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发展生产力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发展生产力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最重要的是坚持发展生产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重要的是论文,发展生产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第一,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是掌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是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它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第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社会基本矛盾,什么时候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生产力就能蓬勃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借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在坚持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我们学习这一科学思想,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完整地领悟,以真正理解其中的精神实质,又要结合中国实际,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或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来看待这一思想的创新价值和历史意义。

坚持发展生产力,就要着眼于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自身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生产力的发展史。生产力一方面受社会主体物质文化需要的驱动,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另一方面,它直接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一切社会关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本身具有独立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外的构成因素、内在矛盾、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体系,既包括基本规律,也包括许多具体规律。在现实条件下,如果仅仅把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理解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之间的互动,这是不够的。因为在这种互动中,基础是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规律主要有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科技进步规律、管理进步规律等等。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就是指人作为生产力构成要素中的主体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目的,而且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条件。科技进步规律,就是指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往往能够促使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管理进步规律就是指管理是生产力中的一个结合性要素,生产力其他诸要素的有机结合是靠管理实现的,管理可以使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可以使生产力的整体效能得到放大,管理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过程中的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因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生产力,而且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这些具体规律的要求,坚持发展生产力,就要想方设法充分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加强和改善管理。

当然,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下发展的,它不能脱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单独存在,这是我们早已熟知的。但是,解决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并不等于生产力自然而然地就笃定能得到发展。这不仅是由于生产力自身的运动规律,不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规律所能代替的,而且由于生产力包含着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它有自身的发展动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归根到底,也要通过生产力内部矛盾和运动规律来发挥作用。毛泽东同志说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因此,即使是解决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问题,但如不按生产力本身的运动规律办事,社会生产仍不可能取得顺利发展。这是我们过去的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了的。遵循生产力本身的运动规律,以推进社会生产持续稳健发展,这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坚持发展生产力,就要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方向

坚持发展生产力,是发展先进的生产力,还是保护落后的生产力,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然,生产力的先进与落后是比较而言的。从微观上讲,某个具体的生产活动的生产力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看相对于其他具体的生产活动,该生产活动的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的大小、生产工具先进与否、生产对象开发程度、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从宏观上讲,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相对于自己的发展历史,现有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生产者积极性的发挥程度、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更好地发挥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这些要求是在人的个性化的、多样化的、不断发展着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与现有的生产活动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中产生的。在社会生产中,人即生产者是把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进行具体的生产活动的最重要最活跃的方面,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发挥程度决定了各个生产要素的生产潜力的开发程度。在体力或脑力劳动还是人们求生存、求发展的手段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生存的质量和发展的程度,取决于自身的劳动能力。个人或群体的劳动能力既与体力、智力等相关,又同人的生产积极性相关。积极性是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创新的而不是守旧的精神状态。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大小除了受自身的思想境界等因素制约外,主要取决于有效劳动的付出与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即劳动所得的关系,以及人在生产中的地位。由于人即生产者是社会生产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方面,所以,生产力的先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在先进生产力的种种发展要求中,更好地发挥生产者积极性的要求是最根本、最强烈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生产关系更好地让人的有效劳动付出与所得联系更紧密、人在生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突出。

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以及党所领导的事业就兴旺发达;违背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会遇到坎坷和曲折。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首要问题。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加入WTO以后,我们党不仅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要紧跟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制定并贯彻“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加快自己的发展,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在新世纪的经济政治格局、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坚持发展生产力,就要全面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特别是要深化对生产关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认为生产力既是经济关系乃至一切社会关系得以确立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方向;同时又是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变化发展的最深刻的源泉和动力,它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在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据此,我们认为,基于生产力发展要求来说,生产关系本身并没有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适应与不适应之分。从社会发展的演进轨迹看,我们认为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比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高级;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高级。但就同一历史阶段来说,只要不是人为强制,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只能服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因此,生产关系,诸如某种性质的所有制及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形式选择等等只有适应生产力状况与不适应生产力状况之分,而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即使有高、低之分,也只能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及适应特定的国情为衡量标准。同样,生产关系的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也应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为标准,一个好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一定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否则就是落后的需要变革的生产关系。

而且,生产关系是不断变动的而不是固化的。生产关系变化的必然性及其变动方向的根基是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就可以推动生产力,成为生产力自身动力基础上的外部助力,并构成生产力动力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则会妨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它是生产力内在动力的抵消力量。这时就需要变革生产关系。新中国建立以来,从经济方面看,最大的认识误区表现在对生产关系的认识上,将生产关系标准立于生产力标准之上,以生产关系的性质、程度论事物的好坏优劣,在姓“公”姓“私”、姓“社”姓“资”上贴“标签”,直至发展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同时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集中到所有制的对立上,僵化看待公有制的形式,漠视私有制形式的变化,简单地把社会主义同公有制、资本主义同私有制等同起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等方面有了一系列突破,其目的就是要变革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坚持发展生产力,就要建立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总结了我们党是怎样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来建设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段对党的历史的高度概括,为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建设指明了最根本的方向。

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能够最适合当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积几十年来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我们党终于在20世纪末期找到了最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正确形式,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又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最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和最充分的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上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相互关系上要求各种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建立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在分配关系上要求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强化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来克服市场经济的一些缺陷。这样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能够使先进生产力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激励,获得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中,先进生产力由于具有落后生产力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因而将会逐步淘汰和替代落后生产力,并使自身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把社会生产力的总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在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目标,这是我们确定市场经济发展战略和正确路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必须把握的一条根本界限。邓小平同志认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方面和环节是很多的,但主要是体制问题,即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管理方式、管理形式等具体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他说“我们现在的体制就很不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总之,这是一场革命。当然,这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邓小平同志还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由此决定了我们在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执行这样的指导方针:为了彻底摆脱贫穷和落后,全面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坚持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中心、起点和归宿。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我们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民主政治,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性障碍;必须坚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基础上的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平等竞争的环境;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导向。

坚持发展生产力,就要使之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事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目标

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党。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我们改造世界的总目标,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标准就是看它对生产力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是起消极的破坏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断言社会主义必将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无产阶级已占人口多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一论断,指出社会主义也可能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关键是无产阶级政党要做到:(1)不能因为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不相适应,就不去夺取政权;(2)不能因为掌握了政权,就不去发展生产力。一旦夺取了政权,就要借助于政权和“这种文明的前提”去迅速发展生产力,赶上发达国家。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犯的重大错误之一,就是在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以后,没有始终紧紧地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大目标,把党的工作及时地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扭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纲”上,扭在“趁热打铁”的“穷过渡”上,扭在“八亿人民都来抓上层建筑”的革命上,以致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历史经验向我们指明,当我们解决了革命问题以后,凡热心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首先热衷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热心于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不断加强。它既是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唯一捷径,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途径。

因此,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尽管我们已具备了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本质特征,但由于我们的生产力从根本上说还不够发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不雄厚,因而还称不上“完全”或“完备”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

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发展,联系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及当前中国的国情,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迪:(1)我们党必须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这是我们坚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决定性条件,在这个方面做得越好,党就越能牢牢掌握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权和战略主动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是先进分子,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就最关注发展生产力。(2)我们党应当敏锐地把握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制定并坚决地贯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正确决策。(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要求党要始终站在时代进步潮流的前列,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勇于和善于开拓创新,不断弘扬先进,克服落后。

我们要通过在整体上推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向全世界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与时俱进,既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标签:;  ;  ;  ;  ;  ;  ;  ;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发展生产力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