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政策研究_工业生产论文

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政策研究_工业生产论文

外贸和利用外资政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用外资论文,外贸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外贸、外资政策与国内经济发展

当前外贸、外资政策的主要问题是不规范。其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名义保护程度很高,非关税措施使用范围很大。目前加权平均的关税率为22.5%,配额和许可证的保护范围占到进出口总额的0.40%强。其二是政策不统一,各种优惠减免很多,特别是对经济特区和三资企业。这种情况使国内市场的实际保护程度较低。依据关税实际征收额与进出口总值的比例计算,实际关税率仅2.9%(1994年),扣除加工贸易部分计算,实际关税率也仅为4.9%。因为三资企业和经济特区的“渗漏”作用,配额和许可证的实际保护程度也较低。据有关部门的情况,一些配额不能全部被使用,而该配额项下的产品进口额大大超过配额数字。此外水货走私的问题也相当突出。由于这些问题,一方面在参与国际多边贸易组织时使我们承受很大压力,另方面国内市场实际的保护程度很低,国内产业又承受着国外竞争的很大压力。

从以上分析引出的结论之一,是当前的外贸外资政策对国内产业的实际保护程度不高。与此相联系,根据80年代的情况,国内进口商品的增长速度应该很快,国际收支由此也会出现困难。但实际上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1993年以来进口的增长速度不断降低,外汇储备则不断增加。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内市场的结构和总量的变化都比较缓慢。首先从消费需求来看,1988年以后,城镇居民经过80年代中期的消费热潮之后,家用电器普及率已达到相当高水平,对千元级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呈现相对饱和的态势。农民则由于购买力的限制,尚不能持续城镇居民成为千元级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主体。这样80年代中期以后由家电消费热潮带动发展起来的家电工业的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的状态。据统计,现有生产能力中,彩电生产线闲置一半以上,电冰箱和洗衣机生产能力闲置的达到2/3。而原来传统的消费品生产行业,例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等“老四大件”的生产能力,早在80年代中期即已出现过剩。由于购买力的限制,居民的主体部分在中近期还难以进入住房、汽车等万元级、十万元级的产品消费领域。这些领域的消费近几年虽有较快发展,但与80年代的家电热比较,还相距甚远。综合以上情况,当前国内消费市场处于平稳转型的过程之中,因此对进口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低,这是导致进口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居民也处于购买力积累时期,城乡居民储蓄增加较多。由于目前社会积累的主体是居民,因此社会积累资金的增长很快。由于资金资源配置机制的缺陷,不能有效地将社会积累资金引向结构升级方向,因此投资需求难以持续有效的增长,1993年以来的投资扩张是在缺少约束和责任的背景下发生的,投资的主要方向不是支持结构升级,而是用于大量的旅游、房地产开发和土建等方面,对国内产业没有形成广泛的拉动。国内投资品市场的结构未能发生明显变化,只是在线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方面对较少的投资品生产部门形成了大的拉动。投资品市场由结构变化对产业形成的深度牵引尚很少表现。例如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需求的增长就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国外进口产品的高新技术优势难以表现,对国内市场的进入速度必然受到限制。

与一般的估计比较,国内产业受国外产品竞争的影响并不明显。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电产业是在替代进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终跟在国外最新技术后面走。由于国内对最新家电产品的需求只是全部家电需求中的较小部分,因此家电次新技术产品在国内仍有一定市场,在国外也有一定市场。特别是国产家电在价格上有较大优势,仍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汽车等新一代支柱产业在国内产业份额中占的比重尚小,其发展的主体部分轿车等客用车、家庭用车是依靠引进发展起来的,与国内产业间的联系较低,带动和辐射面也小,这些产业本身受的影响对整个国内产业影响不大;其次国内汽车需求增长较快。这样汽车等产业在国内仍能保持一定的市场。

3、国内的装备工业有独立的体系,产品又主要针对国内原来传统产业增加装备的需要,因此与国外装备工业在需求方面有明显区别,受国外影响也就较小。同时国内装备工业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

4、医药、化工、新技术电子领域受国外冲击明显,但由于这些行业在国内产业中占的比重小,一些新产品处于试制和起步阶段,因此对产业整体的影响不大。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国内市场保护程度不高,而国内产业受影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产业尚未进入结构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国内产业的主体部分尚未能与国外产业在同一水平的层面上展开竞争。

从当前外贸、外资政策引出的第二个结论是政策不统一。这种情况使我国利用外资的地域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于沿海开放地区,同时对国有经济的发展形成一定影响,使国有企业把与外资联合看成是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也影响未来国有经济在新的支柱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最后这种政策偏差还大大削弱了对国内市场的保护能力,使其不能很好支持国内产业政策的实施。

二、未来我国结构升级的主要内容及产业发展方向

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过程之中,因此工业结构升级是结构升级的核心内容。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主要是第二产业主导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将由第二产业的发展所决定。这是因为第三产业是依据城市发展的,而城市数量的增加,首先是工业发展集中和积聚效应的反映,是工业规模扩大和内在关联深化的结果。

从工业结构分析,1978年前,我国的工业是针对加强农业和独立发展工业经济的目的建立起来的。工业部门结构和技术结构主要受上述目的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国防方面的影响,是以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为主,重工业占较大比重的结构,技术特点是在引进原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几十年更新进程较慢。改革以来,我国的工业结构开始围绕为生活服务的目的进行转变和调整,但还只限于传统消费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依靠引进形成新型耐用消费品生产,并未实现生产体系和技术结构的总体转变。在此情况下,与市场需求变化密切联系的消费品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都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例如彩电生产缺少开发创新能力,总是跟在国外新技术产品后面发展,录像机生产还处于组装阶段,轿车生产的国产化率最高的不足80%,低的仅有30%。引进技术达到80年代水平的占30%,技术落后的占40%。从基础原器件方面看差距更大,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30%,主要是中小规模、低档次集成电路,目前才刚刚建设线宽0.8微米的集成电路,国外已在生产0.5微米的集成电路。在广播通讯行业,国际上已成熟的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我们尚未掌握,基本以模拟技术为主。

以上情况使我国产业缺少跟随市场变化创新发展的能力,难以与国际现代产业相抗衡。目前国内的大量资金剩余,外汇剩余现象,都与市场需求约束密切相关,而这约束主要是由于国内产业缺少市场应变力和竞争力。更严重的是,一旦国内以新一代消费品为主的市场逐步形成规模之后,国内产业将缺少进入这一市场的能力,从而在国内市场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与国外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将变得更加明显。因此,不进行工业结构升级,我国产业与国内市场的发展将变越来越不同步,国内市场被国外产业占领的部分将越来越大,因此,我国未来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方向是应用现代生产技术适应市场发展前景,构建我国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家电生产的国产化,形成具有自主开发创新能力的家电生产体系和装备、基础材料方面的支持体系。

2、对国内传统消费产业在新技术上进行全面更新,完成其与新的工业体系的整体联系,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3、开发建立以汽车为主的新一代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体系。

4、适应上述产业发展的要求,建立我国新一代的装备工业体系。

5、与以上产业发展相一致地发展材料工业,基础机械、电子工业。

三、对未来外贸、外资政策选择的几点分析

基于外贸、外资政策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选择制定未来外贸及外资政策时务须格外注意。

外贸政策方面,要努力增强对国内市场的实际保护能力,根据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要求和我国产业发展重点的变化,恰当调整名义保护程度。具体要注意做到:

1、统一进出口管理,清理各种优惠和减免政策,特别是由地方制定的有关政策。加强海关建设。对经济特区的二线管理要严格。进出口各项政策的制定要集中于中央,各地区必须严格执行。

2、根据有关的国际通则,争取为国际多边贸易协定所接受的保护条件,努力增加贸易保护的可调节范围,以利于根据国内产业发展情况及时对新兴的先导产业提供有效保护。

3、外贸政策的制定应与产业政策的制定密切结合。对国内要振兴的产业,既不能过早保护、过度保护,也不能过迟保护。认真结合产业政策研究外贸政策的适时、适度保护问题。

外资政策方面,要努力提高利用外资对国内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针对当前利用外资存在的项目规模小,技术等级不高,国外有雄厚资金和技术的大企业投资较少等现实,应解决好三个问题:

1、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的优惠,同时放开对其产品外销比例的有关规定。

2、对外商投资也应依据产业政策和行业管理的要求,在项目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性能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国内重点发展振兴的行业,允许外商进入时必须保证国内产业在该行业的顺利发展。一般应以合资合作方式进行,中方应保持对企业的控股能力。

3、今后利用外资中要更强调集中管理。以利于由中央政府更多出面实现与国际大企业集团,大跨国公司的合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适应国内产业发展的要求。

执笔人:张立群

标签:;  ;  

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政策研究_工业生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