。①这种以表象的形式对理想客体的反映正是直觉思维运作的结果。探讨直觉思维与实践观念建构的关系对于弄清实践观念建构的内在机制有重要意义。

一 理论思维与科学理论和直觉思维与实践观念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②人的意识、思维反映客观世界就是认识世界,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体系化的科学理论;人的意识、思维创造客观世界就是将形成的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之前建构起关于实践的“实践观念”。形成科学理论是建构实践观念的前提但实践观念并非就是科学理论的直接推理和演绎。从科学理论到实践观念的转化,既是逻辑的跃迁,也是逻辑的中断。

人的认识的直觉目标就是形成科学理论,而科学理论的形成是理论思维运作的直觉结果。理论思维在形成科学理论时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则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或者进行归纳推理,或者进行逻辑演绎,从而得出必然性结论。从感觉经验到科学理论的生成是对客观世界一般规律的抽象同时又是对个别偶然事实的舍弃。虽然科学理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达到“丰富的具体”,但是这种具体是“思维的具体”实质上是脱离了具体时、空的抽象一般。科学理论作为对客观世界一般规律的反映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构造世界图景的按照客观性质则排除了任何主观成份(包括主体目的、意志、情感等)。科学理论对具体时、空的脱离,对主观成份的舍弃,既是科学理论的根本特点也是理论思维形成科学理论的根本要求。而实践观念作为未来实践活动的观念模型体现了“(人的)认识和意图(意欲)……的统一”③是按照主体的目的、需要对客体信息进行的观念的分解和整合,它根植于具体的时、空,具有具体、直观的特点,带有权变性的外观。理论思维处理的是自在的客体,形成科学理论时从个别到一般,遵循严密的逻辑推理规则。而建构实践观念就是观念地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这时人的思维处理的是人工客体,关心的是设计,因而它首先强调的是对创造的理想客体的直观体验,对理想客体的意象,而这就不是理论思维所能完成的了。科学理论和实践观念根本不同的特点必然要求在完成由科学理论向实践观念过渡之前,首先要进行思维形式的变换,因为建构实践观念,“从事‘工程的’,‘计划的’,‘组织管理的’创造性活动的人们有自己的逻辑和思维结构,这样的思维结构,在许多参数上都不同于主要研究自然界的自然过程的人们的思维逻辑”。

建构实践观念就是观念地创造理想客体及实践计划方案,这种观念的创造活动是通过思维运作进行的,即思维对事物原本存在的联系链条观念地拆解开来,重新给以新的联系和组合,从而创造出观念的理想客体。但是建构实践观念的思维与建构理论体系的思维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和运作方式。建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偶然因素的舍弃和对必然规律的提升,而建构实践观念则是对各种偶然因素的关注,是思维在短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组合的因素之间进行快速互动和匹配,从而达到对新事物的创造和直观。这种思维的运作往往是瞬间完成的,因而是对创造出的理想客体的顿悟。这种思维创造的瞬间顿悟正是直觉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的直觉形式,它在实践观念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与繁琐的三段论法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某种内在豁然顿悟之中,突然给我们点破”。⑤可见,实践观念的建构与直觉思维的运作相关统一。

如果说建构理论体系就是“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⑥是对具体生动外在现象的舍弃,而建构实践观念则要关注理想客体的具体生动的外观”,“真实地想象某种东西”⑦(即理想客体或实践结果),使理想客体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于人的思维中。也就是说建构实践观念要达到对理想客体形象的观念直观,从而加深对理想客体的情感体验和理想追求。“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⑧更不可能有对实践观念的建构,此所谓“爱之深,求之切”。大凡人之所以表现出对未来的憧憬和不懈的孜孜追求,就在于达到了对理想蓝图的直观,具体生动美好的蓝图在人的思维中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未来理想客体的观念直观要通过主体的直觉思维来实现,是直觉思维功能的重要表现。

直觉思维之所以成为建构实践观念的重要思维形式,还在于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实践观念既不是观念地再现,也不是观念地模仿而是观念地创造,是通过思维创造出世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理想世界的生成,也就没有实践观念的建构。人类认识史就是人的思维的创造性不断向前发展演进的历史;人类的实践活动之所以能从原始人的简单制作活动发展到具有系统特征的现代实践就在于在实践之前建构实践观念的思维具有根本不同的创造性差异。但是建构实践观念的思维的创造性不同于其它思维形式的创造性。这种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逻辑推理,相反往往是逻辑推理中的中断和跃迁;这种创造也不是深思熟虑的理性反思和内省,而往往是具体生动和表象的。一句话,建构实践观念的思维的创造性就是直觉思维的创造性,“直觉的醒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⑨这也就是说,正是直觉思维才使得实践观念具有了创造性的特征。

总之,直觉思维的非逻辑性、直观性和创造性都说明直觉思维是建构实践观念的重要思维形式,在实践观念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见,从科学理论到实践观念的过渡是通过由理论思维到直觉思维的转换实现的。从理论思维到直觉思维的转换,是逻辑的中断从而是理论向实践的跃迁。这一转换可用下面示意图表示:其中↓表示理论思维对科学理论的建构,↓表示示直觉思维对实践观念的建构,S表示理论命题群。

二 直觉思维的整体结构

直觉思维作为建构实践观念的重要思维形式,既不是单纯的潜意识顿悟也不是单一的显意识想象直观,而是由显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直觉思维首先表现为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直觉,更没有理想客体的设立。这种想象对客体的创造是建立在联想基础上的。整个世界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整体,一个事和其他事物总是处于这样或那样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中,这正是直觉思维进行联想性想象的基础。直觉思维进行联想性想象过程就是对信息加工处理过程,直觉思维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总是以已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为参照,使二者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在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匹配和整合,并大胆设想和想象,从而形成新的理想客体并达到对其的直观。正如贝弗里奇所说:“以往的经验和训练在头脑中形成联想,通常就从回忆这类联想的思想中直接产生了新的设想及新的配合。”⑩

直觉思维的这种想象并不是通过逻辑推理或演绎实现的,因而往往出现想象的“中断”。就是说,当直觉思维进行想象时,往往百思不得其解,这时直觉思维就由想象的显意识转为潜意识,潜意识状态并不是想象的中断而是仍在想象,只不过想象的重点发生了转移,这时直觉思维的整个信息领域进一步扩大,各种事物之间组合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这样新的问题的出现会激活对原来问题的思考,突然对原来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出现瞬间的顿悟,创设出理想客体,这时直觉思维就从潜意识转为显意识。

直觉思维由显意识→潜意识→显意识构成一个动态整体结构,从而区别于其他的思维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特点,第一,整体把握能力。直觉思维的直观想象是对各部分整合之后所设立理想客体的直观想象,顿悟也是对理想客体整体的顿。正是这种整体把握能力使得直觉思维才能使人在头脑中对理想客体形成心理表象,从而实现情感体验。第二,快捷跃迁性。直觉思维的整体把握能力是建立在它的快捷跃迁性基础上的,直觉思维具有很强的快速识别组合能力,能在快速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组合,从而创造出整体的理想客体,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整体把握。直觉思维对理想客体的快速把握和顿悟,虽是瞬间的但仍有一个时间过程,和逻辑推理相比只不过短些罢了。第三,模糊性。因为直觉思维只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逻辑运演过程,因而使得它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使得它表现出模糊性的特征。第四,超越性。直觉思维之所以能直接把握事物整体,就在于它超越了事物的现象,不为对象现象所迷惑,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的直观。

三 直觉思维在实践观念建构中的作用

直觉思维作为建构实践观念的重要思维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1.辨识选择功能。实践观念的建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辨识选择过程,在建构之前,首先要辨识选择那种对实践观念建构有关的信息;在建构完成之后,又要在众多的实践观念中辨识选择那些最优的有利于实施的实践观念。实践观念建构过程中这种辨识选择功能的发挥主要是由直觉思维进行的。但直觉思维辨识选择功能的发挥不是以“可行性论证”这种严格的理性方式而是以“先入为主”的直觉方式进行的。即是说,直觉思维在建构实践观念时总是凭主体的“先见”直觉对信息、方案进行辨识、筛选。直接思维的这种功能在信息量大技术手段又比较落后或简单的实践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2.编排——整合功能。建构实践观念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在完成信息选择基础上,对有关信息进行编排、整合,形成理想客体及实现理想客体的计划方案。直觉思维在建构实践观念时,不仅能靠“直觉”选择有关信息,同时还能把信息聚合起来,发挥着编排——整合功能,只不过这种功能的发挥是在瞬间完成的,它能在短时内在有关信息之间实现互动,把有助于形成实践观念的信息快速调整编排起来,整合为实践观念。平常人们在进行实践观念的建构时,往往百思不解,但经过一段时间,未来的理想蓝图会突然浮现在脑际。这里,利用直觉思维进行想象,虽百思不得其解,但实际上进行看信息的辩识和选择;理想蓝图在脑际的浮现实际上就是直觉思维编排——整合功能的完成。

3.直观体验功能。直觉思维在建构实践观念时,通过直觉直观理想客体,理想客体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人的思维中。理想客体体现了主体的内在尺度的统一,是主体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11)由于“艺术和美好的东西在点燃人的心灵之火和体验方面一般均起着巨大的作用”(12)因而主体通过直观理想客体从而加强主体对未来理想蓝图的情感体验,这样实践观念就作为一种情感导向加强主体建构实践观念的信心,增强主体建构实践观念的意志力。

4.预测定向调节功能。直觉思维在建构实践观念时通过直接预测到实践结果(理想客体),这样未来实践结果(理想客体)在实践观念的建构过程中起着定向作用,一切信息的取舍都以未来实践结果为参照,实践计划、方案的制定要看是否有利于实践结果的实现;由于实践观念的建构不是一次完成的,也就是说在实践观念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阻碍实现的偶然因素,这时就必须根据实践结果对原先的实践观念进行修正或重构。可以说,直觉思维通过对实践结果的超前预测和把握,调节着实践观念的建构。

总之,直觉思维作为建构实践观念的重要思维形式之一,对于实践观念建构机制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实践观念建构机制的形成是多种思维形式,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要想弄清实践观念建构的内在机制,必须对其它思维形式、因素逐一剖解,这只能留在他文研究了。

本文1995年5月15日收到。

注释:

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

②③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3版,第228页—209页

④〔苏〕В.л.库兹明:《系统知识的认识论问题》载《哲学译丛》1986年第6期

⑤⑨引自凯德洛夫:《论直觉》,《哲学译丛》1980年第6期

⑥⑦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6页

⑧《列宁全集》第20卷,第255页

⑩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57页

(11)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

(12)〔苏〕л.В.柯普宁:《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逻辑基础》,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231页

标签:;  ;  ;  ;  

论直觉思维与实践观念的建构_直觉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